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5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74如何做個幸福快樂的人

時間: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農曆十一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阿彌陀佛。今天跟各位研究「覺悟的人」。有覺悟的人,就是
第一、能吃虧的人—是有福的人。
第二、能容忍的人—是快樂的人。
第三、能施捨的人—是富貴的人。
第四、能愛人的人—是幸福的人。
良善的人,是不嫉妒他人富貴,也不佔人便宜。
喜歡佔人便宜的人,不論世間財富有多少,實際上是不滿足的人,不滿足的人,擁有再多依然是窮人。愛打人的人,是短命的人。
能修身立德者,是長壽的人。富貴的人,不輕易發脾氣。愛發脾氣的人,是下級的人。
能看破放下,是有智慧的人。常懷怒氣怨人的人,是惡人。喜愛罵人的人,是無福的人。
能學佛的人,是有覺悟的人。而愛生氣的人,心常隨境轉,這是愚痴的人。
聰明的人,是不用情緒解決事情的,所以聰明的人是不會隨便生氣的。
凡不做惡事,是明白因果的人。能念阿彌陀佛的人,是有福慧的人。
第一、能吃虧的人,是有福的人
那要怎麼做一個有福的人?你們誰解釋一下。
學員答:
院長!阿彌陀佛!師父阿彌陀佛!各位同學阿彌陀佛!
能吃虧,就是有福氣。因為我們吃虧,就是不佔別人的便宜。因為不佔別人的便宜,凡事必須靠自己,反而比較有因緣去做一切事,完成一切事。
例如我們修行人,就是要藉假修真,我們若能吃虧,才可以在因緣法當中來藉假修真,處處了因、了緣、了法、了業。
院長開示:
這要分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兩方面來說;我們修的是出世間法,但要做入世間法之事。譬如在入世法中敢吃虧的人,當然與人人都很有緣,大家都歡喜跟你在一起,大家有事第一個就想到你,都會找你幫忙做,有生意或工作做,第一個就想到你,要請你去做。
如果你是做生意的,生意就會旺盛;如果是當工人的,工作滿檔做不完,這樣自然福報就很大。
以我們修行人來說呢?就出離世間法來講,一切所作所為,無非都是我們的資糧,這樣說來又有什麼吃虧,一切都只是本份事而已。比如做常住的事,是為大眾,同時也是為自己而做的;大家在共修,若有學員色身不調和,你去關心他,也等於在關心你自己。
這怎麼說呢?各位可以試想看看,我們有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病苦嗎?若有一天我們生病了,接受你關心的人,他會回想到過去,你曾對他的慈悲與關懷。當然在你有病苦時,他就會很積極的對你關懷資助。
雖然別人對你的關切,無法治癒身上的疾病,但竟畢我們仍是凡夫,都還有凡夫心,如果很多人來探問你的病,你的心就比較能安住。若你的心安住了,病情也比較容易轉好;若是往生的因緣到了,這更是殊勝的助緣。
相反的,你若有不甘願吃虧的心,處處與人計較,對別人都是敷衍了事,內心常想:「我這樣就好,何必做那麼多?」我們身為出家人,沒有一樣東西是不用學的,如菩薩通願中有云:「法門無量誓願學」。
凡是有利眾生,對眾生有幫助的,你都要去學,否則要怎麼接引眾生?例如有眾生現在生病,當他去請教你的時候,你不但要用到世間法開導資助,還要以出離世間的佛法,示度迷津,開拓慧命。
