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你也是一個過度努力的人嗎?療癒玻璃心的三步驟

昨天在我的Instagram 限時動態,問了大家一個問題:
有沒有讓你直到現在都還很受傷的一句話?
結果得到很多的回饋,都是來自於過去老師、父母或是主管對自己說的某一句話,有可能對他們來說只是隨口的一句話,但對聽得人來說,卻可能是一個會重複想起的創傷回憶。
同步收聽本集 Podcast: EP33 ▶️ 點擊連結:https://beceoerica.soci.vip
創傷經驗不只僅限於經歷巨大的天災人禍,或是性侵害暴力等等的創傷。今天想跟大家談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只要是當下對你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就有可能會是一個讓你揮之不去的記憶。
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不夠好呢?是從小母親帶給我做人要謙虛的回應方式,再加上求學過程中老師的評價。
從小我就是一個對自我要求非常高的人。記得只要考試沒有考好,我爸都來不及責備我就會看到我先掉了眼淚,然後他只好說他沒有要責怪我的意思,如果有不會的問題可以再請教老師。
所以當別人責怪我沒有表現好時,我總是會更加倍的責怪自己。 「我勉強給你六十分,我覺得你還要再加油」,是我大學時期某一個老師在我上台之後給我的評論。這句話多年來是一直像魔咒一樣困著我,讓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好,對上台講話也充滿了恐懼和壓力。
最後發現,我在意的其實是:
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你們沒有看到我已經這麼努力?
努力在亞洲社會上,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好的特質,我們從小就想:長大以後要當一個有用的人,或是我必須要努力才能達到別人的期望。但是,努力真的適合套用在每個人身上嗎?如果是一個已經好努力的人,實在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可以更好,只好更努力,於是努力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我記得蔡依林曾經說過,因為她不是天才,是地才,所以她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比別人更好。我相信很多人會稱讚她是個勤奮的藝人,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她努力的好辛苦,好像要向別人證明自己不差,而這個評價是別人給的。
當你感覺過去的經驗或感受又席捲而來時,可以試試看這三個步驟: 1️⃣ 覺察自己怎麼了? 先讓自己停在那個情緒裡,釐清我在意的點是什麼? 和自己核對這樣的感受是事實嗎?我真的沒有做好嗎? 2️⃣接納當時的自己 接受當時確實脆弱和可能不夠好的自己 列出自己已經做得好的事,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表現 3️⃣與其糾結在放下,不如「放好」 這個創傷依舊還是在,但我可以把它放在不一樣的位置上。 有類似的經驗時,回憶和感受還是會再度被勾起時該怎麼做? 最後告訴自己: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如果你接受很好,不接受我也沒有關係。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打賞,在左下方幫我拍手鼓掌,讓我有更多創作的動力!也歡迎你到我的IG、臉書逛逛,有更多生活日常的分享,或收聽這一集的podcast! 點擊連結:https://beceoerica.soci.vip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