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居家必須定期而為之,因為人的心理狀態總會不停地有所改變,就連昨日的想法都有可能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是家中物品的保存也應該定期檢視清掃,讓它們的存在符合自己當下想要的生活型態。
近日我在閱讀《執屋—50個告別雜物提案》時特別對書中的一句話有所共鳴:「當我們被喜愛的東西包圍,跟重要的人交流,時間用在對己有益的事情上,過著有餘裕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誰不想要幸福,但是,要如何達到幸福卻不是每個把幸福二字琅琅上口的人都能夠清楚要怎麼做到。當我開始思考「少物生活」或「斷捨離」為什麼總能讓生活看起變美好的連結時,我發先它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 只留下自己真正喜愛的東西在身邊,那就是上面那句話所說的「過著有餘裕的生活」。
人的一生之中會擁有過許多,也同時會失去過許多,那些擁有和失去不單單指的是物品,當然還有包括情感和人。擁有多少數量並非快樂的關鍵,不管那個數量代表的是「極大值」還是「極小值」,若數量多到超過自己能夠負荷的範圍就會就會成為一種心理負擔;若僅是一昧苛刻地追求極簡而連自己心動的物品也丟棄,我認為那都不是我所想像的美好生活。
生活的空間需要留白,人的心也需要留下一點位置給現在正要發生的感受或未來!「餘裕」對我來說正是這個意思,就是能夠讓人心隨時保有從容而不慌亂的一種優雅狀態。曾有一部韓劇的劇情片段令我印象深刻,有個女孩準備要開始念書,然後,她發現自己的書桌很凌亂,於是她就開始卯起來地整理書桌,好不容易終於整理完書桌後,她又發現書桌週圍的環境也很亂,於是她便接著開始掃地、拖地,最後總算都打掃好了,可是她也體力透支地趴在書桌上睡著了。這個劇情看起來有點好笑,可是其實我小時候也真得發生過類似的事,近年來我開始了「
簡單又美好的生活練習」之後,這種事幾乎沒再發生過,反倒是當我正開始準備寫作時,我能不慌不忙地拿出紙筆或筆電,用上自己喜歡的文具或泡上一杯好茶,慢慢地整理文斯,給自己一段寧靜又美好的時光。
整理家中的物品,「不喜歡」或「用不到」的東西選擇拋棄是相對簡單的判斷,然而,每當我開始動身執屋(「執屋」為廣東話中的整理居家之意)時,我體會到較為困難的部分是對於那些帶有遲疑情感的物品會陷入一種苦思,那些物品說不上討厭,但就是很難用「我好喜歡使用○○○(某物)的感覺喔」來形容它。
漸漸地,我發覺自己對於那種介於「尚可」或「姑且再留下它一陣子」的物品感到心中很混亂,我理解了自己內心的猶豫不決,也看見了自己對於生活的一種將就。幾個月前的我認為穿著自己不再喜歡的運動服出門運動一下應該還好吧!不過,某次當我整理衣櫥後發現自己新買的運動內衣反而沒穿上幾次時,我明白自己正在錯過想要體會美好生活的時光。物品陪伴在人的身邊是為了帶來幸福感,如果那種感受已經消失不見了,那麼,我覺得就可以準備好好和那物品說再見了!
情感會慢慢地殘留在空間和物品上,影響居住者的心情。—摘自《執屋—50個告別雜物提案》
我覺得定期整理房子和自己的擁有物,其實是在透過一種儀式來整理自己的內心,踏上整理的路,我們都可以好好問問自己:「喜歡現在的自己嗎?」、「喜歡現在的生活嗎?」、「喜歡現在圍繞在自己身旁的人、事、物嗎?」這些問題都很簡單,但是透過每一次的對話都會有不同深度的發現,套句雜物諮詢師阿橙的話:「那些物品折舊的痕跡,便是你曾經好好活在當下的證明」!物品終究非活物,只有當我們好好使用它的當下才能賦予它之於人們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您在一日珍貴的時光中,撥空閱讀我的文章。如果您喜歡我的文字創作,也期望能麻煩您幫我點擊文章最下方綠色的拍手按鈕,鼓勵我持續創作。我將於方格子持續發布新文章,也歡迎您追蹤我的專題《
我們廚房的那些小事》及《
簡單又美好的生活練習》。祝福您日日好日,事事順心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