譬如他中暑了,你懂得去採些青草藥煎水,讓他喝了先逼熱退燒,再持大悲咒,求一杯大悲咒水給他喝,這樣就是所謂的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不離開佛法,互為融通運用,這樣眾生心裡就會無罣礙。如果你說:「做這麼多何必呢?我修行要緊。」那你所謂的修行到底是怎麼修的?你要修行乾脆整天都讓你修,終究你偏勞大眾,自己損福又無緣了。
你少了那份與眾生結緣的慈悲心來帶動你的勇猛心,這樣你的無上菩提道,也就很難完成了。你若多與人結緣,眾生困難的時候,你自然而然會發菩提心去關照;你若沒有緣慈之心,是沒辦法發菩提心的。
相反地,你若能發菩提心,眾生跟你讚歎,這就是你修證無上菩提果的增上緣。那增上緣要怎樣增上呢?大家都不去探究,都說不如去拜佛更好。
但你每天拜佛,有真正用心在拜,或是有拜就好呢?你們要參考「清涼國師」的十種拜佛,看人家是怎麼拜的?清涼國師的十種禮佛:據法苑珠林卷二十儀式部第七載,中印度勒那摩提三藏傳來七種禮佛之法,有是非淺深之不同,欲令人知其中我慢與求名二種禮之非,而歸於身心禮等五種之正。七種禮佛即:
(一)我慢禮,謂人禮佛,身雖設拜,而內懷我慢。
(二)求名禮,又作唱和禮。謂人禮佛,但為要其修行名譽,而實無慇重之心。
(三)身心禮,謂人禮佛,口唱佛名,心存佛之相好,身業翹勤,恭敬供養,無有異念。
(四)發智清淨禮,謂人禮佛,慧心明利,達佛境界,內外清淨,虛通無礙,禮一佛時即是禮一切諸佛,禮一切諸佛即是禮一佛,以諸佛法身,體本融通,故禮一拜,遍通法界。禮佛如是,禮法、禮僧亦同。
(五)遍入法界禮,謂人禮佛,想自己身心等法,從本以來,不離法界,諸佛不離我心,我心不離諸佛,性相平等,本無增減,今禮一佛即遍通諸佛,如一室中懸百千鏡,有人觀鏡,鏡皆現像,鏡無不照,影無不現,如是正觀,則功歸法界,德用無邊。
(六)正觀修誠禮,謂人禮佛,攝心正念,雖對佛身,即是自禮自身佛。
(七)實相平等禮,謂人禮佛,前正觀中,猶存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一禮,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前二為邪禮,後五、六、七為真禮。清涼國師依之加列。八、大悲禮;九、總攝禮;十、無盡禮。而稱為十禮,並以無盡禮為至極之禮。
第二、能容忍的人,是快樂的人
自古以來,世人常說:「忍一時之氣,免受千日之憂。」以世間來說,能忍辱的人,就不會為了一時之氣去跟別人爭吵的。世人常常為了爭一個面子,沒什麼大事就要聘請律師;告到地方法院,假如無法起訴對方,就再告到高等法院,就請法官等。他說:「花錢無所謂,面子最重要。」有的人光是為了一件小事,就相告訴訟,告到最後傾家蕩產,落得什麼也沒有的下場。
以出離世間法來說,我們修行人,若彼此沒有辦法互相容忍,那麼講修行就都白講了,對麼!修行就是要修容忍,不再增加煩惱的,在「七佛略戒經中」,毗婆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是戒經:
「忍辱第一道,佛說無為最,出家惱他人,不名為沙門。」
所以你不能容忍,每天計較這個生氣那個,煩惱怎樣可能不增加?結果不但斷不了煩惱,反而再增加煩惱,那這樣又怎麼算得上修行呢?
