更新於 2021/07/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中學以下的素養教育與經驗談:六年級節點篇(1)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1. 個人因素
  2. 社經背景
  3.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進入六年級,即將升中學的階段,基礎運算大致都結束了。這邊會遇到的問題一般來說是兩種,一種是四則混合運算的題目會昏,另一種是應用題看不懂。
混合了分數與小數的運算易錯,依照經驗多半還是練習不足、不夠熟,只不過家長要開始思考,小孩是真的沒有從小練習所以會寫錯,還是真的沒有數理腦。萬一真的沒有那個天賦,那就要心裡有數,可能理工科不適合了,但這也只是說不適合當科學家與工程師,倒不是連商管都不行。
看不懂應用題,這跟自然科的狀況類似,就是大部分的題目文義不懂。看不懂文義,簡稱「素養出問題」,大致上也是兩種情況。一種是國文程度太差,題目理解不能,另一種是情境能力不好,不了解題目指的是什麼。前者必須依靠大量閱讀,學好語文能力,後者只能說是欠缺生活常識,必須靠看探索頻道,或是父母平時要常常做生活對話。
雖然不能說百分百,但依照筆者個人的經驗,國中的數理科好不好,六年級幾乎就可以定論了。而這多半是前五年的基礎沒打好,現在想要逼上去,只能說很辛苦,不能說辦不到。筆者幫過小朋友把PR20拉到60,60拉到80的狀況,花幾年?
補習班每周兩次課,花了三年。
簡單說,那種跟你講,來補了就可以飛天的,絕大多數都是唬爛。能碰巧遇到行得通的例子,多半是小朋友已經接近開竅,補習班只是剛好開了那扇門。多數狀況,家長請謹記一個大原則,那就是成績跟投入時間是正相關的,除非你小孩是天才。
不過,若是天才,應該也不會來看這一整個系列,畢竟筆者寫這個是為了中間那常態分布厚厚的一層。前面的資優生、後面的資源生,筆者這邊幫不了忙。

質因數分解:檢視因倍數的基礎,別排斥「笨方法」
一開始,會碰到質因數分解,照道理五年級因倍數有學好,這裡不大會出狀況,會出問題,依照經驗可能是「不知道怎麼拆」。若發現因倍數都不熟,請回五年級篇找看看問題有沒一樣,若還是一樣不好,十之八九是「練習不夠」。
質因數分解一般來說有兩種教法,筆者稱以下為A式與B式。建議家長看狀況,哪一個他上手順就先教這一式到會,教到會之後再慢慢習慣用A式處理,這跟國中銜接指數有關。
範例:請將20做質因數分解
  • A式 20=2×10=2× 2×5
  • B式 20=4×52×2 ×5
簡單說,A式是要求從最小的開始拆出去,B式是先把大數字拆成2部分,再依序去拆解。家長可能覺得,這差在哪?我們舉下一個範例就知道了。
範例:請將80做質因數分解
  • A式 80=2×40=2× 2×20=2×2× 2×10=2×2×2× 2×5
  • B式 80=8×102×4 × 2×5=2× 2×2 ×2×5
有沒發現?採取B式對於處理大數會較快,但為何筆者說儘量加速到習慣用A式?再舉一個範例就好。
範例:請將240做質因數分解
  • A式 240=2×120=2× 2×60=2×2× 2×30=2×2×2× 2×15=2×2×2×2× 3×5
  • B式 240=10×242×5 × 2×12=2×5×2× 3×42×5×2×3× 2×2=2×2×2×2×3×5
關鍵在粗體字的部分,使用B式做質因數分解,可能會遇到因數大小沒有按順序排列的情況,數字一大確實拆解比較快,但也容易「漏掉」,尤其在國中學指數,最多人犯的錯就是數錯。
其實不是說,筆者要求一定得用A或是B,正常來說我們大人,遇到質因數問題,兩種都會用,像是1000,都是先拆成100×10、20×50之類,然後夠熟就直接拆出來。但請不要忘了,你家寶貝是初學者,有時候越笨的方法越有效,從最小的數字2開始一步步來會比較好。

