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台灣歷史的二三事:潘智仁論「台灣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目前眾說紛紜。無論是「超過95%是原住民後代」到「95%是由閩粵移民後代組成,不含混血兒」,都有人支持,甚至力挺到底。(繪圖者:雀榕)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較知名的有沈建德、埔農、林媽利、潘智仁等人士。這些人從自身的專業出發,從不同角度論證大多數的台灣本省漢人是由漢化的平埔族後代、少數閩粵移民與平埔族通婚的混血兒組成,帶有原住民血統,而不是一些人士津津樂道的純種閩粵移民後代,或純正的中原人後代。沈建德、埔農、林媽利等人已經出書,宣揚各自的觀點。潘智仁呢?
目前為止,我沒有找到他出書的記錄,對方只利用臉書、twitter密集發表自己處理過的老照片與梗圖,附上簡短說明,向讀者呈現他的觀點。由於潘智仁的觀點散見在為數眾多的臉書、twitter發文,因此我試著在不背離論者的原意下,濃縮這些零散的言論,然後用自己的話講述論者的觀點,讓有興趣的「方格子」讀者能快速理解,並呈現幾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者語錄,然後在文末附上對方的臉書、twitter連結,供讀者深入研究,或與論者切磋琢磨。
潘智仁在臉書、twitter寫了不少打假文章,中國歷史、台灣歷史都有,其中我覺得潘智仁論「台灣人」有四大說法非常重要,也是他不同於沈建德、埔農、林媽利等論者的地方,就是他力主:
一、
「客家人」是民國以後才被人虛構、推廣的名詞與概念,無論是台灣、中國自古都不存在一個名叫「客家人」的群體。民國之前,江西、廣東、福建等省的碑文告示、官方文書(包括縣志、府志)、與眾多詩文,不僅沒有「客家人」這個詞,而且當中出現的「客人」、「客民」,其意思與我們當前所知的「客家人」相距甚遠!意思是客居的外地人,甚至包括來到當地搭棚居住的流民、乞丐。國、共兩黨當年為了要將長江以南的百越民族統合成單一種族,就用「客家人」收編,國民黨來到台灣後,又以「客家人」這個名詞去收編那些講粵語的平埔族後代,並將「桐花」、「油紙傘」、「客家花布」等日治時期以後才出現且與客家無關的事物,當作是客家文化元素,然後弄出一個族群──「客家人」。
二、
清領時代閩粵地區的人移民台灣極少,極大多數人是到南洋各地、夏威夷、歐美等地當華工。名為「華工」,其實是整個人被當「豬仔」買賣,處境近乎奴隸,用來填補歐美各國解放黑奴後,出現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華工不但被本國同胞拐賣坑害、被外國雇主壓榨苛待,還因衛生習慣不佳、與當地底層民眾競爭工作、滿清與其他國家的糾紛等因素,而被南洋各地、夏威夷、歐美等地民眾歧視、排擠。台灣由於有海禁政策,開墾荒地與其他的工作早就由漢化的熟番從事,因此沒有大量的工作機會提供給外來人口,缺乏吸引他們來台工作、移住的誘因。一些閩粵人來到台灣,但在台灣過著非常貧苦的生活,成為人們口中的「羅漢腳仔」,當中的不幸者淪為流民、乞丐,如果死了,其屍骨還需要好心人收葬。
三、
清領時代,閩客移民極少,極大多數台灣人按歸化與否,被官方分為「生番」、「熟番」。由於滿清官方以科舉做官吸引眾多熟番將子弟送去讀書,而當時的學校──社學、番學堂──的教師是從閩南、粵東來,所以閩粵語就逐漸普及,最後取代各蕃的母語。日治時代,殖民當局的戶政單位是按個人所使用的語言將台灣住民登記為「福」、「廣」、「番」,其中的「番」是指那些還堅持使用自己母語的台灣人,結果本佔人口優勢的「熟番」就成為少數族群。國民黨來台後,又把「福」、「廣」分別當作「閩南人」、「客家人」,然後用電視連續劇、電影、教科書灌輸台灣人以下的印象:台灣人的祖先是高級的唐山人,是富豪、神醫、俠客之流的人物,同時營造罵番風潮,引中國五行、八卦、風水、地理之類舊文化思想,並鼓勵台灣人花錢修墓,尤其是去除墓碑上的日本年號改換中國的堂號,還鼓勵編撰祖譜,讓人誤以為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自己是中國人,結果眾多台灣人真的接受了「唐山過台灣」的虛構歷史,當假漢人而不自知。