就像一個原本就負債的人,不但沒有還債,又再背了新債一樣;我們所造的業就有如身上的貸款,想想看無始劫來,我們每人所造的業、所累積的貸款有多少,這個道理你們要明白,如果你說不明白,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欺騙自己。
人若欺騙別人沒有關係,若欺騙自己那是最嚴重的,是要受三塗輪迴的。因為別人受你欺騙一次,就不會再受欺騙,絕對不會有人再受你欺騙第二次的,但欺騙自己、假裝自己不知道,你就會一錯再錯,所以才說欺騙別人沒關係,欺騙自己最嚴重的。
第三、能施捨的人,是富貴的人
譬如世間的人,假若能處處幫助別人的困難,處處有慈悲心、施捨心,能布施,譬如放生,施捨金錢濟助眾生等,這都是修德,令人讚歎、羡慕的。
第四、能愛人的人,是幸福的人。
若人人都說他好,都在讚歎他,我相信這個人一定是幸福的。譬如我們修行人,能為利益眾生而施捨,就像佛陀因地修行,捨生命救度眾生。我們能為了救度眾生,而施捨自己的生命,這是應該的。
但若無意義的棄捨生命,你就要去受那個果報。所謂的無意義,是你自以為不幸的遭遇,其實執著在這上面,都是無意義的,這個道理很深你們要了解。
今天你不肯多發心為大眾,處處見人不高興,自己內心常常產生煩躁、憂惱,這是非常嚴重的事。
所以戒經說:「出家惱他人,不名為沙門。」出家,行住坐臥二六時中,都不能隨便讓人起煩惱的,並不是說你想講什麼,就講什麼的,這是擾眾,會影響整個和合氣氛,是很嚴重的一件事。
例如你是在一個領導者之下,但不自覺自己的位置,不用智慧來奉命行事,使領導者憂惱,那就要擔負很大的因果。所以我們一定要了解,身處領導位置的人,他不是為了他自己,不是自私自利的,他是為了我們常住的事情,責任的負擔很重。所以有時候講話會比較急一點,粗一點,大聲一點,這樣你就不服氣,那是不對的。從出離世間法來講,跟入世間法是不一樣的。
入世法來說,他不是公司老闆或經理,那你也不是股東,為什麼同樣是職員,你不能配合去做,不依教奉行呢?你是股東,你就有權利選擇做與不做的問題,誰也管不了誰,這就是使用權利。
我們出家人不一樣,若有智慧,有出離世間法的知見,我們一定要非常感恩領導者。那佛法都說平等,為什麼還要感謝領導的人?領導的人,若沒有智慧,他領導沒有方法,浪費大眾很多時間,讓大眾心裡不平衡,這樣他是要擔負因果的。
所以,我們若明白這個真理,那對領導者的教導,一定會盡力配合,這就是我們出家人與在家人不同的地方。
出家人有「七不退法」:能令僧伽興盛不衰的七項條件。
佛告諸比丘:
一、大家經常集會,討論教法之正義。
二、上下和睦相處,互尊互敬。
三、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
四、對於力護眾生多善知識之比丘,應尊敬承事之。
五、守護自心,以孝敬為首。
六、淨修梵行,去除種種貪欲。
七、先人後己,謙沖為懷,悉心照顧病患,熱誠款待來訪之人。
其中,第三項,尊崇佛之教誡,不可妄加更改。意思就是教我們一定要依教奉行。不是自己想的自己都對。
譬如說你認為用自己的錢,就可以隨便買東西,買回來之後,常住執事人員認為用不到,說了你幾句,你若說:「這是用我自己的錢買的」,這樣回答是不對的。你要先看常住有必要才買,不必要的東西你買回來了,常住還要多費心管理,這就反而是增加麻煩,多增加習氣罷了。
現在這個時代,有很多家用DIY工具,看起來都很理想,你覺得很適用就買回來,買回來以後,還要保養等等,用過一段時間之後,你習慣了這個東西,壞掉之後你還要拿去修理,或再去購買。這「七不退法」,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具足大眾羯磨,有需要的東西才買,不是自己看到東西,想要買就買,別人勸諫你幾句,就說:「我是用自己的錢買的」。
