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後,人生活到一個階段,對於自己擅長的工作領域也已經相當熟悉,照理說,鞏固好自己的工作,其他時間拿來學一些生活技藝或發展自己的興趣,達到一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很多人渴求的,但有些人仍舊會在工作上一直進修學習,難道他們就不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嗎?
我身旁有一位英文非常好的好友,她是屏東補教名師(這是我自己硬要幫她冠上名師,畢竟她也在屏東耕耘超過 10 年,拉拔很多學生長大) Sandy,以前我 19 歲時,她還當過我的短期家教,有一回我在跟她閒聊,聊到一個在台北相當會經營自己品牌的英文名師 W,Sandy 就說,她上過 W 的課程,我驚訝的問她:「妳有持續在進修?」她說:「當然有,我應該算英文非常爛的。」這點我很訝異,當然她的英文絕對不爛。
另外我有一位廣告界朋友,她也是已經做到高階主管等級,跟外國人開會或信件往來也已經相當流暢,但她仍然付費上英文課,原因為希望補足自己在英文特定領域上的不足,無論是多厲害的人,總是會持續找到想追求的部分進修。
以上是英文進修的部分,原先只想舉這兩個例子,但看起來太像英文課的業配,我只好把自己最近的進修拿出來搏版面。
最近因為想更了解台灣這塊島嶼,我就買了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他日據時代第一個把臺灣原住民分組歸類的人類學家,我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原住民文化研究者,但有次在查維基百科時,意外看見嘉義地名「三義」以前叫做「三叉河」,代表過去這裡曾有三條河流相會,但台灣光復後「叉」被誤為簡體的「義」,最後變成「三義」,後者的含義早已原先版本相去甚遠。
有人可能會舉手發問:「妳做的是行銷公關產業,這跟妳的工作進修有何關係?」老實說,這個行業要一個專業進修是相當難的,不像英文有如此直觀的學習方向,公關產業知識全然跟著市場趨勢流動,在食取上非常雜食性,必須不斷搶在客戶之前,學到更多新玩意,才能給出好的建議,然而雖然這本書短期之內,並不會為我帶來直接的職場收穫,但長遠而言,它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安全感,因為你懂的可以比別人多。
各位有在關注我的人們,應該知道年初時我寫過一篇「
這是什麼魅力?最近「肉桂捲」突然爆紅的 6 個分析」,因為這一篇文章,我接到一個甜點電商平台的合作案,在4月底一起合作了「肉桂捲市集」活動,這對我來說是很美妙的體驗,誰會知道當初因為我的一個「好奇心」,開始在網路上做功課,找出肉桂捲數字,統整寫成文章,可以帶來後續的效應呢?
無論你是有目的的進修,還是沒目的,總是把時間花在哪一塊,那一塊就會有所長進,像是我最近因居家防疫在家打 Switch 新入坑「薩爾達傳說:曠野之息」,終於達成把地圖全開了的成就(大歪樓)。
最近各位因為疫情之故,大家都悶在家裡,其實這段時間是最合適拿來提升自己的,「進修」跟「學習」這種字看起來就讓人想避而遠之,好像回到學生時期在課堂唸書的情境,但出社會後的進修,選擇性可以很多的,今天這篇勸世文,希望可以拯救居家防疫也壓力破表的工作人們,找時間進修,也是休息的一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