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沒有共識 I 感性與理性的溝通矛盾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
事情是從一場爭論開始的......。
我一直以為在進行所謂的辯論、爭論、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第一次遇上有人在討論中訴諸感性,我&^(*_)R^,戰到後來會懷疑起自己的論述哪裡出了問題。
事情過後一段時間才想通癥結點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
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

溝通是怎麼一回事

「溝通」是為了雙方交換訊息,進而了解事件與彼此,更進一步的「討論」則是在人與人的溝通中,找到並確認彼此的共識。
這兩個是我自己下的,關於意見交流a.k.a筆戰的定義,如果覺得這種東西也要定義那也太閒,也許可以想想自己是怎麼定義的。
像是有人會把「溝通」認為是訊息的告知,自己話落下就了事了,每個人對事物都有一套自己的定義,這樣彼此之間定義自然產生差距,如果沒有意識到這點,注定雙方不會討論出共識,畢竟討論的就不是同一件事,只會一直在雞同鴨講,也因此確定參與討論雙方對於溝通內容的認識是重要的。
上面是我原本的認為......不對,我現在還是這麼認為,只不過多了一些需要認識的部分,也就是標題提及的理性感性溝通。接下來就分別拆解這兩種溝通方式(以下使用榮格人格類型的思考/情感輔助定義)。

理性(思考)溝通

也是我原本的思考方式,習慣分析、邏輯、理論、因果,也注重原則與細節,能找出一堆理論與實際例子輔助尬爆對方,能尬爆我的人,一定是拿出了比我更清楚堅實的論述。

感性(情感)溝通

比起邏輯與客觀證據,更在乎主觀感受與價值判斷,以及人與人的......連結,不單純按照邏輯思考,而是偏向事物帶給他們的感受。
通常很容易會以為思考型就是理性人,而情感型就是感性人,但其實兩者都被人格類型分類在「理性」,兩者根本上就是在處理同一件事情。
我是這樣解釋的,人格類型裡的「理性」處理的是理解判斷事情的依據,思考依據的是邏輯、規則,情感依據的是感受,也就是舒服、好壞、喜惡,對事情打上分數,由此進行判斷,要特別說明的是情感的判斷本身是無關情緒介入,另外「感性」的部分則是感受事物的方式,這就不多講了。

能力分布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類型,當然對能力的了解、強弱是因人而異,但另一方面卻也有弱勢的能力,這就是容易忽略掉的部分了。
要先了解到,人格類型裡強弱功能是處於相對位置,如果思考是擅長的,那情感必然是弱勢,反之亦然,就像是我是思考型的人,我不善於體會別人的感受,而情感型的人就會在需要分析、邏輯判斷時遇上障礙,而這兩者是很難兼顧的。
這並不是說能力上會有缺陷,我依然能夠同理別人的苦難,情感型的人也會有自己的邏輯,但這種弱勢能力是需要刻意去運用的,至少我是這樣的,當我在與人討論時,思考能力被完全動用,這時的情感能力是派不上用場的,此時我就很難設身處地體會對方的感受,這些部分在認真跟人討論時就會顯現出問題。
我把這些會浮現的問題分作三種:

一、單向箭頭

溝通是一場雙向交流,如果你同意我前面的定義的話。
當理性人(思考)與感性人(情感)站在溝通關係的兩邊時,理性人擅長邏輯,也就能清楚地把問題理順,提出有力的論點,感性人擅長感受,這在理解邏輯上還不會構成阻礙,到這邊還算是順暢的過程。
但是感性人不善邏輯,會覺得理性人沒有在乎自己感受到的部分,但要將自己的想法準確傳達就會遇上困難,而理性人缺乏感受的問題,會覺得感性人一直在同樣的問題打轉,兩邊就會進入重複鬼打牆,這還是在兩邊立論正確的狀況下。

