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2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77團體共事應有明確目標

時間: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農曆六月二十九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今天與大家說:「在大團體中共同行事,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辦事目標。」佛弟子為求菩提,在僧團中必須嚴修六種和敬。六種和敬,是: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見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平時一起做事或辦事,研讀或講習,要彼此互相友愛、敬重。彼此六和敬從身和同住,乃至利和同均,大家聽清楚嗎?
所謂身同住,是指大家同住在一起。既然我們大家同住在一起,為什麽還會起分別心?還會意見不和?這要怎麼說出個道理來?出家如果不是為了要斷煩惱,那出家要作什麼?出家的目的,就是斷煩惱、了生死。
你在常住的工作,是為誰作的呢?就像天天要掃的馬路,今天的樹葉掃完,明天還是一樣會落下,掃都掃不完。就像淨某師說:「打掃就像是修行,每天都要做的事」。我們每天都在活動(修行),要活()就要動(),怎麼不用掃,對麼!那我們這樣做算是在工作嗎?像佛菩薩捨身命,又被人分身而食,還是念念都想要度眾生,那我們又是怎麽樣的呢?
如經中說:「善現白佛!菩薩欲得菩提,當於何住,應云何住?」這段話是善現尊者請示佛陀的。佛言:「同於一切有情,住平等心,起平等心,依平等心與語。起大慈心、大悲心、大喜心、大舍心、恭敬心、質直心、調柔心、利益心、安樂心,如父母、兄弟、姊妹、男女、親族心、朋友心。如親教師、軌範師、弟子、同學心,這是菩薩住品。」他是這樣子講因心生事,因事成業,因業招報,因報遇境。
我們說:「一切皆是因緣」。古時候的人說:「知恩報恩」。上一輩的人也常說:「做人要知恩報恩」。佛法也開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古代的人,就算是世間法,也是這樣說。
那你說世間法有離開佛法嗎?或者佛法有離開世間法嗎?古人這麼說,老一輩的教導下一代,可是現在的人卻比不上以前的人。
就像氣象觀測,以前的人一年四季,「出門時如果要預測天氣就看天邊一角。早上看天邊一角晴朗,出門就絕對不會被雨淋。到冬天時,出門也是看天相預測天氣,冷了就多帶件衣服,下雨天就帶雨傘,天氣炎熱時,走路時就打開雨傘遮陽。但現在的人,卻沒有學到這樣的智慧。」
現在科技發達,開車都開冷氣,車子放在外面一直被太陽曬,曬到車座都發熱,車內的設備都是塑膠製的會產生毒素。你必須先要有這個常識概念,上車前車門要先打開,人不要靠近,等車內的毒氣散發出去後,人再入車內開車會比較安全。你若沒有這個概念,車門一開馬上進入車裡,留在車內的毒氣剛好全吸進體內。
修行也是一樣,若理念不正確,對自己會有益處嗎?若自己都沒有辦法受益,又要如何利益眾生?現在的人動不動只會生氣,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怎麼會有法利益別人?你若對世間法,尤其在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事情都懂得很清楚,自然會很珍惜時間認真修行,發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若不這樣時時關照,那你要怎樣修行?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不離佛法。
你現在生存在這個世間,不知道珍惜生命,不知道人生是苦或樂?每天都在憂惱過日子,那你的人生有何價值?都說這娑婆世界是暫住的!暫住就是短暫的過客而已。。
古時候的人,天快亮的時候就要出門,到黃昏的時候就要回家。你說天在上,人在中,地在下,可是現在的人都越追越倒退,越往下墮落。古代的人都往上求,比如現在夏天天氣炎熱,工作都趁大清早出門去做,中午休息到三點再做。
現在的人大清早用功時就感到昏沈,下午兩點鐘用功又說疲勞,這樣真的用得上功嗎?以前的人,早晨四、五點就下田去工作了,現在你們三點半起床,作早課畢,靜坐時大多數都在昏沈。
尤其年紀輕輕的稍微做一點工作,就說太熱了、太累了。你說在古代農業社會的家庭主婦,後面揹一個小孩,前面綁一個,肚子裡又懷一個,大清早就下稻田耕作,又要挑擔稻草,人家身上揹三個小孩,還要挑一擔稻草,可是人家都不會喊苦。
