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4日・天氣雨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書名:你都沒在聽

第二章 契合的感覺—傾聽的神經學
傾聽不是去教導、形塑、批評、評價或向人證明該做什麼。傾聽,是有一個人願意跟你一同感受。當一個人對你是誰、你在做什麼感興趣,那就是傾聽。
這段話真是給了我當頭棒喝
一直以來,只要有人跟我抱怨,我都是很理性的回應。像是對方可能會說他今天遇到很沒禮貌的客人,明明因為疫情不能接觸客人的個人杯,結果拒絕後客人就開始歇斯底里還開始罵人,我就會跟對方說那你就問客人說如果我剛剛碰了別人的個人杯現在碰你的杯子結果害你被傳染了怎麼辦,之類的這種回應。我一直以為這樣回應沒有什麼不好,甚至比聽了別人的抱怨然後跟著一起罵的回應好,至少我覺得我是想幫你解決問題的
但其實很容易發現身邊的朋友跟我抱怨然後我給了這樣的回應之後,都可以感受得到我們之間會瞬間冷卻下來,如果是和親密的另一半,甚至會演變成吵架。過去,我真的不懂為什麼,因為我都是抱著我想幫你解決問題的態度去回應,但是後來前任有跟我說過,他只是想跟我分享他的情緒,並沒有也不需要我幫他解決問題,甚至一直教導他該怎麼做,那時我只覺得,哦,好吧,我可能跟你就是不同類人吧
但是看到這段話之後,我終於知道一直以來雖然我都是聽著別人說話,但是我並沒有真正的傾聽他們說話。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這些事情或多或少都會在我們心裡產生一些情緒,因此我們需要說出這些情緒這些感覺,去跟別人分享,只希望聽的人可以跟我一起感受這些情緒,一起消化這些情緒,這才是傾聽者的角色。

練習當我們在傾聽時把自己當成配角,清空自己來接收對方的訊息,當頻率相同時我相信彼此的連結也會更深刻

avatar-img
2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r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書名:你都沒在聽 【第一章   當周圍的人不再傾聽】
學會面對內心的不安,告訴自己那是正常的,不要害怕
好好的大哭一場吧!發洩完還是要面對現實的
書名:你都沒在聽 【第一章   當周圍的人不再傾聽】
學會面對內心的不安,告訴自己那是正常的,不要害怕
好好的大哭一場吧!發洩完還是要面對現實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吐吐心聲、聊聊埋怨、羨慕羨慕一下別人,有時候..聊天,成為一種抒發。 最近,我做了一項顧人怨的研究... 那就是彼時對我說出-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些人群中的聊天。 他們應該沒有意識到,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句話多麽令說話得罪人的人一解罪過。 說是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也沒錯。 很有趣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每人也有一雙耳朵,但不是人人也懂得聆聽。有沒有想過只是聆聽這件事就能影響一段婚姻關係?雖然不至於會嚴重到分手,但總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和諧。我就因為不懂得聆聽,踩過不少雷,原因是我沒有耐心,也不夠細心,不懂得觀察環境,不懂閱讀空氣,在不應該說話時發表不合適的意見。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其實,我需要的只是一個陪伴,而不是長篇大論的話語;我只是想要感覺到你在聽我說話,我不孤單。」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吐吐心聲、聊聊埋怨、羨慕羨慕一下別人,有時候..聊天,成為一種抒發。 最近,我做了一項顧人怨的研究... 那就是彼時對我說出-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些人群中的聊天。 他們應該沒有意識到,我這個人說話就是難聽,這句話多麽令說話得罪人的人一解罪過。 說是以其人之道,還之其人,也沒錯。 很有趣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每人也有一雙耳朵,但不是人人也懂得聆聽。有沒有想過只是聆聽這件事就能影響一段婚姻關係?雖然不至於會嚴重到分手,但總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和諧。我就因為不懂得聆聽,踩過不少雷,原因是我沒有耐心,也不夠細心,不懂得觀察環境,不懂閱讀空氣,在不應該說話時發表不合適的意見。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偶爾在某些互動的情境下,或多或少地會感覺到,似乎對方並沒有真的「聽」你說什麼。有的時候,對方或許是善意地急於分享,所以必須要有一個讓他的經驗或想法能夠開始展現或闡述出來的前提。
Thumbnail
忘了從哪裡聽到的很有感見解,令人茅塞頓開。 ​ 「溝通」至關重要的關鍵,是傾聽。 遇過不少很會講的人,不會傾聽,很多人不願意聽別人說,往往都是一個勁的塞自己的意見,自己會怎樣做的劇本,給別人。 口沫橫飛的人啊,你真的會溝通嗎?你真的有講到正確的點上嗎? 沒有,那我只好給你打0分。有可取之處
Thumbnail
「其實,我需要的只是一個陪伴,而不是長篇大論的話語;我只是想要感覺到你在聽我說話,我不孤單。」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別人說過「你有在聽我說話嗎?」的經驗,一是真的沒在聽,二是有聽沒有懂,三是有聽懂,但不同意對方意思之外,還一直給建議或自己的想法,對方沒被接受還被教育。 因此不開心說你「沒在聽」很正常,建議做法是接受對方的想法不同,對方想知道你的想法時你再說。 「溝通」與「教育」的差異 接下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