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變老了,然後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或許我們還不相信,但我們的父母在慢慢老去之餘,他們也可能會長命百歲。我的意思是,或許我們以為自己做兒女的責任是短暫的,但事實上,現在五十六十多歲的父母,研究指出這一代的人大部分會活到百歲或以上。
一個城市一旦富裕了,醫療設備的充足﹑養生知識的累積,我們的壽命自然就會延長了。
假如老去的過程相對健康,老人們的社交生活相對活躍,他們有自己的興趣﹑社交圈子和健康的生活模式,這對孩子們的依賴必然降低。我們去探望他們的時候,還可以風花雪月,最多是被他們責備一下自己怎麼還不結婚生子﹑聽他們講講其他人的生活八卦。
可是,如果他們相對不獨立,感到孤獨和無助,身心也不健康,那麼我們做子女,就會被倚賴。可是不幸的,是我們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壓力,上有高堂下有兒女,還有工作﹑社交﹑自己的夢想﹑退休計劃等等。

老人院並不是最合適的選擇

在日本,全球高齡化最嚴重的國家,很多兒女為了生計和自己的理想,無奈地選擇「遺棄」他們的父母。說「遺棄」,就是把他們的父母安頓在郊區的老人院,自己在城市工作,探望的時間變得愈來愈少。
老人院的生活,根據全球的研究,並不適合大部分的老人。他們被困在老人院的四幅牆間,時間和活動都要跟著院舍的安排來進行。看護們邊做著工作邊埋怨薪金低福利少,對老人看顧也是最低限度的(真的不能責怪他們)。
假如老人有相對的獨立生活能力,把他們送到老人院,其實是強行把他們的自理能力降低,這對還有很長遠的生命要過的人們來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那怎麼辦呢?

建立獨立﹑健康的長壽社會

對這個題目很有興趣的人,我建議做這日本慶應大學推出的免費課程(沒有功課,不用擔心),可以了解日本如何積極轉營,為自己的極高齡社會做預備。
沒有時間的話,那姑且看看我嘗試整理的重點︰
  • 健康的長壽社會由均衡營養,每日運動和良好社交生活組成,前二者相對容易理解,但最後一點是極為重要﹑但常被忽略的部分。
  • 良好社交生活可以預防孤獨感,也可以增強人的獨立性。這對於預防腦退化症是極為重要的。P.S. 研究預計,到2025年,每五個65歲以上的人當中就會有一人患上腦退化症。
  • 社交生活並不限於玩樂運動。我們的壽命延長的同時,退休金的消耗和壓力也會增加,因此我們不能排除許多人會需要更長時間的工作。問題是做甚麼工作呢?政府和社會需要再增訓老人員工,尋找和創造適合老人的工作和商機,但我們自己也要做好心理準備。
  • 由現在開始,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我們父母的那一代,要著手尋找自己可以做的老年人工作,而我們還年輕的這一代,則要做好規劃。現在我們可以堅持做著工時太長﹑自己討厭的工作,是因為我們覺得總有一天我們會退休的。但如果我們不能這麼早退休,那我們應該做甚麼工作呢?Work-life balance不再是一個理想,已經成為老年生活計劃的一部分了。

這一篇文章是為你我的父母而寫的

讀書﹑工作﹑退休,這個經歷世紀不變的三步曲在今天高齡化﹑生活壓力具大和孤獨感沉重的社會正式完結了。我們正式進入長壽人生,退休不再是悠長假期。
我十分建議﹑提倡﹑推進大家開始改變思考模式。如果你要更多的資訊,我希望你可以閱讀這本意義重大的書- 百歲人生。由英國倫敦商學院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共同研寫的一本書,會改變我們今天籌備將來的看法。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老話相當適用於早早轉營為自己長久的百歲人生做準備的人。當我們的退休金只有這麼點,卻久久不能死去的話,我們的晚年會有多麼難過﹗我們工作一生,為社會經濟做出貢獻,值得有一個快樂的終老生活。
這一篇文章是寫給你,我的父母,還有你的父母的。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今開始,積極思考可以如何平衡飲食營養﹑運動和社交/工作生活,創造適合自己﹑可持續的長壽人生。
我在Medium用英文寫這個課題已有一段時間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唷。連結在這裏。想我多用中文寫這個題目的朋友,被這個題目打動到的朋友,可以使用讚賞公民(下方綠色的按鈕),支持一下本人哦。謝謝你。
馬菲相信,自己的生命將於120天後結束。 於是他著他最好的三位朋友,來到日本,來一趟最後的旅行。 為甚麼是日本?因為他們四人在這個島國都埋藏了人生的秘密。 四十歲的愛情﹑友情和人生戲劇。120天,馬菲就要死了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十二萬人的喪生,我卻在明媚的布萊頓某泳池游泳,再去街頭某酒吧買醉。
一個獨立的人,比一個依賴性強的人,更加容易得到與其他人有關連的幸福。
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三篇文章。方格子很有趣,有教投資的﹑有教事業的﹑有感傷的,我猜我要建立一個社群的話,就是找生命的大智慧的soul friends吧。 一起成為菩薩吧﹗ 這樣說,可以嗎?
有一些方便是恩賜,有一些方便是浪費。
2020年6月的時候,我的男朋友凱君買了一輛兩手貨車,想改建成我們的home sweet home。 2021年3月,九個月後,距離home sweet home還有一段距離。車子的熱水設備還沒有完成…… 車泊的困難有甚麼呢?在這裏我會給大家解決難題的建議﹗
十二萬人的喪生,我卻在明媚的布萊頓某泳池游泳,再去街頭某酒吧買醉。
一個獨立的人,比一個依賴性強的人,更加容易得到與其他人有關連的幸福。
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三篇文章。方格子很有趣,有教投資的﹑有教事業的﹑有感傷的,我猜我要建立一個社群的話,就是找生命的大智慧的soul friends吧。 一起成為菩薩吧﹗ 這樣說,可以嗎?
有一些方便是恩賜,有一些方便是浪費。
2020年6月的時候,我的男朋友凱君買了一輛兩手貨車,想改建成我們的home sweet home。 2021年3月,九個月後,距離home sweet home還有一段距離。車子的熱水設備還沒有完成…… 車泊的困難有甚麼呢?在這裏我會給大家解決難題的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你我都將變老,希望我們老了時仍可以悠遊世界、感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路上人人喊打的老狗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Thumbnail
現今科技的發展,讓人類的壽命延長,目前這個世代可以說是“人類生命最長壽的世代”。 活至八九十歲,甚至破百歲的人,已屢見不鮮。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你我都將變老,希望我們老了時仍可以悠遊世界、感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路上人人喊打的老狗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