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面對疫情,你需要大自然的力量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接觸大自然」對身心健康有益,這個觀念應該不需要多做解釋,早已有太多研究證實了。但是在面對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時,大自然的「力量」還能不能發揮?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Impact Factor:2.311)這篇研究不但回答了這個問題,還進一步告訴我們:光是「看待」大自然的「態度」,就會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狀態!
研究對象是813位美國人及日本人,研究者採用量表評估,將他們的「世界觀」分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harmony with nature)以及「人定勝天」(mastery over nature)兩組,分別評估疫情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雖然兩組人因疫情受到的心理衝擊一樣大,但是抱持著「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世界觀的人,壓力調適與心理健康都較佳。這樣的現象在美、日兩國受試者都可見到。
最特別的發現則是:「美國」的「人定勝天」組,對疫情的心理調適能力與心理健康狀態較差,但是「日本」的「人定勝天」組並沒有這樣的現象。
研究者推論,這與傳統東方文化的思考模式(人生觀)「 naïve dialecticism」(樸素辯證法)有關。最常舉的例子就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比如「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柔能克剛」等名言。其關鍵就是在提醒我們:事物是相對的,是會變化、發展的,除了「變化」本身之外,沒有絕對的、一成不變的事物。
若要用一句話說明「naïve dialecticism」的思考模式,那就是「接受世事無常的道理」。而且不單是面對疫情,即使是遭遇其他類型的天災人禍,抱持這樣的人生觀才比較不會覺得心有不平、甚至對老天爺憤怒。
其實與此相反的「怨天尤人」心態在身心科診間中很常見,而且對身心健康的衝擊不可小覷:
  • 公司經營遇上惡客戶,不是先想辦法解決,而是不停抱怨「我怎麼這麼倒楣?」
  • 遇上疫情影響工作收入銳減,不積極轉型尋找新財源,而是先怪政府怎麼不補助多一點。
  • 中風影響日常生活,不是積極復健努力恢復,而是抱怨老天爺:明明自己一輩子做了那麼多好事,怎麼還會被「不公平」的懲罰?
總之,就是無法「接受」無奈的現實,總是認定「世界應該圍繞著我運轉,不應該讓我遇上任何倒楣或不幸」。
再進一步討論,或許你會想到:「naïve dialecticism」和「阿Q精神」有什麼差別?
我認為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在面對事件時的「行為反應」大不相同。
  • 「阿Q精神」雖然能說服自己、安慰自己,得以減少負面事件的衝擊與影響,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消極不作為」。講白一點,就是「放給它爛」或「擺爛等死」。
  • 抱持「naïve dialecticism」心態,則不但能減緩受到負面事件的衝擊程度,還能緊接著採取相對應的行動。也就是說,在「接受世事無常」的同時,還能積極「採取必要行動」。
以「面對疫情」來說明就很清楚了。
  • 「阿Q精神」就是一味說服自己、安慰自己:全台灣有2400萬人,不會那麼倒楣剛好傳染給我,就算被傳染,我也不會剛好是倒楣的重症患者。既然如此,也就不需要戴口罩,更不用保持社交距離了。
  • 抱持著「naïve dialecticism」心態,能讓人在面對大自然的無常、反撲之際,保持較平和的「心態」,而情緒平穩正是維持免疫力的重要關鍵。更重要的則是在此同時,「行動」上並不是「認了」、「沒辦法了」,而是積極瞭解可以採取的、符合研究結果的防疫措施,比如口罩戴好戴滿、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等。
文末再提醒一次最重要的基本原則:走出戶外接觸大自然、並適度運動,不論對「身體」或「心理」健康,都有莫大益處。
話說回來,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可預期的)層出不窮的天災、人禍?心態上、行動上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重點?近期的「智慧寶庫」將會推出「教戰守則」,敬請期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9會員
959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如果你常為了看到與自己立場不同的新聞而生悶氣、血壓飆高,如果你常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發生爭執、衝突,那你絕對應該仔細閱讀本文。 這篇二月初發表的論文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是第一篇透過實證研究確認:透過「訓練」可以提高「生活智慧」,進而更為成熟、更有智慧的面對生活中種種衝突場面。
「自制」是個很正面、力量也很強大的個人特質,這應該很容易理解。既然是如此理所當然的結論,為什麼還有必要做研究,我又為什麼要寫一篇文章加以討論?
