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背叛的背叛者│猶大與黑色彌賽亞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evolution 的中文寫的入骨,不惜革自己的命以完成理想中的改變,因此革命者是必須有徹底覺悟的,如同漢普頓所說:「如果你認為我還太年輕不能夠死,那只代表你已經死了⋯如果你連抗爭都不敢,你就不配贏得勝利。」這樣的覺悟若非捨下自己最珍貴的,便不算犧牲,而人們往往也總靠著犧牲的痛苦印證何為生命中最珍貴之物。
漢普頓身為促進黑人民權的年輕勢力,以奉獻絕無僅有的生命作為最終極的力量。於此,他經歷兩次內心掙扎:其一是比爾拿著炸彈刻意煽動能言善道的他拿出行動;其二是黛博拉與肚裡孩子給他的牽掛。卻也是這樣子的衝突,促使這個角色成長,他已然不像一開場演說般有種大不了的驕傲,而是體認過輕重才能使「革命」有真正的份量。
入獄,使他切身懂得了自由被剝奪的實際意義,相較於前期他以話語點燃心智的野火,他更明白了肉身的脆弱和渺小,以個人生命為賭注根本稱不上偉大。他面對比爾的挑釁心生退縮,是因為他明白個人扮演英雄毫無意義而必須由群體成為自己的英雄;年輕人甘願犧牲生命的血氣方剛,須得意識是靠斷送自己的未來換取下一代更好的未來。作為一個戲劇角色,他明白了「犧牲」與「珍貴」兩者的互文性,也才能使這部片除了顯而易見的背叛外能有其他面向的探討。然而劇情平淡了這段漢普頓內心成長的演繹,或許是想還原歷史人物被神化前的真實性,又或者是漢普頓出師未捷身先死、無從以歷史印證的原因,而這也是所有真實歷史改編文本無法逃避的難題。
然而比爾留下了難得的紀錄片資料-<Eyes on the Prize 2>。儘管我們不知道為何比爾同意拍攝紀錄片,但從本片的刻劃能明白面對鏡頭的比爾有某種程度的坦白,至於那些沒說的,他交給後世和觀眾自己去判斷,如同本片的立場,既不合理化也不汙名化,唯獨片尾節錄的紀錄片段落,讓比爾為自己下一個註解:「我是抗爭者的一分子,至少有自己的觀點,我為它獻身,而不像那些鍵盤抗爭者。」
本片名為<猶大與黑色彌賽亞>,表面上讓兩位主角對號入座,但兩人其實都是革命者,只不過他們有著不一樣的戰場。比爾的世界並沒有漢普頓的那種「政治正確」,當然他也因為黑人的身分受到剝削,但他對逃脫剝削的理解就是從生存進化到生活;探員米切爾自然而然成為他的榜樣,也能認同他對黑豹黨暴力武裝的看法,對比爾來説他稱得上是彷彿彌賽亞恩威並施的存在,只是當米切爾為上級所迫而拋棄中心思想,比爾才明白米切爾也不過是個兩面討好的猶大,只是比爾的故事中沒有彌賽亞,他別無選擇成為被背叛的背叛者。
以白人觀點敘事的宗教比喻作為片名值得玩味。聖經中彌賽亞在受難前夕也曾向天父祈禱:「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在十字架上斷氣前也曾呼喊「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某方面而言,為了完成人類的救贖,上帝犧牲自己的兒子,甚至背叛了祂的請求,而猶大也不過是整個計畫的一小部分而已,卻承受了最大的惡名。
片尾,米切爾對比爾說你自由了,但真實生活中的比爾在拍完-<Eyes on the Prize 2>隔天便疑似自殺車禍身亡。不論比爾或漢普頓,都是「革自己的命以完成理想中的改變」,他們理所當然可以猶豫、他們也同樣遭到背叛,但世事並不非黑即白,不僅沒有誰能成為誰的救贖,或許更是終究等不到一個救贖。
See more:https://hashtalkmovies.mystrikingly.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6會員
229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我們不去意識人類身為矛盾集合體的這個事實,畢竟生活已經有太多煩惱不完、滿足不了的事物,這些成為一種防衛機制更像是裡頭談的陰謀或騙局,佔據了我們的全心全意而不去觸及:「我」是怎樣的存在? 西奧多的矛盾即是人類發展到了某個節點而生成的bug:就算人們親密至極「你」與「我」也永遠是不同的存在
在6歲那一年,她就突然再也不説話了,像是決定用沈默對抗整個世界的孤獨。 電影開場,我們先是看見女主角Ada半掩雙眼「不看」:人責打著不肯前進的馬;她情願不看同她一般抝執的馬兒如何被這世界教訓,但再不情願,她還是得面臨命運的壓迫,逼著她在生活裡失去「話語權」、身體主導權
「你認為的自殺,我稱之為謀殺⋯」,末了的這句話像是抗議上帝的無所作為,因著英國微妙的政敎關係、桑德斯自幼接受的教誨,說到此處算是徹底與宗教性決裂,再沒有更高的力量可以冀望,認清這一點的桑德斯只剩下自己,他清楚自己絶食之舉不會獲得任何的回應,他並不是以生命作為籌碼,而像是用生命去證明生命值得更高的追求
羅伊的死磕實則是莫名的:他全然入戲、用情於女主角,卻忘了自己只是男主角的特技替身,感情是真的,但戲是假的,女主角的眼淚是真,但她的心房(以心型項鍊為象徵)卻未曾被他打開。羅伊為了沒發生的背叛而傷心欲絶,對比那些為了成就主角光環的危險演出,愛情也像極了要命的冒險,更致命的是,他沒意識到......