這若依戒律來講,你自己的錢買的,那你自己拿去使用,不要拿來給常住公眾使用。常住本來沒有事,是你自己搞來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應該要尊敬承事。常住的東西,要有必要才買,否則購買太多東西,要再花時間去管理這些東西,這對我們修行反而是有障礙的。
一般的在家居士都很忙的,除了家庭事業外,還要為兒女的教育操心,甚至有時候晚上,還要帶小孩去讀經班。萬一你不在家的時候,有人要用到哪樣東西,偏偏你人又不在,那也是多了一件麻煩事。我們出家人也是一樣,不必要的、用不到的東西就不要買。
你看我建設淨律寺,範圍這麼大,基本上要用的工具都放在車上,萬一鐵畚箕的手把壞掉,就把它打扁再拿鋼釘打一個洞,用鉛線穿過去綁緊,就可以再使用了。
我不會浪費東西,也不會隨便丟棄東西,放得到處都是,製造許多問題出來。我也不會有世間法這種習氣,看到什麼東西就要買。修行若沒辦法改掉世間法的習氣,那對修行是會形成障礙的。
例如這個東西是你私人買的,別人看到先拿去用了,忘記跟你講一聲,你臨時要用找不到,就在大眾中呼問,而且呼問聲傳遍全寺,本來整個環境是靜謐無事的,就因此變成擾眾了,這樣就是障礙自己。
常住的工具,應該是要妥善放置的,如當初淨律寺開山的時候,某某法師很發心,用一個三角板,把所有的工具,每一支都劃上形狀做記號,再釘一根釘子,然後把工具掛在它的形狀上面,若發現記號上沒有東西,就知道那支工具遺失了。那時候工具保管得很好,而且還製作一本登記簿在那裡,凡取工具的人,都要在那本簿子上面簽名,記錄某人某月某日某個時間拿某一種工具,都登記得很清楚,方便每個人取用或追查。
如果有人因為急用,沒登記就把工具拿走,之後又沒有隨手把工具歸位,過後就把這件事給忘記了,這樣就很容易觸犯到戒法。你若能依照規則取用登記,就比較不會觸犯到戒法。所以,道場越嚴格越不會觸犯到戒法。相反的,若不嚴格,處處只求方便,反而容易觸犯戒法。
比如你把工具拿去用了又忘記放回原處,別人在找的時候,你又說沒看到,那在無形中你就打妄語了。你讓人找得心急如焚,被追問下又緊張地説:「沒有就是沒有」,也不去探究工具的去處,那麼是工具會自己走路嗎?
我看你們光量寺的工具,應該也要像這樣設計保管,假使有人借用,庫主一看登記簿,就知道是哪一位借走的。幾天後若沒有歸還,庫主就可以去追問他,倘若他忘記了,在庫主的追問之下,他就會努力去回想工具放置的地方,這樣才有辦法馬上去補足空缺的工具。
你若沒有這樣設計保管,又沒有人觀照過問,當有人要使用某一種工具而找不到時,雖然那工具確實是你取用後,忘記歸還的,但當對方問你的時候,可能你也會一時慌亂而否認是你拿的。
要知道,分心的人,心比較散亂,記憶也容易混淆,即使靜坐下來也容易昏沈。蕅益大師說:犯有這種現象的人,一定要找出辦法來對治。若置之不理,一坐下來,念佛就昏沈,聽經也昏沈,這樣一直昏沈下去,習氣就一直深重下去。
如演培法師說的「業障重重,聽經也障礙」。你如果能當下懺悔,而又當下承認自己就是業障深重,真正有決心要懺悔,那這種懺悔才有意義,你若決心不夠,這樣的懺悔怎麼會有效呢?
所以,當你要昏昧,或昏沈的時候,要趕快拿起真心來念佛,培養定力,有真誠恭敬心,才能尊崇佛之教誡,不會散心妄加更改的。
尚有「十忍為樂」,是哪「十忍」呢?
一、富貴能忍者,發家。二、貧窮能忍者,致富。
三、父子能忍者,慈孝。四、兄弟能忍者,情長。
五、師生能忍者,智慧。六、老年能忍者,壽福。
七、少年能忍者,進步。八、朋友能忍者,義深。
九、親戚能忍者,長樂。十、夫妻能忍者,幸福。
以上「十忍」的含義,都具有入世法和出世法。尤其講到「隨喜功德」,《法華經》有「隨喜功德品」,普賢十大願中之五「隨喜功德」,對修「七增長法」及「十忍」,可說培福法門是最有效,最便利的,而且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有人喜做好事、種善根,我們就滿心歡喜了。
教務主任:
大家若有問題,可以儘量提出來請示,例如在工作當中要如何用功?
