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48、做品牌也能做代工,不要把框框先架好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去幾年的商業市場上,許多做代工的工廠、製造的廠商,紛紛成立自有品牌,擺脫代工廠的標籤,用品牌去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畢竟兩者之間的毛利有著極大的差異。
它們擁有著極大的優勢,低廉的成本、無須轉手的經銷抽成、產品客製化的服務都成了最大的經營賣點,也吞噬了許多中小企業盤商的生存。但,所有工廠都如此順利轉型成功嗎? 其實並沒有,大多數仍維持製造業的思維,去模仿品牌銷售的味道,試圖讓自己成為一個品牌,最後,產品往往會回到當初代工的價值與價格,品牌的經營精神與製造業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從品牌回到代工製造,這是一種很奇妙的經營模式,代工與品牌兩者之間微妙的操作模式,成功率往往比上述的模式高上很多。許多人認為,品牌是代工進化的歷程,卻很少人做了品牌之後,再回頭做代工,但這反而是消費者能快速接受的一個品牌操作模式,也是擴大經營的一種手法,安全、且有效。
「代工」,需要消費者認同產品品質,「品牌」,需要消費者認同品牌價值,如若從代工起步,最少需要做到這兩件事才能達到消費者認同。
反過來說,品牌起家,做到了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對於產品通常也會達到同等的信任度,只要是這個品牌銷售的、代工出廠的,消費者都能信任。
有些人會說,那都來做品牌就好,代工之後再說,但要先檢視自己的企業跟品牌,是否有這些資源跟硬體資產可以操作。
這裡強調的概念不是誰好誰壞、誰強誰弱,而是做了品牌,也可以回頭往代工去進行擴大營收、擴大產品線,品牌不一定就是比較高端、比較嬌貴。品牌或許沒有成本優勢、沒有製造優勢,但擁有品牌辨識度優勢、品牌信任度優勢,這可以在代工的路上省去不少該做的努力,品牌標籤,就等於品質保證。
現在許多的企業不再侷限一種商業模式,只要能達到「創造營收」的目的,都無所不用其極地在測試、在創造奇蹟,你看看超商店員就知道他們有多無奈了,包山包海,以後說不定連你的喜帖、婚宴都包了,「歡迎光臨,請問今天訂幾桌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些經營通路的操作者,對於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並不了解,會有一種錯誤的認知,只要上了MOMO、YAHOO、蝦皮等簽約的大平台,就會有源源不絕的訂單跟業績,但你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麵包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卻忘了這是糖果屋的故事,而不是麵包屑,但麵包屑卻成了你我印象中的主角。 數據分析就跟這個故事一樣,每個數據的來源都是電子商務產生來的麵包屑,觀察這些麵包屑的來源、數量跟成本,去評估每一個行銷模式的可行性與效益好壞,是一件需要耐心、需要邏輯推敲的一個苦差事。 
收到一些訊息、檢視了一些廣宣以及品牌內容,真的有點無奈,覺得…沒訂單、沒業績,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就不拐彎抹角了,直接說明這些沒訂單的原因。 
投放廣告的標準程序會依照產品本身的特色與訴求去做觸及,比如說,販售甜點,就會選擇甜點相關的關鍵字,有口味則會選擇口味為主要目標,實際舉例受眾設定。 
在葛捷思的書裡的最後一章有提到,未來企業會越來越微型化,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團隊運作也會分出更多操作模式,過去由一個團隊全包所有品牌經營、通路行銷的模式,績效很有可能越來越差,反倒是將團隊切割細分後的各自為政會來的更出色。 
Podcast這個平台其實不算新,只是2020年的使用人數與關注度暴增才讓它真正浮出水面。它跟其他平台一樣,起初獲得許多質疑的聲量,是否有穩固族群,是否能成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現在看來,無疑是肯定的,而且成效比預期來的更好,商業規模比當初預期的更大。 
有些經營通路的操作者,對於電子商務的銷售模式並不了解,會有一種錯誤的認知,只要上了MOMO、YAHOO、蝦皮等簽約的大平台,就會有源源不絕的訂單跟業績,但你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麵包屑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卻忘了這是糖果屋的故事,而不是麵包屑,但麵包屑卻成了你我印象中的主角。 數據分析就跟這個故事一樣,每個數據的來源都是電子商務產生來的麵包屑,觀察這些麵包屑的來源、數量跟成本,去評估每一個行銷模式的可行性與效益好壞,是一件需要耐心、需要邏輯推敲的一個苦差事。 
收到一些訊息、檢視了一些廣宣以及品牌內容,真的有點無奈,覺得…沒訂單、沒業績,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就不拐彎抹角了,直接說明這些沒訂單的原因。 
投放廣告的標準程序會依照產品本身的特色與訴求去做觸及,比如說,販售甜點,就會選擇甜點相關的關鍵字,有口味則會選擇口味為主要目標,實際舉例受眾設定。 
在葛捷思的書裡的最後一章有提到,未來企業會越來越微型化,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團隊運作也會分出更多操作模式,過去由一個團隊全包所有品牌經營、通路行銷的模式,績效很有可能越來越差,反倒是將團隊切割細分後的各自為政會來的更出色。 
Podcast這個平台其實不算新,只是2020年的使用人數與關注度暴增才讓它真正浮出水面。它跟其他平台一樣,起初獲得許多質疑的聲量,是否有穩固族群,是否能成為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現在看來,無疑是肯定的,而且成效比預期來的更好,商業規模比當初預期的更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保養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品牌選擇與代工廠合作,以便快速推出高品質產品。那麼,保養品代工究竟是什麼?代工流程又是如何進行的?本文將為您提供最詳細的保養品代工基本介紹,一次看懂保養品代工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您的品牌是製造思維還是消費思維?》擁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好處多多,但向來以「生產導向」的代工廠,該如何跨足「顧客導向」的品牌市場呢?本課程將引導學員面對代工廠發展品牌時常面臨的問題,進而調整自己的經營心態與做法,讓品牌之路一帆風順!
