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印象很深刻一位60多歲的先生。還記得第一次見到他,他是陪太太來就診的,第一眼看到他時,我就覺得他相當的「寬」。號稱170公分的身高、目測大概有90多公斤(BMI算起來31左右),尤其是肚子很大,每次來他總是自豪自己「很有福氣」。 幾次門診下來,太太症狀好了不少,他倒覺得自己越來越不舒服,想請我幫他看看。
他說,他常常吃完飯後就肚子很脹,打嗝都要打個好幾分鐘才停止,白天常常有食物從胃往喉頭衝的感覺,舌頭整天都苦苦的,還有他太太常常抱怨他的口臭。 我看到他不算小的啤酒肚,問他是不是常喝酒。果然,他每天都是3至5瓶啤酒在喝,要是跟朋友聚會,威士忌或高粱也是一杯一杯喝。
有喝酒習慣的人,一般都被列為肝病高危險群。
依照慣例我幫他做了抽血跟腹部超音波檢查。透過腹部超音波發現他已有嚴重脂肪肝的情形,抽血報告顯示肝炎指數GOT都爬到了100出頭了。
他不僅是很典型的消化不良及食道逆流症狀,另外還有中度肥胖及脂肪肝炎的情況。 脂肪肝是指肝臟內的脂肪(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脂)含量超過肝重量的5%以上,也有以肝組織切片超過10%以上的肝細胞有脂肪空泡堆積來做診斷。臨床上,以腹部超音波就可以判斷嚴重程度。
其實,對他而言,最好的解藥就是「減重」,唯有如此才能治本,避免肝臟功能持續惡化。
他太太聽到我給他的建議,就在旁附和著,希望他趁這個時候戒酒。於是,我協助他找營養師諮詢,先從飲食方面去調整。另外,建議他盡可能多活動,快走或騎腳踏車都可以。我和他約定一個月後再回來抽血追蹤。不過,我知道戒酒和減肥是兩個史上難以達成的目標,所以心裡也不敢抱太大期望。
出乎意料的是,在那之後的每次回診,他都得意的說自己酒越喝越少,我相信他,更相信數據,第二個月他就少了2公斤,半年時間過去,他已經減重5公斤。人變年輕了,肚子也變小了,最重要的是抽血報告已經沒有肝臟發炎的情形,嚴重脂肪肝已經進步成中度脂肪肝了。因為改變吃飯速度及避免甜食炸物,漸漸地連食道逆流及消化不良的症狀都改善了。
確實,我是小看他想逆轉健康的決心了。因為每次看到他回診,看到他的改變,都讓我更加相信「只要有決心,都能讓病人重得健康。」
另類亞洲之冠!-我們的肥胖時代
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改變,肥胖人口越來越多,幾乎是翻倍成長,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世界有近20億成年人有肥胖困擾。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甚至大膽預測,到了2025年世界上體重過重的人將會直逼27億,占聯合國所預測的2025年全球總人口(97億)將近3成。肥胖即將成為每位地球人都可能面臨到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來,公衛組織都同仇敵愾,將肥胖視為頭號公敵,並企圖連結相關單位與民眾,攜手杜絕肥胖找上門。
肥胖是病,而且附加很多毛病 肥胖影響的不只是外觀這麼簡單,眼睛看不到的傷害,正在一步一步蠶食你的健康,有越來越多數據與研究證實,體重過重或肥胖將會對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衝擊。肥胖(Obesity)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為一種慢性疾病,同時是許多毛病的危險因子。
【致病:因為胖而不請自來的病數不清】
因為肥胖而導致的疾病,族繁難以一一列舉,常見的包括三高(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如腦血管栓塞、腦溢血、下肢靜脈栓塞等)、睡眠呼吸中止症、消化系統疾病(如胃食道逆流、脂肪肝、膽結石)、生殖系統疾病(如男女BMI超標都可能不孕)、痛風、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等。除此之外,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很容易因為外觀形象而自信心低落、自卑感作祟,進而導致心理層面的身心科或精神科疾病。
【致癌:高達13種癌症與胖大有關係 】
