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貝超級拖拉!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都要出門了,怎麼都沒準備好,上學要遲到了!?」
「拖拖拉拉,10分鐘就可以完成的作業,怎麼拖了30分鐘都還沒好呢?」
這個場景相信很多父母們不陌生...
孩子對時間概念總是不夠敏感、粗線條,明明就在趕時間了,他還是慢吞吞的,把爸爸媽媽急個半死怎麼辦?
時間本來就是很抽象的,摸不著也看不到,對孩子來說,如果沒有加以覺察,就像是無限延伸一樣。因此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絕對是重要的一題。
今天來聊聊如何讓孩子循序漸進
意識(時間)-> 覺察(時間)-> 檢討(時間使用)-> 訂定目標
練習在家可以做的「時間概念養成」小撇步!

#讓時間隨處可見(意識時間)

時間是無形的,孩子如果沒有明確的【#視覺提示】,一定會忘記他的存在,也不容易感受他的流逝,於是所有的事情都慢。慢。來~
所以可以嘗試在孩子時常使用的房間或家裡各個地方,多放幾個時鐘,讓孩子隨時能夠體察現在時間,也更容易「發覺」距離媽媽剛剛說的出門時間點快到了!
如果可以給孩子一只手錶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練習時間感 (覺察時間長短)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他沒有注意看時鐘的狀態下】,也就是讓他【感覺】時間過了多久,讓孩子「具體說說看」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在特定事情上,不管是喜歡或討厭的事情都需要。
例如:問他「感覺」剛剛看電視看了多久? 或是寫了10題作業用了多長時間?或是梳洗完後,問問看他知不知道現在幾點了?
這時候家長們可以觀察看看孩子說出的時間是否與實際相去甚遠。
如果是,代表他需要好好練習覺察這個部分,如果覺察有困難的孩子,不難想像他一定無法掌握自己的速度與效率。
而透過反覆練習覺察,學會估算做事情所花的時間,培養他的「時間感」是成功規劃自己時間的關鍵喔!

#被偷走的時間去哪兒了 (檢討時間使用)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總是沒辦法如期完成,或是老是說:「可是我沒時間!」代表我們需要跟孩子《檢討》看看,他的【一段時間】都做了哪些事。
例如:直接讓孩子說說看,他整個下午做了什麼事,而這些事理論上應該花多久時間可完成,有沒有辦法加快呢?
討論完後,還需要陪孩子列出【優先順序】,以及拖延問題的盲點喔。

#約定 (訂定目標)