「金錢」與「快樂」的關係,數十年來一直都是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很感興趣的議題,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截至目前為止,比較有共識的結論如下: 一、花錢買「經驗」比起買「物質」較能帶來快樂。 二、「分享」能讓錢帶來更大的快樂效果。 三、獲得大量金錢,雖能帶來很大快樂,但持續時間不長。 四、享樂跑步機。
為什麼在我的五大分項文章中,要特別針對「輕鬆看研究」這一項做說明?原因是長期以來台灣的「科普」教育嚴重不足,加上媒體很常以聳動、片面的內容來吸引眼球,造成國人在面對最新醫學研究資訊時,往往產生「過猶不及」的現象。
如果你常為了看到與自己立場不同的新聞而生悶氣、血壓飆高,如果你常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發生爭執、衝突,那你絕對應該仔細閱讀本文。 這篇二月初發表的論文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是第一篇透過實證研究確認:透過「訓練」可以提高「生活智慧」,進而更為成熟、更有智慧的面對生活中種種衝突場面。
「自制」是個很正面、力量也很強大的個人特質,這應該很容易理解。既然是如此理所當然的結論,為什麼還有必要做研究,我又為什麼要寫一篇文章加以討論?
「金錢」與「快樂」的關係,數十年來一直都是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很感興趣的議題,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截至目前為止,比較有共識的結論如下: 一、花錢買「經驗」比起買「物質」較能帶來快樂。 二、「分享」能讓錢帶來更大的快樂效果。 三、獲得大量金錢,雖能帶來很大快樂,但持續時間不長。 四、享樂跑步機。
為什麼在我的五大分項文章中,要特別針對「輕鬆看研究」這一項做說明?原因是長期以來台灣的「科普」教育嚴重不足,加上媒體很常以聳動、片面的內容來吸引眼球,造成國人在面對最新醫學研究資訊時,往往產生「過猶不及」的現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抗疫進階版--養出生機盎然的體質 丹粉們私訊防疫期間如何保養,於是 #搗藥編 決定將適合疫情期間的保養文章整理於留言區喔~ 🏵《黃帝內經》中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就是養生的真諦。其意是通過各種方式頤養生命、調攝情志,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進而達到少病健康且
Thumbnail
當一個人處於本性自然狀態中,心態和生活將會是和諧安寧的。在這種狀態下所做的決定將會帶來和諧與安寧的結果。然而,當一個人被困於混亂和恐懼之中時,他的頭腦將會受到影響,而他的恐懼也會影響到他所體驗到的現象。換句話說,內在的狀態會影響到外在的表現,而恐懼和混亂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安和困擾。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天災所擁有的那個被釋出了的力量,即是逃過人類掌控的大自然迸發能量,它們這種特性也提醒了人們自己的心靈;因為以其方式,這種深奧的事件永遠涉及了創造力的誕生,甚至是由大地的腹中升起,而改變了土地的面貌以及人的生活。 個人的反應遵循著這個內在的知識,因為雖然人害怕自然「脫韁」的力量,而試著來保護自己,
Thumbnail
大自然不停地綻放,把最好的一切奉獻出來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天然災難,為什麼? 這些災難的存在先是設想它們都是考驗,都是一場一場的考試,我們要怎麼去應對? 如果不要屈服於災難,那必然我們就必須做一些什麼事情來保護所有的生命。 通過對自然災害發生機制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災難的本質,並開發更有效的預測和監測方法。這包括地震