分數除法:搞懂通分的概念,不要套「大人的方法」
接下會遇到的問題,應當屬於分數的除法,筆者在國中二年級的學生一樣遇過一堆搞不懂,家長請別以為這很好學,「倒過來」就好。
重點是,為何要倒過來?學生不見得知道「為什麼」。
然後,請爸爸媽媽自問,您知道嗎?筆者的經驗是,還真的很多都不知道為何,早忘記了,更有可能是填鴨式教育年代,老師也沒講過。
答案是,通分的概念,請看下面範例。
  • 範例:小明有一條繩子長公尺,小華也有一條繩子長公尺,請問小明的繩子是小華的幾倍長?
第一次遇到的最好會懂啦!
標準的教法應該是要這樣:
Step 1. 畫個簡單長度
Step 2. 取分母公倍數12做圖如下
Step 3. 依照兩繩長度,9/12÷8/12=分子除分子、分母除分母=9÷8/12÷12=9/8
用算式的寫法如下,將除式倒過來去乘,就小學生的看法,是一種結果論。
你不照順序教這種概念,10個同學大概8個都不知道為何,只知道倒過來就對了。當然,正常學校老師一定會這樣教,只是上課時間沒那麼多,依照過去幾年的經驗,大多數學不好的小朋友,是「在他能懂圖形的概念與算式的關係前,就開始要一直考試練習了」。
補強分兩塊,一個是很會倒過來算,只是應用題常常不懂,這十之八九就是不懂分數除法的意義,只知道怎麼算答案。另一個是知道歸知道,但每次都算很慢,這表示他太習慣通分相除的過程,家長應該要在他確認已經懂之後,要求他快速練習,熟練分數除法,不要每一題都畫圖了。

小數除法:分數學懂就不難,以一般除法延伸即可
小數的除法,筆者的經驗上是,通常分數會弄清楚,小數也不會太差,因為最極端的狀況下,把小數變成分母為10的分數也可以。個人是建議,教他們小數除法,用一般除法的延伸就好,就是課本的標準做法,小數點移項往後,若同學不是很懂,下面範例的變化大致都可以應付。
範例:
  • 有一袋480公克的麵粉,每160公克分裝一盒,請問可以分幾盒?
  • 有一袋48公克的麵粉,每16公克分裝一盒,請問可以分幾盒?
  • 有一袋4.8公克的麵粉,每1.6公克分裝一盒,請問可以分幾盒?
簡單說,都差10倍,結果有差嗎?可以拿天平出來給同學看,兩邊都加2倍、3倍、4倍的重量,天平是不會改變平衡的。
通常到這邊,小數與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就不會太難搞定,因為同學照道理已經會將小數與分數變換自如,剩下的就是反覆練習。是的,反覆練習,筆者整個系列針對的都不是前段資優,一般學生在數學這塊就是勤能補拙,熟練到開竅,打通未來的路,不要太早放棄。
筆者在之前中年級的篇章也提過,可以的話把分母為4、8換成小數多少,直接背起來,有時間當然是練到記起來,沒空就先背再說。主要原因也是速度,六年級老師會認為這些你應該要會,加上班上一堆人,不會為了某個人停下來。家長要注意到速度這個關鍵,快樂學習跟拿好分數培養自信不衝突,但不能因噎廢食,為了快樂就不准去練習。
若你在此時相信自由自在的學習辦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就放飛小孩自我探索,保證後患無窮。因為六年級開始,正好是理工科等需要數學的科系、工作,第一個明顯的分水嶺,通常四則運算爆掉的,後面國中也都爆了,可說無一倖免。
這後果有兩個,一個是因為欠缺練習與栽培,以為自己不適合需要點數學的技能,失去了未來更寬廣的路。另一個是,在台灣特有的現象,覺得自己只適合文科,徹底放棄數學,下場就是上大學後變成完全沒數字概念的熱血青年,害人害己。
數感,不是念數學相關科系才要用的,至少筆者的看法是,這根本就應該列做基本素養。
而數感的培養,正如同現在的素養教育,需要大量的實作課程,情境題型去訓練,讓學生慢慢抓到那個感覺,數學就不再只是為了考試而用。
怎麼做到?從小練,真的就是如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