克雷格操作木偶抬頭與自己對看,是以打破「第五面牆」點出這個「自覺」的主題,然而卻沒想到這樣的「覺」,卻引出更多的「惑」。被操作的木偶沒有「自己的」語言,得由操偶師說出它的想法、決定它的故事,而約翰‧馬可維奇扮演的就是個木偶的角色;當他唸劇本準備演出時,他是角色的木偶,當他驚覺附身......
耆老的口耳相傳,充滿他人介入的色彩,就事件添枝增葉的立體化過程中,吸收了講述者的靈魂、幻化成無數個版本,使我們離真實越來越遠,更或許對傳奇而言真實並不重要,就連後世也被允許編輯進自己的想像,這種開源式的浪漫,正是它的終極精髓,依附在一代一代之中,傳奇活著......
我們不去意識人類身為矛盾集合體的這個事實,畢竟生活已經有太多煩惱不完、滿足不了的事物,這些成為一種防衛機制更像是裡頭談的陰謀或騙局,佔據了我們的全心全意而不去觸及:「我」是怎樣的存在? 西奧多的矛盾即是人類發展到了某個節點而生成的bug:就算人們親密至極「你」與「我」也永遠是不同的存在
在6歲那一年,她就突然再也不説話了,像是決定用沈默對抗整個世界的孤獨。 電影開場,我們先是看見女主角Ada半掩雙眼「不看」:人責打著不肯前進的馬;她情願不看同她一般抝執的馬兒如何被這世界教訓,但再不情願,她還是得面臨命運的壓迫,逼著她在生活裡失去「話語權」、身體主導權
「你認為的自殺,我稱之為謀殺⋯」,末了的這句話像是抗議上帝的無所作為,因著英國微妙的政敎關係、桑德斯自幼接受的教誨,說到此處算是徹底與宗教性決裂,再沒有更高的力量可以冀望,認清這一點的桑德斯只剩下自己,他清楚自己絶食之舉不會獲得任何的回應,他並不是以生命作為籌碼,而像是用生命去證明生命值得更高的追求
羅伊的死磕實則是莫名的:他全然入戲、用情於女主角,卻忘了自己只是男主角的特技替身,感情是真的,但戲是假的,女主角的眼淚是真,但她的心房(以心型項鍊為象徵)卻未曾被他打開。羅伊為了沒發生的背叛而傷心欲絶,對比那些為了成就主角光環的危險演出,愛情也像極了要命的冒險,更致命的是,他沒意識到......
克雷格操作木偶抬頭與自己對看,是以打破「第五面牆」點出這個「自覺」的主題,然而卻沒想到這樣的「覺」,卻引出更多的「惑」。被操作的木偶沒有「自己的」語言,得由操偶師說出它的想法、決定它的故事,而約翰‧馬可維奇扮演的就是個木偶的角色;當他唸劇本準備演出時,他是角色的木偶,當他驚覺附身......