肥胖與癌症的發生呈正相關,是「罪證確鑿」的科學數據。雖然不能說肥胖的人100%會得癌症,但曾刊登於醫學權威期刊上的相關研究,說明有高達13種癌症被證實與肥胖拖不了關係,其中消化系統的癌症就占了一半,包括食道癌、大腸癌、胃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都名列其中。除此之外,經動物實驗發現,維持理想體重有助於預防癌症上門。體重越重,罹癌機率越高。依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調查指出,一旦體重超出理想體重4成,男女分別會增加33%與55%的罹癌風險。
【致命:體重越重,離死亡越近 】
肥胖的致死危機,僅次於菸害。世界衛生組織(WHO)長期研究指出,因為體重過重或肥胖致死人口平均每年有280萬人,而且體重越重,與死亡的距離就越靠近,一旦BMI超出正常值(18.5至24),死亡風險就會不斷地攀升。英國研究收集超過360萬人資料做分析,發現男性BMI高於30其平均壽命會減少4.2年,女性則減少3.5年,BMI落在21至25區間的死亡率相對較低。 不過,並非越瘦壽命越長,過低的BMI也會提高猝死風險,低於20也會對性命產生威脅。
我需要減肥嗎-4個該面對現實的指標 近年來,飆升的肥胖率成為另類亞州之冠。根據衛福部最新國民營養調查(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數據顯示,在2016至2019年間,有高達47.97%成年人的體重超重了,其中還有約20%屬於「肥胖」等級,至少有350萬人需要控制體重。千萬別沉浸在別人的「甜言蜜語」和自己的「自我安慰」裡,唯有數據不會騙人,面對現實才能改變,即使現實是如此的殘酷……
【現實1:BMI】超過24
BMI(身體質量指數)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來衡量體重是否在標準之內的最簡單參考數據,其計算方式相當便利,只要知道身高、體重就可以算了,將「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就能算出BMI。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建議,BMI落在18.5至24間最為標準,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皆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BMI這邊可以算!)
【現實2:腰圍】男90cm up/女80cm up
將腰圍控制在標準值內,有助於預防三高。腰圍超標的人通常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都不會少,大肚子絕對是各種疾病的前兆,尤其是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國健署就曾針對40至64歲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之一的民眾做調查,其中有5成有腰圍超標的問題。一般建議,成年女性腰圍不要超過80公分(31.5吋)、男性則不要超過90公分(35.5吋)。
(延伸閱讀/腰圍不是挑最細的地方量)
【現實3:腰臀比】男0.9 up/女0.85 up
腰臀比(WHR)即腰圍與臀部的比例,近年來也被當成評估健康風險的指標之一。一般而言,男性脂肪容易囤積在腹部,形成大肚子的蘋果型身材,女性則以臀部脂肪居多,形成大屁股的西洋梨身材。腰臀比計算方式為「腰圍÷臀圍(需相同單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女性腰臀比超過0.85、男性超過0.9就屬於腹部肥胖族群,罹患慢性疾病風險較高。※臀圍測量位置以雙腿併攏時臀部最寬處為準
【現實4:體脂率】男25% up/女30% up
體脂率是指脂肪在身體內的占比,分為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這是判斷真胖或假胖的更關鍵數據,一個體重正常的人,不見得體脂率正常,例如看起來瘦瘦的卻體脂超過30%的泡芙人就很常見。年紀越大,體脂率會越高。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一般成年男性的理想體脂率為14至23%,超過25%就屬於肥胖,女性理想值則為17至27%,超過30%就是肥胖了。
人生重開機-瘦下來病就好一半!
