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靠著情緒可以解決問題,那誰還要保持理性處理問題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小孩才用情緒處理問題

也許我們的身邊存在一種用「情緒處理問題」類型的人,這類型的特徵非常明顯,就是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展現自己的各種情緒」,而身邊的人可能就會屈就於這類人散發出的情緒,或是就幫這類人解決問題,然而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這類人同樣不會有所長進,依然繼續用同一套方式「展現自己的情緒」。

敘述到這邊,你可能會想這樣的方式很像「無理取鬧的小孩」,沒錯!這兩者之間非常相似。我們可能都曾在賣場看過為了討玩具或是零食的小孩,可能大聲哭鬧、賴在地板上等等各式各樣的脫序行為。

身為一個成熟的大人,我們眼中會覺得小孩的無理取鬧很可笑,然而儘管成人後,仍然會有些人,還是用「情緒處理問題」。原因就在於這類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問題,他們並沒有相對應的方法來解決。

為什麼小孩會為了零食玩具無理取鬧?因為小孩深知,他們身上沒有錢,沒有辦法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要能拿到想要的東西,就會需要大人的同意。但是,大人又不同意的狀態下該如何?沒錯!!就是哭鬧,用情緒的方式來獲取小孩想要的東西。

成人有些也會用無理取鬧的方式,但更多是轉換方式變成用「展現情緒」來做替代。也許看起來似乎不太一樣,但骨子裡面還是一樣,就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問題」,於是用情緒來左掩蓋

沒有人天生知道如何處理事情

然而,除非有人教導,不然我們很難天生就知道該如何處理問題,而且我們一輩子要面臨到多少問題,所以最好就是能在孩童時期,就慢慢教導「該如何面對以及處理問題」。如果不是在孩童時期就開始訓練,換到成年期會更難以調整,因為成年之後我們就容易多了一個「面子」的包袱

讓我們回憶一下,什麼時候學會騎腳踏車?什麼時候開始會用筷子?什麼時候會注音符號?也許我們對於「學會」這些事情的記憶已經非常模糊,但是這些事情已經深深的被刻印在身體上。也許你可能跟我一樣學腳踏車完全靠自學,但如果是學習與研究一定會需要有人教導。

從小到大我們受到許多教育,讓我們學會許多技能,還因應未來可能會面臨到的挑戰(問題),也許我們現階段面臨一個還不該如何處理的問題,但是請先跟自己說「沒有人天生知道如何處理事情」,我們透過不斷地學習知識與技能,但這個世界很大,總還是會遇到我們目前還無法處理的問題,先緩和一下自己著急的心情,再來面對事情。

也許我們具備處理問題的技能,不代表我們具備因應問題的情緒

你是否曾經遇過「有誰教會我們如何處理情緒」「如何處理事情」,這邊我可能要再說明更清楚一點,所謂「如何處理情緒以及事情」也就是「面對問題時,有沒有相對應的心理狀態以及能力來處理問題」。

所以要能處理好問題,分為兩個層面「心裡面」「技能面」,技能面部分也許還算比較好解決,這是能透過學習與練習培養。但是我們應該很少有印象,有誰曾經教育過我們「如何處理面對問題時的情緒」

比起「處理問題的技能」,我更建議要先學會「如何處理面對問題時的情緒」。原因也很簡單,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極度焦慮的狀態下,我們會有多少的把握可以把事情處理好?或是曾經看過有些考生明明準備充分,卻在考場因為壓力太大而失常嗎?或是平常聊天口條極佳的同事,上台卻變得結結巴巴嗎?

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太多我們不曾遇過的問題,也從沒人教過我們如何處理的問題,比如說如何育兒、如何親子溝通、婚姻問題、感情問題等等。對於鮮少學習處理情緒的狀態下,有些人遇過一次就會一覺不振。