二、戰爭迷霧

先別說跟人筆戰都是在網路上,那怕是在現實中和人討論,你會知道對方偏向理性或是感性嗎,除非是認識的人,在討論之前通常都不知道對方的性格,不,就算知道對方性格也是一樣的結果—雙方的感受是有落差的。
像是同樣聽到一句髒話,可能像是「你笨蛋嗎?」
A:有沒有感覺這個人講話嗆嗆的!
B:不會嗆嗆的,只是沒禮貌阿!
A:嗆嗆的!
B:沒有嗆嗆的,只是沒禮貌阿!
A:嗆~嗆~的~!!!!
好不玩了。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覺得自己的感受,或是分析的結果如此真實,對方不可能沒有能力察覺,只能是對方有意忽視,或是我沒有讓對方感受到重要性,只要繼續下去,肯定能讓對方覺悟。

三、目標圖像

就像一開始說的,建立共識會有效幫助彼此達成目標,這是理想狀態,前提是我們真的有目標要達成。
但現實中的情況,更多會是我們並不清楚自己要的,或是隱約有個想法本能就先行動了。這不是壞事,最多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但要是我們都藏著對於討論結果的想像,卻與對方的方向不同,這不只是浪費時間,而是會令人火大......非常。
假設一個狀況,同樣是A、B遇上一團火(代稱任何麻煩問題)。
A:好燙啊(被燒到)。
B:離遠點。
A:好燙啊啊啊。
B:那找水滅火吧。
A:很、燙、啦!
B:!!
B是理性人,在乎的是事情本身,而A是感性人,在乎的是感受,兩人要處理的目標是不同的,這種狀況下,要聚在一起討論就得不斷遇到討論上的矛盾,等到討論一段時間發覺雙方的差異,心中的一把火早就旺了。

我就是來抱怨的

終於來到第二個問題,關於在各種社群裡,容易讓氣氛變得更加晦暗,抱怨式發言的來由推論。
通常在網路上常看到的提問,大概就兩種(踢館、找碴、挑毛病這種不計),一種是真心提問,希望得到建議,或至少清楚沒啥解決方法,只是當作轉換視角或是聊天的,另一種是射後不理,比起遇到的困境本身,更多在談論個人的感受,困境本身是真實的,但是提出的問題卻少有經過整理,別人的建議也很少真的發揮作用,但是同樣的問題還是會一再被提出。
這就對應到,理性與感性人處理問題的方式,理性人處裡的是事情本身,以我而言,會先拆解、分析問題、去整理、爬文、找方法,就算有情緒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就已經消化了大半,在網路上提出的就是真的需要的部分,情緒抱怨是很少的,不太需要拿出來與人同樂、闔家觀賞。
另一方面,感性人處理的是感受,事情需要處理,但是在操作的過程中,感性人就是持續地在感受痛苦、思考痛苦,比起接受與理解痛苦,先發洩心裡的怨氣才是首要。
不過就沒有比抱怨更好的消化方式嗎?也許有吧,但是找其他感受來沖掉原本的感受,至少這是最容易想到的方式。