很喜歡陽光,微風,花林樹木,海邊。。。 所以身體健康也真的很緊要,若果有一天我病重了或是行動不便,無法去感受不到大自然,我應該會很抑鬱,自然的奇妙之處為人帶來的莫名的平靜歡愉。 忘記是哪一本書說過,某程度上人還是公平的,你的出生或許有差,但大自然是公平的,大家都可以去感受。 不過最近看到打仗恐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生態系統 07 如何練就處變不驚的態度   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見過更大的風浪,第二種是經歷多種類的意識形態,第三種是獲得更多選擇權。   ▋第一種: 見過更大的風浪   第一種比較好懂,你見過更大的風雨,經歷更大的挫折之後,以往你認為難受的事情現在感覺起來就變的很小。   比如過去我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面臨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無論是職場競爭、人際關係,或是個人成長,這些都需要我們有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心態不僅僅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更是我們生活哲學的體現。只有擁有積極的心態,我們才能夠在風雨飄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繼續前行。
Thumbnail
🍀抗疫進階版--養出生機盎然的體質 丹粉們私訊防疫期間如何保養,於是 #搗藥編 決定將適合疫情期間的保養文章整理於留言區喔~ 🏵《黃帝內經》中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就是養生的真諦。其意是通過各種方式頤養生命、調攝情志,增強體質,預防疾病,進而達到少病健康且
Thumbnail
當一個人處於本性自然狀態中,心態和生活將會是和諧安寧的。在這種狀態下所做的決定將會帶來和諧與安寧的結果。然而,當一個人被困於混亂和恐懼之中時,他的頭腦將會受到影響,而他的恐懼也會影響到他所體驗到的現象。換句話說,內在的狀態會影響到外在的表現,而恐懼和混亂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安和困擾。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天災所擁有的那個被釋出了的力量,即是逃過人類掌控的大自然迸發能量,它們這種特性也提醒了人們自己的心靈;因為以其方式,這種深奧的事件永遠涉及了創造力的誕生,甚至是由大地的腹中升起,而改變了土地的面貌以及人的生活。 個人的反應遵循著這個內在的知識,因為雖然人害怕自然「脫韁」的力量,而試著來保護自己,
Thumbnail
大自然不停地綻放,把最好的一切奉獻出來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的天然災難,為什麼? 這些災難的存在先是設想它們都是考驗,都是一場一場的考試,我們要怎麼去應對? 如果不要屈服於災難,那必然我們就必須做一些什麼事情來保護所有的生命。 通過對自然災害發生機制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些災難的本質,並開發更有效的預測和監測方法。這包括地震
很喜歡陽光,微風,花林樹木,海邊。。。 所以身體健康也真的很緊要,若果有一天我病重了或是行動不便,無法去感受不到大自然,我應該會很抑鬱,自然的奇妙之處為人帶來的莫名的平靜歡愉。 忘記是哪一本書說過,某程度上人還是公平的,你的出生或許有差,但大自然是公平的,大家都可以去感受。 不過最近看到打仗恐
Thumbnail
不是老天喜歡整人, 所以倒了一拖拉庫的無常來整你。 無常,就像是天賜的疫苗。 當你碰到壞的事情,是無常,會過去。 好的事情也是,是無常,會過去。 保持「無常」的思維,你的心才不會被困住,你才能把握當下。 苦也好、樂也好, 人根本的問題在於「思維」, 我們一輩子的主導,就是自己的心
Thumbnail
生態系統 07 如何練就處變不驚的態度   有三種方式,一種是見過更大的風浪,第二種是經歷多種類的意識形態,第三種是獲得更多選擇權。   ▋第一種: 見過更大的風浪   第一種比較好懂,你見過更大的風雨,經歷更大的挫折之後,以往你認為難受的事情現在感覺起來就變的很小。   比如過去我
Thumbnail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時常面臨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無論是職場競爭、人際關係,或是個人成長,這些都需要我們有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心態不僅僅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更是我們生活哲學的體現。只有擁有積極的心態,我們才能夠在風雨飄搖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