不論處於何種狀態下,也許是剛出社會、大學生、小學生甚至是學齡前的孩子,也許透過自我學習或是父母的教導,「如何處理面對問題時的情緒,將會是一門人生的必修課」

關於「如何處理面對問題時的情緒」,市場上有非常大量的書籍可以參考,所以這邊我就不多詳述方法,但是等等可以推薦幾本書作為參考。

推薦書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把自己當實驗品的人生的沙龍
12會員
68內容數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15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本書,我會用「真實」來形容,甚至真實到難以面對。雖然每篇文章都不常,但是許多都可以引起內心的共鳴。 也可說這本書包含了許多書籍的重點,比如說我很喜歡的「1月13日 - 小事精通,累積自信」,看到這個標題我腦袋想到好幾本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甚至許多的Podcast也有提到。 建立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8
無論是新鮮人求職或是職場老鳥,面對職涯心裡總是會有個盤據已久的疑問「我的興趣能不能變成工作?」,你覺得呢?興趣該不該變成工作呢? 那麼我們用一個情境來做思考,大多數的人都會喜歡出國旅遊,如果有一個人非常熱愛旅遊,於是他依照自己的興趣找了一份導遊的工作,是不是就非常符合興趣呢? 這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我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2023/01/02
閱讀對某些人來說只是一種「興趣」,但是能將書中的知識落地為實際的應用,甚至透過一連串的實驗之後,打造出專屬一個人的「夢幻工作」,這本書就是作者綜合了大量的閱讀以及實作之後,轉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這本書是由閱讀前哨站的站長-瓦基所寫的第一本書,作者本身沒有特別的背景,前份工作是台積電的高階工程師。而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給每天要面對孩子情緒的你 教導孩子真的很難,或是要面對他們生氣或是不開心時,不能動粗,我們做家長的也是人,會生氣,會傷心,或寂寞,也需要被人同理,如果真的無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不要太自責,因為我們不是專家,我們是家長,一起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好朋友。
Thumbnail
給每天要面對孩子情緒的你 教導孩子真的很難,或是要面對他們生氣或是不開心時,不能動粗,我們做家長的也是人,會生氣,會傷心,或寂寞,也需要被人同理,如果真的無法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不要太自責,因為我們不是專家,我們是家長,一起陪伴孩子們成長的好朋友。
Thumbnail
孩子有情緒,大人如何保持冷靜? 首先,不可能冷靜。要先認知這一點。 因為情緒會傳染,他無理暴怒,你當然也會不爽。 大人要學的是「縮短情緒被激化的時間」。 就是你也氣了,但是你很快知道什麼事發生了,然後緩解,做比較適合的處理。
Thumbnail
孩子有情緒,大人如何保持冷靜? 首先,不可能冷靜。要先認知這一點。 因為情緒會傳染,他無理暴怒,你當然也會不爽。 大人要學的是「縮短情緒被激化的時間」。 就是你也氣了,但是你很快知道什麼事發生了,然後緩解,做比較適合的處理。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了解自己,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課題啊! 如果我們現在具備一些還不錯的面對挫折能力,那是我們用了多少人生磨練,修練出來的?
Thumbnail
了解自己,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一輩子的課題啊! 如果我們現在具備一些還不錯的面對挫折能力,那是我們用了多少人生磨練,修練出來的?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人生其實有很多事是學校來不及教的(也可能是過去的學校沒教的)。關於情緒的表達,對我來說一直是很難的一塊。有些人可能會說,怎麼可能,你還滿好相處的。曾經,我也以為自己算是好相處的人,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我無法相處的人,很多人所堅持的點,對我來講其實無傷大雅,所以通常可以想別的方式去應對。 但是,隨著年
Thumbnail
人生其實有很多事是學校來不及教的(也可能是過去的學校沒教的)。關於情緒的表達,對我來說一直是很難的一塊。有些人可能會說,怎麼可能,你還滿好相處的。曾經,我也以為自己算是好相處的人,這個世界上應該沒有我無法相處的人,很多人所堅持的點,對我來講其實無傷大雅,所以通常可以想別的方式去應對。 但是,隨著年
Thumbnail
《小孩才用情緒處理問題》 也許我們的身邊存在一種用「情緒處理問題」類型的人,這類型的特徵非常明顯,就是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展現自己的各種情緒」,而身邊的人可能就會屈就於這類人散發出的情緒,或是就幫這類人解決問題,然而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這類人同樣不會有所長進,依然繼續用同一套方式「展現自己的
Thumbnail
《小孩才用情緒處理問題》 也許我們的身邊存在一種用「情緒處理問題」類型的人,這類型的特徵非常明顯,就是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展現自己的各種情緒」,而身邊的人可能就會屈就於這類人散發出的情緒,或是就幫這類人解決問題,然而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況,這類人同樣不會有所長進,依然繼續用同一套方式「展現自己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