四、
「漢族」、「漢人」是清末出現的名詞與概念,最初是清國留日學生使用,民國以後廣泛使用。清代的老百姓來到國外,多自稱唐人,而且沒有什麼國家、國族、種族之類的概念。清滅亡以後,尤其是1930年代以後,中國人以黃帝作為中國人的始祖,以「漢人」取代「唐人」,並收編長江以南蠻百越人口。國民黨來台以後,「漢族」、「漢人」廣為使用,於是台灣歷史遭到扭曲。台灣人剃髮留辮、改穿長袍、馬褂之類的滿人服裝,明明是「滿化」,成為滿清臣民,卻被說是「漢化」,跑去當「漢人」。
以上是我在不背離論者的原意下,濃縮這些零散的言論,然後用自己的話講述作者的觀點,以下則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者語錄。
==================================================
土=本地人之意,客=外地人之意。百越語言百百種,到了外地語言就不通,就被稱為『客』語,中國根本就沒有『客家』這個地方。外地來的人,族群語言無法被分類,都稱為『客』,所以『客』語在中國,很多是不一樣的!可見『客家人』不是同一祖源。中國歷史『土客械鬥』的『客』,不見得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後來因政治操弄而成立為族群。中國人的歷史不是歷史,政治意圖加入太多被扭曲的部份。」(2016年11月5日個人臉書貼文)
大清時代福爾摩沙人歸化大清稱『熟番』,日本時代接收台灣稱『熟、生番』為『平埔』、『高砂』,蔣據時代初期去除『平埔』、『高砂』稱『台灣人』,蔣據時代中期稱『台灣人』為『唐山渡台漢人』,蔣據時代末期稱『台灣人』為『閩南人』、『客家人』,客委會獲得補助款大量掠奪熟番平埔文化。」(2017年2月12日個人臉書貼文)
==================================================
大清1874年以開放海禁。21年後,台灣就是日本時代。海禁期,福廣百姓並沒有到台灣,而是到『賣人行』、『豬仔館』簽約,被拍賣到有黑奴解放的地方遞補空缺,卑微、悲慘、可憐。在台灣,被操弄成富豪、神醫、俠客。電視灌輸洗腦『台灣祖先是唐山過台灣』。日本時代墓碑有日本年號,國民黨推廣風水論,台灣人自己掏錢改風水。新的墓碑多出中國堂號,甚至家也多出中國祖譜,祖先都是中國望族!」(2017年1月14日個人臉書貼文)
國民黨統治時代,為了把台灣人變成中國人,把『華工史』變造之後稼接到台灣,『唐山過台灣』是國民黨虛構再美化的歷史。」(2016年7月21日個人臉書貼文)
明、清都在海禁,我不相信:福廣老百姓有那個勇氣偷渡台灣。清廷海禁,反叛者處斬立決。『大清律例』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一切官員及軍人等,如有私自出海經商者,或移往外洋海島者,應照交通反叛律處斬立決。府縣官員通同舞弊,或知情不舉者,皆斬立決。僅屬失察者,免死,革職永不敘用。道員或同品官員失察者,降三品調用。督撫大員失察者,降兩級留任,如能於事後拿獲正犯明正典刑者,得免議。」(2015年4月3日個人臉書貼文)
==================================================
蔣據時代推廣風水論,引進中國風水業者,為了去除日本時代墓碑上的『皇民』二字和日本年號。新的墓碑依姓氏被業者套上中國堂號。政治作戰的厲害!台灣人自己掏錢,換掉日本遺跡的墓碑,省去國民黨動手破壞的經費和糾紛,而且台灣人開始把中國人當祖先,樂得國民黨拍大腿大笑!」(2017年3月12日個人臉書貼文)
