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疫情間要讓小小孩去學校嗎?(II)-重視自己的感受,可以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上一篇可以瞭解,理性的評估幫助我們有依據的去區分已經做到的及尚未做到的部分,尚未做到的就待核對、了解及溝通。而在核對、了解、溝通的過程中,不少人會出現負向的感受,而負向感受會讓我們在做決策時容易趨避當下令人煩惱的事,也就是說,家長可能因為經驗跟感覺不好而很快地做一個決定,比如說:
"今天孩子特別歡,讓我們感到很「煩躁」的時候就會想說:不然送回學校好了"
"向學校了解防疫規範後,發現校方回應模寧兩可,讓我們感到很「不安」的時候就會覺得:好像讓孩子待在家比較好"
  順著情緒做決定當然也是一種方式,只是如果把出現的情緒只用來快速做決定就會有點可惜,因為快速的決定只能緩解當下不舒服的感受,但沒過多久,只要稍微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現怎麼又開始煩惱同一件事情,然後就陷入無限輪迴中。
  其實,每個感受的出現都是有意義的,重點是,我們要練習去注意每個感受背後,那個自己真正在意的點是什麼,所以,當我們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可以抱著好奇的心來問問自己「這個不舒服是什麼?」,例如:
"帶孩子感到煩躁的時候,這個煩躁是什麼?啊~是因為工作步調被打亂,因為想要在工作的時候有個不被打擾的環境"
"當學校的回應讓我們感到不安的時候,這個不安是什麼?啊~原來是希望學校能提出具體的規定與因應措施"
  透過負向情緒的提醒,我們可以知道會有負向感受是因為某個自己很在意的點被觸發,就有機會更清楚的去針對關注的議題,思考如何調整會更符合需要,然後解決問題的方向就會越來越具體,決策自然會更清晰且堅定。但前提是,在負向情緒出現的時候,我們要學習去判讀它,學習去好奇:「這個不舒服是什麼?」而不是一感到不舒服就自動化的避開,然後陷入反覆思索的漩渦裡。
  最後,還是不免要感嘆為人父母真是不容易,一個重要的決定,不單只是表面看到的二分法,而是經過多個層面的思考、找資料、跟相關的人不斷核對與討論所形成,而且這個過程通常是來來回回,也包含許多不想要和不愉快的感覺。
  然而,面對不愉快的感覺,也請提醒自己,迴避不處理是一種方式,但並非長遠之計,因為持續地忽略感受可能讓短期的不愉快變成長期的痛苦,尤其,在這個動盪不安的年代,我們更要學習如何去關注自己的情緒,因為,這會是很重要也值得學習的課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陳維均諮商心理師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公共托嬰中心、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陸續公告抽籤結果,往年在這個時間點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順利正取或遞補上的家長心中的喜悅更是像中樂透一樣。但今年很不一樣,因為疫情的關係,讓家長們面對孩子即將去上學這件事,欣喜之餘心中不禁浮現一個聲音: "疫情還沒穩定,真的適合送孩子去上學嗎?"
"我不想去公司上班,每天要接觸好多人,我害怕萬一確診,那我的家人也很危險” "我身體本來就不好,若有個閃失,我害怕會很嚴重…” "現在手上的工作都停掉了,若再繼續沒有收入,我害怕生活會過不下去"   疫情快速蔓延,打亂許多人的生活步調,負向情緒隨之升起,讓人感到措手不及...
最近公共托嬰中心、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陸續公告抽籤結果,往年在這個時間點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而順利正取或遞補上的家長心中的喜悅更是像中樂透一樣。但今年很不一樣,因為疫情的關係,讓家長們面對孩子即將去上學這件事,欣喜之餘心中不禁浮現一個聲音: "疫情還沒穩定,真的適合送孩子去上學嗎?"
"我不想去公司上班,每天要接觸好多人,我害怕萬一確診,那我的家人也很危險” "我身體本來就不好,若有個閃失,我害怕會很嚴重…” "現在手上的工作都停掉了,若再繼續沒有收入,我害怕生活會過不下去"   疫情快速蔓延,打亂許多人的生活步調,負向情緒隨之升起,讓人感到措手不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我們就是情感豐富的人,這可以是我們的優勢。只要我們學會不讓情緒成為絆住我們的阻礙,在感同身受之餘學會更多應對策略,就不需要用盔甲來武裝自己的心了。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聽到「情緒化」一詞,相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偏向負面的形容詞,而我們不僅對於情緒化的人避而遠之,也極力克制自己成為一個情緒化的人,深怕因為這項特質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讓自己陷入孤立的狀態。 然而,對於養育小孩的父母而言,肯定都經歷過孩子情緒激烈起伏的時期,也深深為此感到惱怒及煩心不已,但《情緒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