妯娌間是要輪流下田的,沒有輪到去田裡工作的,就要在家裡煮飯,也要負責去挑水,還要打理家裡小孩的尿布等等….。
現在的人說僱菲傭打理環境,請奶媽代為教養小孩,這樣都還嫌太苦了!因為照顧孩子太累了,所以才會說兩個孩子恰恰好。
古代人是人,現在人也是人!為什麼古代的人能做,現在的人卻做不了呢?總之,人都要自立自強,尤其學佛更是要建立正見,知恩報本,信念具足的。
以前住社頭的那一位郭醫師的太太,應該你們也知道。她本來是念佛的,後來動了念,去學密,為了超度怨親債主,一次就花了十萬元;後來又聽說有算命的很準,就又去相信算命。但現在腦神筋斷了兩次?生活聽說有了困難。
後來經濟周轉不靈,又借錢買土地。她那時候很發心,看到法師她就供養,有人勸她,要自己真正有錢才供養,我也告訴她不要這樣子,但她還是很發心。
人生無常啊!像台北某一個流通處,因經營不善,讓人倒了好幾千萬,學佛學到這個樣子,都不知道因果。所以,我們對信徒不要太攀緣,攀這麼多緣來接受供養,你跟他會有共業的。
以前台中一位林居士的妹妹,是經營賣爌肉飯的店,她拿來供養的錢,我都把它轉去放生,因為她是賣爌肉賺的錢,我拿它作什麼?她供養你,就看你把它拿去作什麽?古代祖師曾說:不淨之財,一點也不可以去沾。所以,我們出家人沒事最好不要去信徒家,比較不會沾染到我們不知道的因果。
斗南讀經班,有一個家庭主婦帶兩個小孩,都是男眾,相當優秀,他爸爸事業是辦桌(台語),去年三十四歲時辦葷食,今年還與人約訂辦桌十五天,但在晚上睡覺時,一睡就死了,才三十五歲而已。去年我就叫他兩個小孩回去要跪著求爸爸,不要再辦葷食桌了,辦葷食桌業很不好,他媽媽的知見比較正確,在味王當會計。
所以,你們出家要深刻去體悟這個道理,你看釋迦牟尼佛在賢劫往返娑婆八千次,他來也是顯示苦給眾生看,他並沒說:我具足一切,度眾生有何困難?眾生的習氣我都知道,他貪什麼,我就給他什麼。
若是這樣眾生是不會有知覺的,眾生對自己所作所為,不論善惡都沒有知覺,又怎麼會願意去償還呢。你若吃了苦頭,才會甘願償還,眾生在受苦,苦到無法承受時,才會有所覺悟,不然是不會覺悟的。
這篇文章,你們誰讀一遍?
學員讀:
大團體中,一同行事貴在有明確的辦事目標,佛弟子為求菩提心,各位必須嚴守六種和敬: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見同解、戒同修、利同均,互相友愛敬重,平時一起做事及辦事,研學講習,身未必同住,也未有利益之事,但在研討時,仍須遵守口無諍的原則,不應自以為有理,就力爭到底。清朝湯斌語錄中有一段話,正可作為共學研討的參考。
湯斌云:彼此講論,務在平心靜氣,即有不和亦當再加詳思,須即商量,不可自以為是,過於譏辯。捨己從人,與人為善,聖賢心專,正在於此,否則雖所論及事,意見涵養疏,況未必竟是乎!
四川先生云:讓古人,是無志;不讓眼前人,是好勝。確實是共同辦事,共學研討的可貴之處,就是在捨己從人,與人為善,若一味固執個人的見解意思,如何能意同悅,事同作,見同解,同行事。
學能嚴守和敬二字,外同他善,內自謙卑,內外滋潤,相輔相成的法益,非你莫屬。行六和敬,能令僧寶種不斷,復次下播種子於眾生田,生正覺芽。凡是若感情用事,必有妄想分別執著之苦惱。學佛者只要心中有佛法走遍天涯海角,亦不會迷失自己。
菩薩住品:善現白佛!菩薩欲得菩提,當於何住?應云何住?佛言:當於一切有情,住平等心,起平等心,以平等心與語,起大慈心、大悲心、大喜心、大舍心、恭敬心、質直心、調柔心、利益心、安樂心;如父母、兄弟、姊妹、男女、親族、朋友心;如親教師、軌範師、弟子、同學心;如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心;如獨覺心,如菩薩心,如如來心,應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心,應救濟、憐憋、覆護心。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心,空、無相、無願心,當於此住。
復次,應自離十惡,勸他離十惡,恆正稱揚離十惡法,歡喜讚歎離十惡者。應自修一切善,勸他修一切善,稱揚一切善法,讚歎修一切善法。應如是住,若如是學,如是安住,則於色等,得無障礙。所以者何?從前際來,不攝受色等。何以故?色等不可攝受故,若色等不可攝受,則非色等,說是品時,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院長開示:
出家人常聞:「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見《勸發菩提心文》)雖有修行啊!《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為什麼忘失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麽?