以歷史研究的角度,不要避開『番』一詞。『番』是大清定義的外國人,清日兩代『番』一詞沒有醜化之意。我們要追究的是威權時代的種族扭曲,國民黨對台灣人中國化的政策。當時日本時代末期,全台總人口95%都是熟番,罵番風潮之後熟番全消失了,所以明顯威權時代罵番對象是熟番,罵番風潮的最後,卻傷到生番,國民黨心知肚明種族的政治操弄,新政府應該追查罵番真相。」(2016年11月20日個人臉書貼文)
==================================================
清代台灣人是『滿化』不是『漢化』。清代台灣是『滿人天下』,不是『漢人勢力』。清代熟生番『沒有受到官方歧視』。清代『漢人』百姓不能渡台只有『輪調官和兵』而已!清代不稱百姓為『漢人』稱『民』或『民人』。清代以『地名稱民』如『漳人』、『泉人』等。熟番是『強勢』非弱勢,生番沒有被清統治。熟番是持番銀比清本土百姓富裕。熟、生番受到歧視是民國之後,非日本時代,更非清代。熟番學習儒學後,精通閩客語和漢文。」(2014年10月19日個人臉書貼文)
清代,『剃髮易服』就已經『滿化』。『漢字』一詞是日本人創造,清國古文沒有『漢人』、『漢化』這概念,明清百姓自稱『唐人』,『漢人』、『漢化』一詞是大清留學生從日本帶回,民國後大量使用。」(2016年8月3日個人臉書貼文,論者的回應。)
大清沒漢人,台灣哪來的漢人?『熟番』被扭曲成『閩客』,然後再灌輸『閩客漢人論』。『明、清』百姓都自稱『唐人』,『明』造的船叫『唐船』。『大清百姓』海外華工住的聚落稱『唐人街』。李小龍電影稱『唐山大兄』,還說一句台詞『我是唐人』,大清古文說:『衣冠漸已學唐人』。有唐詩三百首。『漢』詩,連半首也沒有。沒『漢』船,沒『漢』人街。」(2016年6月18日個人臉書貼文)
==================================================
上面十則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者語錄,與主流看法非常不同,現今絕大多數歷史學者,公認,外省人以外的台灣漢人,大部分由閩粵移民後代及其混血兒構成。「漢人」、「漢族」、「漢文化」是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用語,至於「客家人」這個名詞及所指涉的群體,更活躍在台灣社會。華人、華僑、華裔在全球奮鬥的勵志故事,以及在東南亞各國經濟地位較高所帶來的民族自信心、文化優越感,包括對馬來人、其他東南亞民族的偏見……也影響了我們對東南亞、全世界的認知。
潘智仁卻給我們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挑戰台灣社會的既定認知,他的說法有多少可信度,尤其是對「唐山過台灣」的顛覆,有待歷史學者的正視與進一步檢証。我們業餘歷史愛好人士,暫且先把這當作是另類、非主流的台灣歷史解釋,然後再對照其他資料,自行判斷,不必一下就全盤否定,或是當作不容他人質疑的歷史真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湯錦台以華人的角度出發,將閩南海商(包括海盜)、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日本人、荷蘭人……這些海上勢力的崛起過程娓娓道來,尤其是他們對台灣島的謀略、野心及經營之道,然後聚焦在荷蘭人與鄭成功的對決,並在書末反思幾個重要議題……
有一個疑問纏著我不放,而且對於這個疑問,力主「台灣漢人是由大多數閩粵移民後代構成」的論者,也沒有提出令我信服的說法,那就是:明清時期,大批閩粵人移民來台,不論合法移居還是非法偷渡,泉州、漳州、潮州,以及週邊的州府縣,為什麼沒有出現長年且大規模的經濟蕭條?
