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送孩子去讀經班的家長,請問你們還記得五四運動嗎?

兒童讀經班
孩童的心性潔白無瑕,灌輸什麼,就吸收什麼。經典是流傳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做人處事的道理。學習經典的環境是陶冶品德的沃土。
讀經的好處-五力開發
開發記憶力、創造力、專注力、思維力、意志力,打下學習基礎
「福智」兒童讀經班的特色
1.吸收聖賢智慧,開展宏偉視野,引導生命方向,創造幸福的未來。2.歡喜背誦、用心實踐,在生活中落實經典內涵。3.學生參加讀經班、家長參與家長成長班,親子共同學習成長
(非業配,以上資料來自福智文教基金會兒童讀經班的介紹)
寫著寫著,終於要寫到困擾我十幾年的「讀經班」。我家老大上幼稚園的時候,正好是讀經班最興盛的時候,身為經典的愛好者很難不注意到這股風潮。但是看完文宣之後,因為心裏的疑惑如濤濤江水般連綿不絕,所以就無法跟其他家長一樣送天真無知的孩子去讀經,並讓他們用天使般的聲音朗讀三字經弟子規,然後在旁一邊點頭微笑表示欣慰。我對於讀經活動主要的疑惑如下:
  1. 應該沒有任何一個中華民國的國民不知道「五四運動」,當時的知識份子強調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要改造中國成為一個跟上世界潮流的富強康樂的國家。佈新必須除舊,所以從那個時代開始,舊時代的四書五經就不再是國民主要學習的科目。即使後來國民黨為了突顯道統,在台灣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在課程中加入「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因為不是主科,在聯考時代也沒受到太大的重視。只是沒想到我們這一輩被迫念「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長大的父母,居然可以接受孩子遵循古法讀經,有什麼問題嗎?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發作了嗎?
  2. 不論中外的文史哲經典,都不是只靠背誦就可以理解的,更何況許多哲學經典是需要用批判的態度去蕪存菁的,比如說馬克思的「資本論」,柏拉圖的「理想國」(納粹組織黨衛隊的方式,應該脫胎自「理想國」裏培養未來保衛者的做法),或者是中國的諸子百家。缺少思辨的訓綀去讀這些經典,盲目的去接受這些經典的結論,只會越讀越糊塗,不如不讀。讓孩子以古法去讀經,就是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這個危險之中,「論語」不只是文言文的之乎者也,「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種觀念讓女人在中國社會的地位低落了數千年,讀經班的老師及家長們有注意到這些問題嗎?
接下來,請這些送孩子去讀經班的家長,來看看民國作家魯迅的批評:
維新之後,中國富強了,用這學來的新,打出外來的新,關上大門,再來守舊。(魯迅 熱風 四十八)
雖然他罵的是中國,不過這句話用在台灣也相當適用。接受美援進行經濟建設的台灣,用民主和科學打造了讓台灣人引以為傲的現代社會,但是在經濟成長之後,在文化上卻還是「失根的蘭花」,在實施戒嚴的殖民政權以及自我審查的雙重的壓迫下,文化上陷於停滯不前的窘境。在精神文明真空的狀況下,對於經濟起飛的中國以及中國文化也有新的期待,讀經班最盛行的時間點就差不多跟中國經濟開始突飛猛進的時間點一致。跟著中國人的步調,台灣人也開始「打出外來的新,關上大門,再來守舊」,戰後嬰兒潮普遍懷念戒嚴時代,中國宮廷劇席捲台灣影劇市場,讀經班只是這一波風潮的其中一個小插曲而已。因為一直無法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就把舊文化不加思索的直接搬回來供奉,忘了台灣社會的進步其實一直受惠於五四運動中所尊崇的民主(德先生)和科學(賽先生),同時也忘了傳統中國文化與民主科學的種種衝突。
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兒童讀經班的流行,是歷史失憶症與文化失憶症併發的結果。想醫治這兩個症狀,請多多服用經典,當一個人有辦法進入由荷馬、莎士比亞、司馬遷、夏目潄石、達爾文、佛洛伊德、魯迅…等古今中外重量級作者集結成的經典世界,就會有足夠的眼界來分辨自身文化中的好與壞,以此為基礎去進行文化的更新與再生,這才是真正的「吸收(古今中外)聖賢智慧,開展宏偉視野,引導生命方向,創造幸福的未來」(再次借用兒童讀經班的文宣,只是加上了「古今中外」,應該可以打動深具國際觀的現代父母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