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閱讀測驗:
昨日は急に、
会議に出てもらったりして、
帰りが遅く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ね。
多巧,正好在一句話裡放了兩個我在琢磨的文法「たり+する」與「て型+しまう」。てしまう自不待言,講的是「不小心/無意中如何如何」,用來減緩句子中「我(的意向)」的存在感。
語言脫模於文化,一個傾向泯滅「我」的文化當然會有許多同樣的概念但換句話說,以提供表達的選項。
某天實況主與好友一起玩遊戲,無聊等待他人的時候比賽一邊跳下一邊狙擊射程外牆上的裂痕(類似這樣近乎不可能所以可以打發時間的遊戲。)結果好友一次就百步穿楊,實況主吐槽說「できちゃうなよ!」勉強要翻的話,「別給我還真的瞎貓抓到死耗子啊!」可能是我的極限。
「たり」有(1)挑選列舉(2)兩種狀態間的反覆;此處是前者,實際上,確實因為我還被交辦了其它的事所以這樣表達。不過,日常生活中這個用法⋯⋯像是窗戶刻意不關緊,留下換氣的空隙一樣。好比,「我舉了其中一個例子了,我若沒提到你心裡想的,勿怪,時間有限我只是舉例」一樣。當然,相反來說,太常用這個文法的人,就讓人感覺軟趴趴不能倚靠。
後者則是在兩種狀態間的反覆橫跳,比如時晴時雨或是一下哭一下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或說比較特殊)的是「介於有與沒有之間反覆橫跳」。比如上次會議裡業務說得很模糊不知道是有還是沒有⋯⋯(あったりなかったりする)到底有沒有,沒有人能知道薛丁格的貓是生是死。
上個月新主管早上時互道早安後的第一句話是「今天真熱呢。」恕我無用,過期一個禮拜之後才能體察出其間似乎有點問題。
因為今天辦公室只有他一個穿長袖襯衫。當然當下以為只是日常交流申訴『我是正常人唷』的一環,所以也用同樣的力道角度將球簡單推了回去:對呀今天滿熱的。
⋯⋯沒什麼脈絡地想起小的時候媽媽會給爸爸燙手帕。但是,對小時候的我來說,手帕有什麼好熨的,那不是放在包裡(或是屁股口袋裡)會自動平的東西嗎?媽媽說,如果讓爸爸的同事看到皺巴巴的手帕會以為爸爸的妻子都不做家事。我想說哪有那麼誇張。一塊手帕能代表什麼。
所以,對於沒有準確察覺接到這顆球——這顆所有人都穿短袖,只有說出「今天真熱呢」卻穿長袖的人,略帶尷尬的拋球——不由自主希望他的妻子不需要管這種是否衣櫃要換季的瑣事,進而也不需要被埋怨為什麼還沒換季(不管有無說出口。)
⋯⋯實在很難寫清楚,但我已經再三而竭了。可以補充說明的是,大部份的情緒若能在當下被消解,那就不會累積(廢話。)正如同新主管會瘋狂調侃晚輩看晚輩靦腆笑著的樣子消除壓力一樣,早上那一句「今天真熱呢」我若點開並隨口回個一句「對呀不過早晚涼還不能輕易換季呢」化解掉,或許就不會有我上面莫名其妙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