院長開示:
最好在工作的時候,都要念佛。除了工作有問題,不知道如何操作時,要會開口請教別人,或指導的人,在問我們事情的時候,要馬上回答之外,其餘時間要多念佛。還有其他的人若有事在跟你講話,你也要馬上回答,千萬不可以要答不答的,這樣會讓人起心動念,還會被誤認為你是在不高興。所以,我們修行要有智慧,該做不該做,該說不該說,都要清清楚楚。
關於常住的工作,依我來看,最好執事人指導我們做事,他教你怎麼做,你就依照他教的方法這樣去做,萬一做錯了,那因果是指導的人要負擔的,所以,佛法才說:「依教奉行」,另一方面也是在調伏我們的我執、我見。
因此,擔任執事的人,或身為方丈者,假若不用智慧來指導,而下面的人都依教奉行,之後發現錯誤了,因果是方丈自己要承擔的,因為錯誤不在你。這跟一般社會上的人,看法是不一樣,你不可以說這樣不合理,你就執理抗爭,罷工不做。因為你不依教奉行的話,一個團體就沒有辦法六和敬。
所以擔任住持,本身要具有智慧和能力,住眾都是依教奉行的,你若指導錯誤,將會擔負很大因果,也容易招感三塗之果報。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因果的利害關係。
若常住有事,一定要確確實實依戒法行事,集眾羯磨,最好有一個結論報告,執事人員行事,要時常記憶大眾有這樣的提供建議。假若執事的人,不去回憶大眾羯磨提供之事,那一切因果就要他自己去承擔了。所以,你們最好一星期開一次會議,這樣才不會引起:本來無事,變成有事。
教務主任:
報告院長!現在有兩位同學,對於戒律的認知深感不足,已請假一年想出去參學。
院長開示:
佛陀制戒,我們要理解,有開緣也有隨方毗尼的。譬如有用非時漿,七日藥或盡形壽藥等,主要是要我們出家人,斷除在家習氣。如果說我們出家人,對身體多少也講究保養,那就是習氣。
若身體有不適時,需要在非時用漿,佛陀制戒,仍有開緣方法,可以找人與你對首作法。當你認為找人作法麻煩,自然就會產生那種對治的力量出來,這就是要幫助我們,產生那股對治的力量。如果你想沒有關係,只要找人幫忙作法就可以了,那當下你就沒有那種對治的力量。
現在大家都隨順世間法,自己沒有對治的力量。因為現在的人,不會去想佛陀為什麼要制定這條戒?反正我不要吃就好了。你若依佛制的戒法相勸告,他會認為你對他有所分別。以前的出家人,根機比較敦厚老實,你告訴他戒法,他會很感恩你,他們會想,你這樣是在規諫他。
但現在的人,都往壞的方面想。你若真為了生死,對方不給你方便,你還是會很感謝他。對他說:「感恩!感恩!」可惜現在的人,就沒有這樣想了,大家都是用世間法在攀緣,都會說:「他很慈悲,很好喔!」
現在的出家人,可以說大多數,都喜歡用世間法這一種的生活作風。你若要這一種的生活作風,那你就要在這三界六道裡輪迴了。以前的出家人,若非真正到了爬不起來的情形,絕不會輕易請早晚課的假。現在的出家人,還能走路,飯都還吃得下,就說他身體太虛弱,沒有辦法參加早晚課。
以前的人,沒參加早晚課,就不能去過堂吃飯的,因為你若真有病時是吃不下的。你若要調養身體,要特別使用某種藥石,也要大眾特別為你做羯磨法,才能真正給你一個完善的照顧。
所以,以前出家人的福報,跟現在出家人的福報,是不一樣的。因為現在的出家人,有的不重視早晚課,只要稍微不舒服就請假,所以所受用的福報就不同。
這種道理,你們若聽得懂的就很自在,聽不懂的就會起煩惱。好了!大家好好地念佛,不計人我是非,自然會是有福的人;能容忍,就是快樂的人;能慈悲喜捨的人,自然是幸福、富貴的人,也就是有覺悟的人。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