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停看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小孩到二到三歲,時常會有情緒不穩的狀況,例如大哭、大喊或是發脾氣等,這時候爸媽如果也跟著小孩情緒隨之起舞,只會硬碰硬事情越來越嚴重。就算是大聲叫罵,也只是暫時遏阻小孩的反應,下一次孩子的不滿情緒仍會出來。
情緒停看聽
停:事情發生當下,先暫停說任何話,深呼吸
看:看著孩子,同理他的情緒
聽:仔細聆聽孩子說什麼(背後深層的意義)

先讓自己情緒平穩下來,接著描述孩子的情緒:「發生這件事情讓你很不開心對嗎?」(點出孩子不開心的情緒,同理),接著孩子安靜下來,「我們可以一起看看接下來要怎麼做。」孩子情緒平穩了,才能一起討論接下來的處理方式喔!
如果孩子情緒仍在高漲中,可以跟孩子說:「媽媽陪你,等你哭完,我們再談喔。」溫和的跟孩子告知,讓他知道你仍是陪伴他並接納他的情緒。

一開始孩子會不適應此方式,但隨著處理次數越來越多,孩子會很快能學會收放情緒,爸媽也會發現事情會越來越快能平靜處理。

avatar-img
17會員
127內容數
總在梳洗菜葉的過程中浮現媽媽的動作;總是希冀拿起湯匙輕啜一口,腦中是否會出現媽媽的味道?家常味就在爐火中,慢慢地熬煮。你也想要品嘗這些平凡又懷念的滋味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芳心慢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先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很穩定,在權衡討論之下,最終竟放棄穩定的工作,只因為需要接送小孩可以準時,同時也是捨不得孩子留園太晚。
在懷孕過程中所有想像哺餵的美好,在出生後開始幻滅。 當初的我也是跟大多數媽媽一樣,有奶也好無奶也隨意。直到我在產檯哺乳看見你才剛出生,往上尋乳的過程,讓我感到驚喜,或許你的嘴與我的奶一經連結,好像電影阿凡達頭髮的髮尾與座騎結合,啟動了母愛與源源不絕的奶水。
原先的工作基本上已經很穩定,在權衡討論之下,最終竟放棄穩定的工作,只因為需要接送小孩可以準時,同時也是捨不得孩子留園太晚。
在懷孕過程中所有想像哺餵的美好,在出生後開始幻滅。 當初的我也是跟大多數媽媽一樣,有奶也好無奶也隨意。直到我在產檯哺乳看見你才剛出生,往上尋乳的過程,讓我感到驚喜,或許你的嘴與我的奶一經連結,好像電影阿凡達頭髮的髮尾與座騎結合,啟動了母愛與源源不絕的奶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孩子的情緒經常動盪不安,家長們也可能因此感到焦慮或無助。本文通過襌卡的啟示,父母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情緒爆發,從而成為孩子情感上的穩定支持者。透過深呼吸、情緒日記與設置寧靜角落等練習,幫助家長提升自我覺察,並以愛與耐心面對育兒挑戰。
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爆發時,父母應該保持冷靜,引導孩子認識問題的根源,協助他們解決困難。孩子發脾氣通常是因為期望落空或遇到挑戰,父母要理解這一點,並避免與孩子的情緒對抗。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們主動參與,而不是直接給予解決方案。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管理,還能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孩子的情緒經常動盪不安,家長們也可能因此感到焦慮或無助。本文通過襌卡的啟示,父母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情緒爆發,從而成為孩子情感上的穩定支持者。透過深呼吸、情緒日記與設置寧靜角落等練習,幫助家長提升自我覺察,並以愛與耐心面對育兒挑戰。
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爆發時,父母應該保持冷靜,引導孩子認識問題的根源,協助他們解決困難。孩子發脾氣通常是因為期望落空或遇到挑戰,父母要理解這一點,並避免與孩子的情緒對抗。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們主動參與,而不是直接給予解決方案。這樣,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管理,還能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介紹《放心,放手的自然教養》書中分享,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父母可以試著執行的三個原則與四個步驟。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