接下來的最後一步就是約定。除了可以家長約定一個完成時間外,也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決定要花多久完成,此時如果孩子明確給了時間(但也要合理範圍),通常他們會更有動力去達成。
最重要的是,需要制定一個【明確且嚴格執行】的獎懲規則。
例如: 孩子覺得他能夠在15分鐘內寫完半張考卷,那麼如果沒有達成,那他最喜歡的電視時間需要被取消。
另外,把【目標切成小份】也是一個增加成功率的方式喔!
例如: 國文作業有3個題組,那麼最好每一個題組分配10分鐘,而不是訂定全部寫完30分鐘。這樣能夠讓孩子每完成一小部分就隨時檢視自己有沒有達標,而不是一直覺得有大把時間慢慢摸,導致最後任務失敗充滿挫折!
以上提供給家長們參考
意識 -> 覺察 -> 檢討 -> 訂定目標
你的孩子在哪個環節需要協助呢?
想看更多文章,可以臉書查詢: 沐光嬰幼兒潛能發展工作室 https://www.facebook.com/muinlovingligh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嬰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改變最快速的階段,從外表到肢體活動到認知能力發展,進步速度可說是令人驚嘆呀!  然而隨著月齡增加,不同階段應該發展的目標也會跟著改變及進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0-3個月的寶寶能夠達到哪些成長里程碑吧! 寶寶的「關鍵發展里程碑」可以依據 4 大面向來看: 粗大動作(四肢軀幹
    對嬰兒大腦而言,提供寶寶刺激活動像是給予小樹苗(大腦)養分,1歲以前,他幾乎能夠形成茂盛的小樹灌叢(大腦突觸最多),接下來2-3歲,將不需要的枝枒(突觸)剪枝,突觸精簡將養分留給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有效率的訊息處理途徑。而這棵小樹(大腦)也在6歲左右大抵初步完整。 我們需要做的是,抓緊大腦發育的加速
    有些能力可以靠後天慢慢學習,有些能力是有關鍵期的。也就是說,當你錯過在關鍵期培養,這項能力可能終生低下或是無法學成,最明顯的是—#語言能力。 你或許聽過「狼孩」的故事— 歷史上有發生若干次在野外被狼(或其他哺乳動物)養大的孩子,8歲後(基本都是6歲後的學齡期)回歸人類文明社會,即便經過多年的學習、
    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刻,莫過於每次孩子鬧脾氣,父母一再好言勸戒後,孩子仍繼續耍賴不止,最後搞得父母火氣飆升,場面失控,親子關係緊張... 這個場景家長們一定不陌生,其實父母也是有很多情緒跟壓力的呀! 在面對這樣的場合,我們能夠怎麼做呢?
    嬰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改變最快速的階段,從外表到肢體活動到認知能力發展,進步速度可說是令人驚嘆呀!  然而隨著月齡增加,不同階段應該發展的目標也會跟著改變及進階,接下來,我們來看看0-3個月的寶寶能夠達到哪些成長里程碑吧! 寶寶的「關鍵發展里程碑」可以依據 4 大面向來看: 粗大動作(四肢軀幹
    對嬰兒大腦而言,提供寶寶刺激活動像是給予小樹苗(大腦)養分,1歲以前,他幾乎能夠形成茂盛的小樹灌叢(大腦突觸最多),接下來2-3歲,將不需要的枝枒(突觸)剪枝,突觸精簡將養分留給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有效率的訊息處理途徑。而這棵小樹(大腦)也在6歲左右大抵初步完整。 我們需要做的是,抓緊大腦發育的加速
    有些能力可以靠後天慢慢學習,有些能力是有關鍵期的。也就是說,當你錯過在關鍵期培養,這項能力可能終生低下或是無法學成,最明顯的是—#語言能力。 你或許聽過「狼孩」的故事— 歷史上有發生若干次在野外被狼(或其他哺乳動物)養大的孩子,8歲後(基本都是6歲後的學齡期)回歸人類文明社會,即便經過多年的學習、
    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刻,莫過於每次孩子鬧脾氣,父母一再好言勸戒後,孩子仍繼續耍賴不止,最後搞得父母火氣飆升,場面失控,親子關係緊張... 這個場景家長們一定不陌生,其實父母也是有很多情緒跟壓力的呀! 在面對這樣的場合,我們能夠怎麼做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孩子慢吞吞穿鞋、吃飯、寫作業,家長和老師常忍不住心裡大喊:「再拖下去,太陽都下山了!」但孩子心裡的OS可能是:「我只是在探索這世界的美好,為什麼要趕?」這些情境彷彿時間被放慢,考驗著成年人所有的理性與情感。或許該先了解孩子拖延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以及用愛與智慧化解這場耐心考驗。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執行能力的相關內容。在文章中提到,執行能力是孩子在做事情時特定的腦部運作習慣,包括做計劃、開始工作、持續堅持、控制衝動、情緒控制、適應不同環境等能力。最後,文章推薦了一本相關書籍,並預告了下一篇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遊戲中孩子成長的過程,以及家長在孩子玩耍時該如何面對。根據研究,給予孩子十七秒的時間可以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主判斷和思考,這也代表家長對孩子的信心。放手是做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Thumbnail
    最近對於先生的拖延和遲到的忍耐度已達到臨界值。溝通好幾次都沒什麼結果,只要我不在旁邊耳提面命大家的作息就會亂了套。我彷彿是家中的報時器。這也正是為什麼最後我安排他送小孩上學,因為如果他還是拖拖拉拉最後上班遲到的一定是他,而我這個策略實在太棒了。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Thumbnail
    時間觀念對孩子來說是一門必修課,如何在嚴肅的學習中加入樂趣和愛呢?來看看怎麼用遊戲化的方式,引導孩子學會珍惜時間,並以輕鬆的步調融入日常生活。 文章分享了創意互動的小技巧,還有如何透過日常活動展示時間的價值,讓時間管理變成孩子的超能力! 閱讀全文,讓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愛和智慧! 如何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那麼忙碌,卻覺得什麼事都沒有完成呢? 在全職媽媽的生活中,時間管理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我們總是陷入各種事物的繁忙中,卻常常發現一整天過去了,自己似乎一直在瞎忙。所以,今天我想探討在全職媽媽的生活中最常見的時間小偷,並提供一些實際的解決方法和行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把時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面對孩子慢吞吞穿鞋、吃飯、寫作業,家長和老師常忍不住心裡大喊:「再拖下去,太陽都下山了!」但孩子心裡的OS可能是:「我只是在探索這世界的美好,為什麼要趕?」這些情境彷彿時間被放慢,考驗著成年人所有的理性與情感。或許該先了解孩子拖延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以及用愛與智慧化解這場耐心考驗。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文章主要介紹孩子執行能力的相關內容。在文章中提到,執行能力是孩子在做事情時特定的腦部運作習慣,包括做計劃、開始工作、持續堅持、控制衝動、情緒控制、適應不同環境等能力。最後,文章推薦了一本相關書籍,並預告了下一篇的內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從遊戲中孩子成長的過程,以及家長在孩子玩耍時該如何面對。根據研究,給予孩子十七秒的時間可以讓他們有足夠的自主判斷和思考,這也代表家長對孩子的信心。放手是做父母最重要的一課。
    Thumbnail
    最近對於先生的拖延和遲到的忍耐度已達到臨界值。溝通好幾次都沒什麼結果,只要我不在旁邊耳提面命大家的作息就會亂了套。我彷彿是家中的報時器。這也正是為什麼最後我安排他送小孩上學,因為如果他還是拖拖拉拉最後上班遲到的一定是他,而我這個策略實在太棒了。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我跟家裡大女兒在時間管理上的習慣比較相同,在學生時期,我總是總是習慣先做完功課再玩,女兒在還沒自學前大概也是這樣 這種總是覺得要先把「正事」做完才能休息的習慣當然沒有不好,問題是:什麼時候「正事」才會做完?因為沒有明確的界限,事情會不斷出現,所以「閒下來」時,心裡還是有一種「事情未完成」的焦慮感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Thumbnail
    時間觀念對孩子來說是一門必修課,如何在嚴肅的學習中加入樂趣和愛呢?來看看怎麼用遊戲化的方式,引導孩子學會珍惜時間,並以輕鬆的步調融入日常生活。 文章分享了創意互動的小技巧,還有如何透過日常活動展示時間的價值,讓時間管理變成孩子的超能力! 閱讀全文,讓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愛和智慧! 如何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那麼忙碌,卻覺得什麼事都沒有完成呢? 在全職媽媽的生活中,時間管理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我們總是陷入各種事物的繁忙中,卻常常發現一整天過去了,自己似乎一直在瞎忙。所以,今天我想探討在全職媽媽的生活中最常見的時間小偷,並提供一些實際的解決方法和行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