吃的太精緻太過量太享受,是現代人「發福」的主要原因,這往往使消化系統更賣力去工作,導致腸胃「乏了」。好比人長時間處於高壓高負荷的工作狀態,久了不只身體累、心也很累,心有餘而力不足時,做起事來總是卡卡的,三不五時就會當機,成了惡性循環,想做什麼都做不好。這時最迫切的恐怕是重開機,減重正是讓生理機能重整的方式。
減重5%up,健康開始up 2019年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高達8項與肥胖相關,又以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占大多數,主要是超標的體重會使心臟的負荷增加,進而導致血壓上升,提高心臟衰竭、中風或冠狀動脈疾病的致死風險,而且死亡率與BMI成正比。曾有研究證實,肥胖的人以健康方式減去5%以上體重就可以改善健康狀態,包括改善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 減重可以說是常規處方以外的最佳處方,而且幾乎沒有副作用。不過,想要脫離沉重人生仍需把握「七分飲食,三分動」的原則,雙管齊下才能避免瘦出一身病。
什麼是病態性肥胖? 胖到什麼程度才需要進行胃部減重手術呢?一般來說,體重過重(24≦BMI值<27)、輕度肥胖(27≦BMI值<30)與部分中度肥胖(30≦BMI值<32.5)等人是不需要的。唯有病態性肥胖的患者,才會建議考慮以胃部減重手術來輔助或達到減肥(重)的效果。胃部減重手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避免肥胖帶來更大的傷害。
健保署針對病態性肥胖的定義,於2020年5月下修至BMI大於37.5(原40),或大於32.5(原35)但已經有肥胖相關高危險併發症(如高血脂、退化症、關節炎等)出現的患者。 (了解更多/減重手術健保給付標準)
3個減肥就好一半的腸胃科疾病 肥胖會連帶造成消化系統生病的機率,不只容易有膽結石,也容易發生急性膽囊炎,至於肥胖引起的脂肪肝後續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肝炎,甚至是肝硬化等。 肥胖者也常是胃食道逆流高危險群,長期胃酸逆流可能併發食道疾病。此外,經常性拉肚子也可能是肥胖造成的。以下3種是診間經常碰到,趁早減重就有機會逆轉的疾病:
【胃食道逆流】
肥胖者腹壓大,容易造成食道賁門的功能變差,胃排空連帶受到阻礙。當食物一直留存在胃部,胃酸卻不停分泌,就會引起胃酸逆流。不僅如此,腹部過多的脂肪堆積,致使一個簡單的彎腰、提重物動作就擠壓到胃部,讓胃食道逆流的病情更加惡化。所以我會強烈希望肥胖患者嚴格控管體重,不只不能繼續胖下去,最好還要想辦法(必要時可考慮減重手術)減到正常體重範圍。根據研究報告,肥胖病患有高達5倍風險得到胃食道逆流,但女性減重達到BMI下降3.5,症狀可改善至少4成,另外女性體重下降5至10%和男性體重下降10%都可以緩解逆流情況。 臨床上,肥胖患者通常需要長期服用制酸劑或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等藥物,但只要體重一減輕,這兩類藥物是很有機會可以停用的。
【脂肪肝 】
你知道哪一種肝病人數最多嗎?是的,就是脂肪肝。脂肪肝就是「肝包油」,是身體狀況亮紅燈的警報器。脂肪肝通常都是肥胖造成,尤其又以高熱量的飲食習慣罪孽最深,因為攝取過多的熱量後,會轉換成脂肪細胞並往內臟堆積,以致目前國內脂肪肝盛行率高達30%,男性高於女性,以40至69歲最多。脂肪肝患者其中約有25%後續會引發脂肪肝炎,若此刻仍不積極治療,可能就會變成不可逆的疾病,往肝硬化發展。根據國外研究數據,減重5%能讓脂肪肝改善約35%,若能減重超過10%,脂肪肝幾乎可以100%改善。
【慢性腹瀉 】
過去很多人都誤會,便祕的人滿肚子大便「應該」比較胖,愛拉肚子的人吃完就拉「應該」胖不起來吧?其實,不論是拉肚子或便祕,跟身材都沒什麼太大的關係,胖的人反而比體重正常的人更容易拉肚子,即使改變飲食了,改善幅度仍然很有限,這是因為肥胖導致的經常性腹瀉,被猜測可能跟體內的慢性發炎以及吃的食物有關。此外,肥胖族群腸道菌種或許也是造成慢性腹瀉的始作俑者,這就有賴未來研究找出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