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裡發生些事情,讓我開始再度思考「人際關係」這個議題,我們一輩子跟人的連結度非常高,始終常遇到人際關係的問題,也許是男女之間、親子、同事等等,相信這應該也是很多人會思考的重大問題之一吧。
當我看著架上的書籍,有關於溝通、談判、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但真正吸引我目光的卻是這本「哲學書」雖然還沒看完,但是今天我想分享,裡面某些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
我們並不客觀
我們看待這個世界都是用「自己的有色眼鏡」所觀察到的世界。就像水的溫度是客觀可以知道的,但是我們對水溫的感受卻要看當下的狀態。比如說冬天跟夏天洗澡,我們會用不同的溫度來洗澡。因為夏天洗澡的水溫換到冬天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太冷。
同樣的一件事「我跟你」看待的角度一定不一樣,我們的觀點會來自於自己的價值觀、過去的經驗等等,所以我們一定不會客觀。
所以真正重點並不是在於「客觀事實的狀況為何」,而是把焦點放在「客觀事實帶給自己的意義」,客觀事實不存在對錯,而是我們賦予了客觀事實的意義。
如果細細回想一下,你可能會跟我有一樣的心境,就是在過去某件事情發生的當下,感受到滿滿的不舒服、難過、痛苦等等。隨著時間慢慢的淡忘這件事情帶來的感受,而在情緒平復後的某天,突然再回想起當初的某件事,可能會換了想法「覺得好險當初發生某件事,讓現在的我有什麼樣的成長」。
在生命當中,可能我們對於很多事情都會有類似的想法。的確當初的事件帶來傷害,這是一種意義,時過境遷後再回頭看,感受到另外一種意義,明明同樣的事件卻可以帶來不同的感受與意義。
所以我們並不客觀,同一件事情只要賦予不同的意義,我們就會有不同的感受
後記:這本書目前正在閱讀第二次,也許是隨著時間遇到的事情以及挑戰越來越大。當初看完無法理解的部分,現在透過許多實例的情況,才讓我慢慢體悟到為什麼要提出這些「論點」。
如果對於人生目前有點迷惘或是不知所措的狀況下,不妨看看這本書吧!裡面一定可以帶給你某些不同的見解,也許能夠突破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