其他的個人想法

還是再強調一次,這篇只是我的個人推測,我用了人格類型來解釋,不是代表只能有這一種解釋方式,甚至理論有沒有誤解我也不好說,不過想反駁的話,肯定是有更精妙的解釋吧。
另外,關於理性與感性兩方,我是盡量不在文中做太多價值判斷,就算有,至少兩者是持平的給予想法(我是這樣想啦),不過在公開討論中,應該維持客觀與理性的思考這個立場是不變的。
要詳細解釋那又是另一篇文章的事了,用簡單的方式來說,在網路上,我們都不是誰的誰,沒有義務去容忍與了解那些沒呈現的事物,而理性就是讓所有內容得以清楚的呈現。
*參考資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01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寫作過程中,即使絞盡腦汁也不過湊出幾百個字,跟才隨便寫寫怎麼就幾千字了!你會是哪一種呢? 以前有些教寫作技巧的會注重精簡文字,但是現在社群媒體上常見的文字,卻是精簡過頭的隻字片語,讓看的人理解不能,究竟是要灌水灌滿的廢話連篇,還是意簡言賅的嗯、啊、懂齁,這篇就要來看看日常中的【廢話】。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當需要別人幫助時,一開始就把你的意圖交代清楚,這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吧,是這樣嗎? 這種不管在日常生活中,或是有時候會在網路上看見,看似只需要簡單回應的問題,但對於自身狀況毫無描述,或只有偷懶到極點的形容,讓接收到訊息的我們不知該做何反應。
安靜,被這麼形容的我們......  在人群中,說話像是忘了取消靜音,發言總是被人忽略,似乎這種話少、不引人注目就是我們的風格,是嗎?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寫作過程中,即使絞盡腦汁也不過湊出幾百個字,跟才隨便寫寫怎麼就幾千字了!你會是哪一種呢? 以前有些教寫作技巧的會注重精簡文字,但是現在社群媒體上常見的文字,卻是精簡過頭的隻字片語,讓看的人理解不能,究竟是要灌水灌滿的廢話連篇,還是意簡言賅的嗯、啊、懂齁,這篇就要來看看日常中的【廢話】。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當需要別人幫助時,一開始就把你的意圖交代清楚,這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吧,是這樣嗎? 這種不管在日常生活中,或是有時候會在網路上看見,看似只需要簡單回應的問題,但對於自身狀況毫無描述,或只有偷懶到極點的形容,讓接收到訊息的我們不知該做何反應。
安靜,被這麼形容的我們......  在人群中,說話像是忘了取消靜音,發言總是被人忽略,似乎這種話少、不引人注目就是我們的風格,是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常覺得理性和感性像拔河一樣,總是無法平衡。理性讓我們冷靜思考,而感性則激發情感和動力。但其實,理性和感性可以合作,互相補充。當我們學會整合意識與下意識,不再陷入「非理性即感性」的二分思維,就能讓每個決策更有智慧。理性幫助我們規劃和分析,感性則帶來創意和情感,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並行的力量。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理性從事實層面出發和思考,不代表沒有情感
Thumbnail
你是否經歷過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內心戰爭?對許多人來說,感性和理性都是共存的,但當兩者的力量出現平衡時,便會引發莫大的煎熬。本文將分享作者內心糾結的感性與理性對立的經歷,希望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常覺得理性和感性像拔河一樣,總是無法平衡。理性讓我們冷靜思考,而感性則激發情感和動力。但其實,理性和感性可以合作,互相補充。當我們學會整合意識與下意識,不再陷入「非理性即感性」的二分思維,就能讓每個決策更有智慧。理性幫助我們規劃和分析,感性則帶來創意和情感,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可以並行的力量。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理性從事實層面出發和思考,不代表沒有情感
Thumbnail
你是否經歷過情感與理性之間的內心戰爭?對許多人來說,感性和理性都是共存的,但當兩者的力量出現平衡時,便會引發莫大的煎熬。本文將分享作者內心糾結的感性與理性對立的經歷,希望讀者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釐清了「討論」與「檢討」之間的差異,強調了對彼此需求和感受的關心與合作。藉由討論來找出方法靠近對方的需要,而非僅滿足自身需求。同時提到檢討別人並非有效的互動方式,只會在短期省力省時,但會在長期付出更大的成本。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因為一個定義問題而有的對話末了,P說因為你天生感性、浪漫,所以邏輯有時候會迷路。這句話讓我生起了感受—感性其實無涉理性邏輯,它們是並存的,對我來說也是無謂高下的。 因為學習本身就需要基本邏輯,不論什麼學科—即使是語言本身,也是有邏輯可尋的,即文法。而過於重視或依賴邏輯本身也是個缺陷,我認為真正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這是個感性與理性的抗衡 表面看似牴觸其實是相輔相成 時間 角度 重要性都有密切關係 人生課題金錢 情感 健康 人際 無一不牽扯心靈與邏輯 通常人都會以自己人生經歷來斷定哪個重要 當以哪個解決自己的疑難來判斷 如果疑難能先預防是否更為重要呢! 完全的邏輯思考- 認為所有事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