例如昨天發現接近大路旁邊的橋頭破了兩個洞,你就用混凝土把它補起來,不要說,等政府來處理就好,要明白這主要道路是我們在出入的,等政府來處理要多久的時間,萬一發生事故危險時再來埋怨嗎?
我們現在花一點錢就可以處理好的小洞,你現在若不理它,等政府來處理時可能就要花一大筆錢才能處理好,這樣也是一種浪費。其實國庫的錢也就是眾生的錢,可以這樣浪費嗎?我們若想,道路是我們出入的地方,能做的我們就先做,不要什麼都要等政府來處理,這不就是布施給所有的用路人安全嗎?
開商店的那個阿強說:「師父!你怎麽都不去申請政府來修補?過去縣府、立委、省議員你不是都很熟嗎?為什麽不去爭取來做呢?像我那檳榔園的產道,都舗成水泥道,舖到園地啊!」他的觀念是這樣,我就不再與他爭論,只能說:「阿強啊!以後你會還不了的。」你會認為這樣作都是應該的啊!
就像申請裝路燈,鄉公所某某先生說:「師父!我給你預計十支。」我說:「不要」。後來他說至少也裝一支,我說:「那晚上路燈的開關也要關掉,才不會燒到蚊蟲」,再說我們出家人晚上很少出門的,路燈點在那裏沒有什麼利益,又浪費電源,更會燒到蚊蟲,對麼!
所以才說出家人晚上休息要熄燈。我們要有觀照,要有思維,不必要的時候就不要開燈,因為鄉下房間裡面若開燈,蚊蟲都會撲在門窗上,壁虎都來吃蚊蟲,這不是就犯了助殺嗎?
你用世間法說:我就是要做事才需要開燈。你若用出世間法來說:這也是有因果的。你若真需要做什麽事,就趁著白天做完,比如說撿菜、洗菜、就在下午沐浴前撿好;人家某寺午齋一用完,大寮就把明天早上需要撿的菜拿出來,大眾缽盤洗畢後就一齊去挑菜,一下子就挑完了,不用費多少時間,也不用開燈,明天作大寮的人也不用緊張。
修行就要學會對治才會自在,不然自在就只是口頭禪,嘴上說說而已。平常你就要培養,用這個助因緣來斷這個妄緣心,才能自在。那麼斷妄緣心要怎麽斷?你要怎麼樣去防治?就是說我們在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自己要很清楚。那個時間是作早課,我們就把心專放在作早課;大寮的事,在早課前先去把冰箱裡,今天要用的東西先拿出來退冰,自己再到大殿用功,等早課作完後去大寮處理剛好。
你若不知覺,一到大寮就把電燈打開工作,讓燈一直開著,外面窗戶壁虎吃蚊子,你在那裡工作,所作的福都不夠漏。你是在那裡犯助殺,還以為你工作很認真,你很「打拼」(台語)。所以修行,要靈靈覺覺。例如山上有蛇,大家都怕蛇,如果晚上真有事要到外面,一定要把電燈打開,如果沒有什麼事,就不要到出去了。
教務主任: 院長!今天中午有位劉醫師帶一位女眾到光量寺,說要住幾天,但看起來精神不太常。
院長開示: 有問題就幫她作法啊!這就是人生,從愛取而有八苦等,對麼!現在的小孩子會有問題,都是父母太寵了,都是太疼惜了,其實是父母不會教育小孩,寵不是疼惜。現在已經一代不如一代了,為人父母的,尚不知道人生道理,要怎麼教育下一代?連他(她)自己本身都不明白道理。瞋恚心一直很重,貪取不得就生瞋恚心了,怎麼會懂得去教育下一代呢?你看現在差不多都是這種情形了。
現在的人,只要子女認真讀書,子女要什麼就給什麽的,像上次中興新村有一位同學,她爸爸是國中的督察,媽媽是高中教師,這位同學讀高中,車禍死亡,她爸爸請我去為她說法灑淨,我走進她住的房間,衣櫥內發出沙沙的叫聲,我說把那衣櫥打開我看,兩個衣櫥裝著滿滿的禮服,那女孩就是執著她的衣服,而且灑淨到那裡,房間的電源還會觸電「啪」一聲,身體也會沙沙叫,因為她的靈魂還執著在那裡才會相應啊!我說那兩個衣櫥打開!一看衣服那麽多、都那麼高貴,難怪她會執著在那裡。
教務主任: 請問院長!你當下的感覺怎麼樣?
院長開示: 嗯!不起心動念就沒有感覺,不動念就不會相應。好啦!若沒有其它問題,今天就到此為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