Thumbnail
經營環境 一、競爭: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再競爭。 幫底下的每一個層級(第一線人員)把客戶服務做到最好。 高層能為部屬做甚麼? 1.擴大營運,創造規模效益:用較低的成本把產品或服務送到客戶手上。 2.提供經驗,創造累積效益:可用遠比新事業自己建立的品牌還低的成本,為這個新品牌加分。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從10多年的品牌經營,我要強調做品牌不是天馬行空,重要的是要好好活下來。即使目前業績穩定,未來能否存活就是問題。文章提到了宏全的案例,說明即使有穩定的客戶也需要本身的品牌力來擴展業務。做品牌需要投資,但投資的多寡取決於最終目的和資源。最後,文章提到了如何開始做品牌規劃的第一步。
隨著美妝和保養品市場持續蓬勃發展,市場需求也在逐步擴張,吸引了許多小資族與斜槓青年積極投入,尋求額外收入的機會。但是,創業於美妝領域,尤其是開發和生產直接用於臉部和身體的保養品,對專業知識的要求相當高,這無疑成為許多初創者的一大障礙。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我們之前講到如果想要降低創業的風險,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個對標的對象,這個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是可行的,直接去模仿他的成功路徑。 但我們不可能永遠都在抄,最終還是要做出我們自己的產品。 所以下一步是要去思考哪裡可以優化改善。 最簡單的方式,是可以從價格的角度去優化。 很多的品牌,他的商品都會存在
Thumbnail
保養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許多品牌選擇與代工廠合作,以便快速推出高品質產品。那麼,保養品代工究竟是什麼?代工流程又是如何進行的?本文將為您提供最詳細的保養品代工基本介紹,一次看懂保養品代工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您的品牌是製造思維還是消費思維?》擁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好處多多,但向來以「生產導向」的代工廠,該如何跨足「顧客導向」的品牌市場呢?本課程將引導學員面對代工廠發展品牌時常面臨的問題,進而調整自己的經營心態與做法,讓品牌之路一帆風順!
Thumbnail
經營環境 一、競爭:是你的「產品」和「服務」再競爭。 幫底下的每一個層級(第一線人員)把客戶服務做到最好。 高層能為部屬做甚麼? 1.擴大營運,創造規模效益:用較低的成本把產品或服務送到客戶手上。 2.提供經驗,創造累積效益:可用遠比新事業自己建立的品牌還低的成本,為這個新品牌加分。 
Thumbnail
食品代工廠如何思考建立品牌的重要性,走消費通路不只是需要好產品,更需要轉換品牌腦思考,從B2C的思維到C2B的找尋消費痛點及洞察。
Thumbnail
從10多年的品牌經營,我要強調做品牌不是天馬行空,重要的是要好好活下來。即使目前業績穩定,未來能否存活就是問題。文章提到了宏全的案例,說明即使有穩定的客戶也需要本身的品牌力來擴展業務。做品牌需要投資,但投資的多寡取決於最終目的和資源。最後,文章提到了如何開始做品牌規劃的第一步。
隨著美妝和保養品市場持續蓬勃發展,市場需求也在逐步擴張,吸引了許多小資族與斜槓青年積極投入,尋求額外收入的機會。但是,創業於美妝領域,尤其是開發和生產直接用於臉部和身體的保養品,對專業知識的要求相當高,這無疑成為許多初創者的一大障礙。
現在服務的公司其實是代工廠起家,做久了品牌代工,就買了品牌license開始做品牌,在公司內部會分誰是O B M誰是O DM,但我的同事經常會抱怨品牌端為什麼要這麼多規範我們是品牌為什麼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多數的同事都會有心態,今天我已經握有品牌的license為什麼我還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我們之前講到如果想要降低創業的風險,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個對標的對象,這個商業模式已經被驗證是可行的,直接去模仿他的成功路徑。 但我們不可能永遠都在抄,最終還是要做出我們自己的產品。 所以下一步是要去思考哪裡可以優化改善。 最簡單的方式,是可以從價格的角度去優化。 很多的品牌,他的商品都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