沈建德的言行固然泛政治化,但批判他「台灣血統」、「台灣常識」這兩本書論點的人就理性客觀嗎?綜觀他們的言論,我認為並非如此!
上ㄧ篇我推薦台史館編的「簡明台灣圖史」,這篇我要簡略介紹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的「簡明台灣史」,介紹它的作者、章節安排、寫作宗旨,以及編輯排版問題。
我推薦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的「簡明台灣圖史」 這本書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大雁文化事業出版。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幾年前推出這本台灣歷史入門書,昨天我讀了,真的如書背所說,這是一本能讓我們「輕鬆讀完的臺灣小史」!裡面圖文並茂,又有「大航海時代」、「清代台灣」、「日本時代」的大事記,方便我們快速了
本書旨在描述、論證台灣在外來政權殖民之前,擁有高度的文明,不論物質還是精神,都曾超越鄰近的中國及東南亞地區,並曾深刻影響上述這些地區,只是後來陸續被荷蘭、中國、日本及所謂的「中國蔣幫壓霸集團」(作者語)破壞殆盡,成為「失落的智慧
湯錦台以華人的角度出發,將閩南海商(包括海盜)、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日本人、荷蘭人……這些海上勢力的崛起過程娓娓道來,尤其是他們對台灣島的謀略、野心及經營之道,然後聚焦在荷蘭人與鄭成功的對決,並在書末反思幾個重要議題……
有一個疑問纏著我不放,而且對於這個疑問,力主「台灣漢人是由大多數閩粵移民後代構成」的論者,也沒有提出令我信服的說法,那就是:明清時期,大批閩粵人移民來台,不論合法移居還是非法偷渡,泉州、漳州、潮州,以及週邊的州府縣,為什麼沒有出現長年且大規模的經濟蕭條?
沈建德的言行固然泛政治化,但批判他「台灣血統」、「台灣常識」這兩本書論點的人就理性客觀嗎?綜觀他們的言論,我認為並非如此!
上ㄧ篇我推薦台史館編的「簡明台灣圖史」,這篇我要簡略介紹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的「簡明台灣史」,介紹它的作者、章節安排、寫作宗旨,以及編輯排版問題。
我推薦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的「簡明台灣圖史」 這本書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大雁文化事業出版。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幾年前推出這本台灣歷史入門書,昨天我讀了,真的如書背所說,這是一本能讓我們「輕鬆讀完的臺灣小史」!裡面圖文並茂,又有「大航海時代」、「清代台灣」、「日本時代」的大事記,方便我們快速了
本書旨在描述、論證台灣在外來政權殖民之前,擁有高度的文明,不論物質還是精神,都曾超越鄰近的中國及東南亞地區,並曾深刻影響上述這些地區,只是後來陸續被荷蘭、中國、日本及所謂的「中國蔣幫壓霸集團」(作者語)破壞殆盡,成為「失落的智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請問:你的祖國是中國嗎? 說是的,相信有臺灣人不認同,甚至還說臺灣才是我們的祖國。 說不是的,但追蹤索源,數典思祖,卻發現自己的祖宗還真是來自中國。 「中國」,不是某朝某代的國號,而是華夏民族自古以來紮根於那塊中華大地,這個中國,在許多古籍都有記載,不容否認。除非,你的祖宗不是來自中華大地,那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請問:你的祖國是中國嗎? 說是的,相信有臺灣人不認同,甚至還說臺灣才是我們的祖國。 說不是的,但追蹤索源,數典思祖,卻發現自己的祖宗還真是來自中國。 「中國」,不是某朝某代的國號,而是華夏民族自古以來紮根於那塊中華大地,這個中國,在許多古籍都有記載,不容否認。除非,你的祖宗不是來自中華大地,那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