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因為品牌,才會有五年以後的你

最近看到一篇來自於【外國倫看台灣】所寫的文章 我們台灣人把失敗的人都送去美國,內容說到因為這位台灣人,27年前在台灣因為功課不好,在補習班排到最後一名,而被同學說:「像你這種人,以後是社會的寄生蟲!」(當然心理師不會被人家這樣說)。而到了美國,卻發現與台灣的教育體制不一樣,可以在高中的時候,學習某些課程,讓自己知道是否在未來適合這個行業;沒打過網球的他,卻在學期末拿到了最佳進步獎;因為曾經考過電腦證照和在NASA的實習經驗,經過一番努力在三年後成為以前同事的長官,原本懷疑自己不能勝任這份工作的他,沒想到還得了部門的最佳員工獎。幫朋友介紹工作,幫朋友修改履歷表, 同輩的朋友會問他是如何找工作,如何買房子,如何挑選租客。這些在台灣的時候,不可能想像到會做的事情,他在美國的這幾十年都在做了。後來他們兄妹倆,也都在美國置產,甚至妹妹還成為公司的總經理。
多年在機構中或是在醫院裡,往往會養成某些框架的思維,就像【外國倫看台灣】作者過去小時候在台灣的想法,我們常常會養成覺得自己只是nobody (不可否認當然還是有人覺得自己是somebody,這些人可以不需要再看下去),便就這樣nobody一直下去。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有這樣想法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我們不知道外頭有甚麼比裡面更精采的,可能更有趣的,值得我們投入更多時間和心血,讓我們更有熱情的事情。另一方面,會擔心自己未來的生活的收入是否足以負擔目前的花費。
其實,有這些擔憂無可厚非,反而要鼓勵這些有危機意識的心理師,因為你已經開始起心動念地想到這些可能的遭遇,你會比別人更努力地找出自己可能的路,你會為了這個原因學習更多未來需要的技術和能力,閱讀更多相關的書籍。這些在『品牌』這條路上,只會增加更多武器,讓你拓展更多的戰場,甚至讓你樹立起更高的護城河 ( 護城河意指讓別人學走你的這條路更加困難,由你所建造出來的人工藩籬,而且不斷地繼續升高)。
套一句作者的話,【因為美國,才有今天】。試著轉換一下立場,想像一下,五年以後你可以對自己說,『因為有了品牌,才有今天的你』。也再想像一下,五年以後你想要甚麼樣的生活,現在開始走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