耆老的口耳相傳,充滿他人介入的色彩,就事件添枝增葉的立體化過程中,吸收了講述者的靈魂、幻化成無數個版本,使我們離真實越來越遠,更或許對傳奇而言真實並不重要,就連後世也被允許編輯進自己的想像,這種開源式的浪漫,正是它的終極精髓,依附在一代一代之中,傳奇活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約翰是其中一個主戰派 某天疲憊不堪時 他扔著硬幣 心道:我跟上天賭 賭我總是會做出善良的選擇。 (後來,人類因為善良而愈趨繁榮。)
Thumbnail
  脫離之時必受懲。只是他以為會是火燒般的劇痛,就像每次違背誓言或守則時一樣。   這麼說來騎士之王真是心胸寬大,能夠忍受他一次次背誓再祈求原諒,簡直就是君主的典範與恥辱。   如果是人世間的統治者,只怕他完全沒機會活到看見自己墮落。兄長總說他變得太過心思細膩——說白點就是變得狡詐又疑神疑鬼。
Thumbnail
被教廷強行擄走的六歲猶太男孩艾加多,他知曉了聖經中猶太人背叛耶穌的故事,背負著這份承載了千年的原罪,他爬上十字架拔出了耶穌掌上的釘子,看著他落地後離去,男孩才從這場夢中醒來。這是《教宗家的小兒子》電影當中筆者最愛的一場戲,魔幻寫實的風格沈浸在一場難以複製的夢境,讓天真純潔的孩子看透這段宗教故事的本質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耶戶在以色列中消滅巴力的故事,以及他的行為如何在神的眼中評價。文章指出耶戶剷除巴力的同時,卻沒有完全遵守神的律法,並提出人的罪性,神的主權以及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最後,文章提出應用,呼籲讀者離開罪惡,相信真神,不以自己的聖靈恩賜為自誇,並求神給予教訓。
  「在奧許維茲之後,寫抒情詩是野蠻的」,阿多諾的這段話說明了後面世代的現代人的責任。我們需要去處理那些沒被完成的事情。世界裡發生的苦難需要在世界裡被解答、被承擔、被償還、被平反。我們需要去把那岔出去的道路塗銷掉、去把走錯路的罰單繳清。然後我們才能回去,才能重新去推進。
  正義被認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漢摩拉比法典為代表,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正義就是懲罰與報復。犯罪者在他們犯罪時揮霍了不屬於他們的權利,如今他必須付出代價。但對於生長於貧困社區的這名非裔二年級學生而言,他心目中最值得追求的那種正義是:讓無罪的人得以被釋放、讓那些弒血的名眾在肅穆的真相面前安靜下來。
Thumbnail
  「殺害兒童就是你所謂的正義嗎?」-《冥王》   以哈戰爭迄今至第48天,昨日(10/22)雙方終於達成休戰協議;哈瑪斯以50名人質,交換以色列監獄的150名巴勒斯坦婦女與兒童,雙方休兵4天,後續每多釋放10名人質就延長一天。在談論《冥王》前,先簡單認識一下以哈衝突: 1. 1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約翰是其中一個主戰派 某天疲憊不堪時 他扔著硬幣 心道:我跟上天賭 賭我總是會做出善良的選擇。 (後來,人類因為善良而愈趨繁榮。)
Thumbnail
  脫離之時必受懲。只是他以為會是火燒般的劇痛,就像每次違背誓言或守則時一樣。   這麼說來騎士之王真是心胸寬大,能夠忍受他一次次背誓再祈求原諒,簡直就是君主的典範與恥辱。   如果是人世間的統治者,只怕他完全沒機會活到看見自己墮落。兄長總說他變得太過心思細膩——說白點就是變得狡詐又疑神疑鬼。
Thumbnail
被教廷強行擄走的六歲猶太男孩艾加多,他知曉了聖經中猶太人背叛耶穌的故事,背負著這份承載了千年的原罪,他爬上十字架拔出了耶穌掌上的釘子,看著他落地後離去,男孩才從這場夢中醒來。這是《教宗家的小兒子》電影當中筆者最愛的一場戲,魔幻寫實的風格沈浸在一場難以複製的夢境,讓天真純潔的孩子看透這段宗教故事的本質
  我們不只是「找到佚失的計畫」將它撿起來做,而是當我們看見人的歷史、身體的歷史與物質的歷史時,我們發現我們處於的是受壓迫者的歷史。在神學世俗化的過程中,受壓迫者從猶太人、古代奴隸擴展或轉化為了無產階級。但敵人一直還在,人始終在受苦,所以馬克思主義者高喊解放、所以班雅明必須認真考慮救贖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耶戶在以色列中消滅巴力的故事,以及他的行為如何在神的眼中評價。文章指出耶戶剷除巴力的同時,卻沒有完全遵守神的律法,並提出人的罪性,神的主權以及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最後,文章提出應用,呼籲讀者離開罪惡,相信真神,不以自己的聖靈恩賜為自誇,並求神給予教訓。
  「在奧許維茲之後,寫抒情詩是野蠻的」,阿多諾的這段話說明了後面世代的現代人的責任。我們需要去處理那些沒被完成的事情。世界裡發生的苦難需要在世界裡被解答、被承擔、被償還、被平反。我們需要去把那岔出去的道路塗銷掉、去把走錯路的罰單繳清。然後我們才能回去,才能重新去推進。
  正義被認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以漢摩拉比法典為代表,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正義就是懲罰與報復。犯罪者在他們犯罪時揮霍了不屬於他們的權利,如今他必須付出代價。但對於生長於貧困社區的這名非裔二年級學生而言,他心目中最值得追求的那種正義是:讓無罪的人得以被釋放、讓那些弒血的名眾在肅穆的真相面前安靜下來。
Thumbnail
  「殺害兒童就是你所謂的正義嗎?」-《冥王》   以哈戰爭迄今至第48天,昨日(10/22)雙方終於達成休戰協議;哈瑪斯以50名人質,交換以色列監獄的150名巴勒斯坦婦女與兒童,雙方休兵4天,後續每多釋放10名人質就延長一天。在談論《冥王》前,先簡單認識一下以哈衝突: 1. 1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