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 Boomer!」的世代隔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年輕剛入社會時,算是幸運遇到了許多前輩與主管,給了很多職場上甚至人生上的建議與引導,也有很多同事在工作的過程中,一些不懂的地方透過快速的一點訣竅提醒,可以很快的節約不少四處撞牆的損耗時間。
但總是能久久一次在網路上、電視上甚至茶餘飯後的話題中聽到關於「世代差異」的雙方論戰與激辯。例如「老鳥」總會用著一代又一代的新名詞來形容「菜鳥」世代,例如草莓族、豆腐族、奇異果族......等各種形容著內心脆弱容易崩壞的譬喻,來借位指稱新世代的「抗壓性」問題。
自己在中國從管理兩百餘位基礎服務型員工,到從頭建立起小團隊的經驗,再到重新回台灣看到許多朋友所處的行業現狀,以及種種發生的職場故事,近日也是頗有感觸。
早期中國的新進社會者,與自身所處城市與行業有強烈關聯。當時大量的小城市甚至農業鄉村青年擠往發展快速的省會大城市,第一份工作很難與原本就在這個城市已經有立足能力的其他同儕競爭,於是許多年輕人會願意進到服務行業中。除了可以在短時間中比較快的累積收入外,也因為相對門檻低,成為這個族群進入大城市的第一個跳板職業。
既然是「跳板」,當然過一段時間,也需要有下一個可以跳去的地方。是選擇自己已經習慣的行業跳,或者在習慣的職場尋求內部晉升?這是許多年輕人的下一部抉擇。
當時我們身為經營者,主要的系統化應對方式就是強化自身企業的團隊文化,並尋找值得被投資與拉拔者。等於有一條大家看得到的上升通道,且經營管理團隊會定期與所有人單獨或小團體的對話,讓溝通管道通暢。等於是讓新來的年輕人自己比較與選擇,尋找願意的方向。
這樣做的同時,也要努力教育管理職位的主管。他們許多人也是在學習怎麼領導統御的過程,要用一些系統化且企業經營的概念來循序漸進的「灌溉」年輕主管們,建立他們的成就感與領導權威。
這個過程中,只要是人,都會犯著各式各樣的錯誤,但有一件事情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一體適用的,那就是「正直的態度」。
每件事情與決策的出發點,要在這個基本觀念之下去做,需要請教也一樣,要用正直且對的態度跟被請教的對象虛心溝通。
年輕人因為「初生之犢」的傲氣,會有些稜角,但只要能保持對的態度,那麼至少所有的指導與訓練過程都是平和且雙方都能獲得成就感的。
這樣子的反面,就是許多人會認為自己在做「對」的事情啊,我憑什麼要聽「你」的教訓?於是出現不耐煩甚至直接忤逆的情緒。但別忘了,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逃脫不開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的相互感受。指導他人者當然也希望自己的付出與引導有得到一定的尊重與認真對待,否則指導者大多並非領一份薪水在職場中天天就是訓練其他人,他們是因為自己的經驗與經歷,被領導者用雙方合意的薪資請來為企業產出貢獻。是否需要「順道」訓練其他人,很多時候都是屬於份外之事。
上面的情況,數十年來還是沒有改變。一波又一波新投入職場的年輕熱血菜鳥,同樣會在這樣類似的情境中或者挫折,或者找到對應的方法。順利循著這樣的相處默契者,可能就在職場上慢慢有自己立足之地,而不想被這樣制約者,可能就脫離後找自己的新出路。兩者都不能被定對錯,畢竟每個人的人生有太多面向與抉擇,自己的人生也只有自己能負最大的責任。
中國古代許多民族文化的基因,其實還是深存於這個華人圈子的 DNA 之中,你可以討厭這樣的古老思維,可以希望走不一樣的道路。但如果要在這樣的社會文化中找到一定的定位與發展,試著先去理解與接受,努力融入看看後,或許更能體會這樣的道理並非就是八股,而有許多老祖宗的智慧在其中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份由文策院所採樣並撰寫發佈的調查計畫報告,本文擷取部分與音樂、影視相關的內容稍作擴展推薦,能讓對此產業或領域有興趣甚至從業者多少得到一些信息。
咖啡空間一點點的差異性,如同江湖一點訣一般,就能因此長久不衰,受新老顧客的愛戴。
雖然不是可以到現場觀看與參與的活動,但已經足夠讓大家開心與興奮一陣子了!
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以及長輩的至親離世,讓這一天成了鬱悶至極的日子。
一艘有自己厚重豐富歷史背景的船,以及一位堅持不懈的船長兼船東的傳奇!
這是一份由文策院所採樣並撰寫發佈的調查計畫報告,本文擷取部分與音樂、影視相關的內容稍作擴展推薦,能讓對此產業或領域有興趣甚至從業者多少得到一些信息。
咖啡空間一點點的差異性,如同江湖一點訣一般,就能因此長久不衰,受新老顧客的愛戴。
雖然不是可以到現場觀看與參與的活動,但已經足夠讓大家開心與興奮一陣子了!
重大的公共安全事件,以及長輩的至親離世,讓這一天成了鬱悶至極的日子。
一艘有自己厚重豐富歷史背景的船,以及一位堅持不懈的船長兼船東的傳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一年農曆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其間有經營企業的人不免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當年台灣工商業剛開始發展,工作機會很多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在台灣,有一群人正默默面臨著職場的中年危機。他們不是剛踏入社會的菜鳥,也不是即將退休的老鳥,而是卡在中間,看似經驗豐富卻又時常感到迷惘的「中年鳥」。今天,就讓我們透過阿明的故事,來聊聊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職場階段。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最近看到些年輕的新進同事工作的態度,只能說時代不同了。 相較我這一批進來的人,訓練嚴謹紮實,且態度好有責任感,現在來的新人並不想多學,除了學完基本該學的以外,空下的時間就是玩手機和摸魚;我和另一個同事聊起,她也覺得年輕一代的人確實很多都是如此。 以前我們那時當新人時,空檔還會主動去問資深老鳥是否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一年農曆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其間有經營企業的人不免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當年台灣工商業剛開始發展,工作機會很多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在台灣,有一群人正默默面臨著職場的中年危機。他們不是剛踏入社會的菜鳥,也不是即將退休的老鳥,而是卡在中間,看似經驗豐富卻又時常感到迷惘的「中年鳥」。今天,就讓我們透過阿明的故事,來聊聊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職場階段。
Thumbnail
探討新舊文化衝突下,長輩與新生代在工作及生活觀念上的對立。文章中提及如何理解及傳達觀念是文化衝突中最難的部分。
最近看到些年輕的新進同事工作的態度,只能說時代不同了。 相較我這一批進來的人,訓練嚴謹紮實,且態度好有責任感,現在來的新人並不想多學,除了學完基本該學的以外,空下的時間就是玩手機和摸魚;我和另一個同事聊起,她也覺得年輕一代的人確實很多都是如此。 以前我們那時當新人時,空檔還會主動去問資深老鳥是否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有一年大年初一,朋友們依慣例在我家聚會聊天,期間,有經營企業的朋友感慨現今像草莓般的年輕人,耐壓性太差,過於自我卻又沒有企圖心等等,在引起不少附和之餘,其實也有不同的反省之聲。 我們會不會得了便宜又賣乖?畢竟我們成長的年代與現今的年輕人面對的時代大不相同。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