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高中,課程紀錄(7)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週向學生介紹《成功的反思》,這本書試圖破除「成功神話」,但據我觀察,就算學生們了解神話的起源,或說神話如何被刻意塑造出來,他們也不見得真的想破除。
關於此書,網路上早有許多書評與簡介,也已有精彩的說書影片。下列這個影片不算太長,但幾個重點——包括才德至上、流動許諾、文憑主義、成功運氣與翻轉神話——大概都提到了。
其實我不確定學生們聽懂多少,因為影片節奏挺快(本來在想要不要調成0.75倍速),而且其中涉及了不少專有名詞,用以描述桑德爾對於「超級競爭的市場化社會」的觀點,尤其是「成功必然有隨機因素」的部分,不太符合現代人的直覺想法。
更重要的或許是,桑德爾的初衷,在於打破競爭與市場化所共同塑造出來的才德至上結構,也就是才能、道德與金錢合一的觀點,認為一切金錢都來自於個人的才能與努力,有才代表有財、有財代表有才,而這一切是他們所應得。
但據我觀察,學生們雖然也討厭升學制度帶來的階級複製(有錢有資源的人更能上好大學,窮人越來越難翻身)與軍備競賽(大家為了上好大學而拚命增加資歷,形成內耗),但他們之中的多數,並不想徹底翻轉這個制度。
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對於才德至上的霸權,桑德爾的其中一個建議,是升學篩選抽籤制。也就是在全體應屆畢業生當中,先剔除兩成明顯不適合者,剩下八成的人,用抽籤決定誰能上大學。
此外,由於美國名校皆是私校,家長透過鉅額捐款,讓子女獲得入學名額者並不少見,桑德爾認為,這類鉅額捐款對學校全體有益,所以不必阻止,但可以讓捐款者多抽幾次籤。
滿多學生反對抽籤,除了不知會抽到哪個科系的技術性問題以外(這容易解決但課堂上沒討論這麼細),最主要的反對理由有二:一是大家從此以後就不努力了,二是有錢人可以硬抽很不公平。
理由一先不管,其實我不太理解理由二為什麼是個反對點,因為桑德爾訴諸隨機性,就是要讓被階級複製壓住的窮人,能夠獲得更多上大學的機會。也就是說,如果階級複製嚴重到一個地步,使得窮人看似有機會考上好大學但其實機率非常低,用抽籤反而能提升機率。
但後來看了一下大家的回饋,我認為反對者的真正想法是,有才能又努力的窮人,可以靠競爭機制來翻身,但抽籤非但會使這點變得不可行,反而可能出現擺爛的人上大學、而努力者只得自認倒楣。「不想靠運氣生活」、「沒抽中更不甘心」與「對窮人不公平」等敘述,都可說是這一心態的反映。
或者更直白地說,對才能不差而相對努力者而言:有錢有資源的人總是贏過自己一步,這勉強還可忍受;無才能不努力的人能靠抽籤贏過自己,這才是真正的顛倒是非。
其中一個學生,試圖用心理學上的固定型思維/成長型思維,來延伸此一觀點。他認為,用抽籤取代競爭,其實也就是鼓勵大家待在舒適圈,不會主動去尋求突破與成長。競爭雖然會帶來不少輸家,但輸家是可以一戰再戰的,他們必須從失敗中學習,來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強大。
此外也有人指出,與其把重點放在資源競爭,更該強調的其實是適性,也就是個人潛能的最大發揮。而這種發揮與好大學不一定有直接相關。當然,也有些學生贊同抽籤制,但他們幾乎都強調要有更好的配套措施,不能是單純地隨機分配。
宜蘭高中,晴,4.20.202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人想學思辨,是為了提出特殊觀點,至於它本身是否最有道理,反而不太是重點。
大談推力與誘因,試圖把一切價值觀衝突,轉換成純經濟學策略。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在過了基本門檻以後,就再也無助於主觀幸福感。
真理究竟是被人們發現的、這個世界的本質,還是人們發明出來的、理解與描述事物用的工具?
她覺得某些同齡人明明狀況還不錯,卻一直覺得自己「生病」。
許多人想學思辨,是為了提出特殊觀點,至於它本身是否最有道理,反而不太是重點。
大談推力與誘因,試圖把一切價值觀衝突,轉換成純經濟學策略。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在過了基本門檻以後,就再也無助於主觀幸福感。
真理究竟是被人們發現的、這個世界的本質,還是人們發明出來的、理解與描述事物用的工具?
她覺得某些同齡人明明狀況還不錯,卻一直覺得自己「生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問題一點都不小,可說是破壞既有階級架構的方法。在台灣由於分數跟學校的篩選關聯很重,若我今天考上的是名不見經傳的私校,學習門檻低,教授放水兇,玩了四年後畢業,這張文憑價值在哪?但若我真認為有這文憑,就具有知識分子的水準,會發生何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團體生活,如何追求「公平」。 最令學生心服口服的,大概,勉強,就是「抽籤」決定了! 但我一直覺得這有一點點瞎, 但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吧?! 聽聞某班, 凡事皆以抽籤解決, 抽籤決定座位、 抽籤決定整潔工作、 抽籤決定幹部、 抽籤決定各項班際競賽派誰上場? 抽籤決定誰當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這問題一點都不小,可說是破壞既有階級架構的方法。在台灣由於分數跟學校的篩選關聯很重,若我今天考上的是名不見經傳的私校,學習門檻低,教授放水兇,玩了四年後畢業,這張文憑價值在哪?但若我真認為有這文憑,就具有知識分子的水準,會發生何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與高中同學重聚的故事,探討同學會的意義與自身在高中教育體制下的經歷。作者回顧了在升學主義影響下,成績與人際關係的矛盾,並反思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文章中提到自我價值的體現不應僅限於學術成就,也應重視彼此的真誠和支持,讓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救美的王子若容貌醜陋、利慾薰心,而美麗的公主卻好吃懶做、喜歡虐待小動物,則成了一個令人無法接受的荒謬故事。     十幾年前,有四個年輕人結伴從中部的鄉下到台北來。他們原是高中同學,其中三個考上台大醫科,另一個則連私立學校的門邊都沒摸到,他是到台北來補習的,準備明年重考。四個人在台大附近
以下是香港港姐冠軍兼會考10A狀元麥明詩在經濟一週採訪的回答,值得借鑑參考。 讀書是一個篩選,一個遊戲規則,由社會設計的。 社會用考試去篩選具備毅力,堅持到最後,以及用最多的努力去做這件事的人。 當然,讀書不是唯一篩選人們的方法,即便沒有走讀書考試的路,在社會上也會被不同方式篩選。競爭是人類社
Thumbnail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團體生活,如何追求「公平」。 最令學生心服口服的,大概,勉強,就是「抽籤」決定了! 但我一直覺得這有一點點瞎, 但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了吧?! 聽聞某班, 凡事皆以抽籤解決, 抽籤決定座位、 抽籤決定整潔工作、 抽籤決定幹部、 抽籤決定各項班際競賽派誰上場? 抽籤決定誰當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