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也説讚的各國麵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相信很多人都對德國的麵包略有耳聞,尤其是黑麵包,在留學生口中真的是毀譽參半,有的人很喜歡它越嚼越有味,也有人一入口就被酸味擊退了。據説德國上上下下、加上受到周圍國家影響而有的麵包種類共有 3000 多種,今天就來講講在德國看到很受德國人歡迎的外來麵包吧~
  1. 饅頭:看到這一項你可能會很驚訝,不過“德化”之後的饅頭已經不像台灣早餐店鬆鬆軟軟的白饅頭了,這裏的麵糰裏通常只會加一點點糖,還會加入鷄蛋跟鹽巴,吃起來更黏膩一點,而且不少德國人會拿來配果醬或腌漬水果吃。在德國超市都會賣冷凍的半成品,買回家蒸熟或用微波爐加熱就可以了,有看過台灣人推薦可以買來解鄉愁,但據説味道究竟像不像饅頭還是要看牌子,也有不少雷的,甚至有牌子推出一種口味是裏頭有梅子醬的内餡。。。?
  2. 阿瑞巴玉米餅(arepa):這是一種哥倫比亞和委内瑞拉版本的小圓形玉米餅,外酥内軟,吃法比較像口袋餅,可以依個人喜好加餡,或直接在表面撒上起司烙一下。據説不只是德國,連英國人都很喜歡這種百搭的玉米餅,每年的 9 月 10 日還是 World Arepa Day 呢!。
  3. 英杰拉薄餅(injera):來自埃塞俄比亞,是用苔麩(teff)製作的無麩質薄餅,乍看之下像巧克力口味的可麗餅,但其實它因爲會發酵兩天再烤,所以有很濃的一股酸味,但吃的時候配上辣豆醬或雜豆咖喱,搭配起來倒也蠻順口的。
  4. 印度烤餅(chapati):這一項比前面幾個都更常見,幾乎每家超市都會有。在公司或學校有小型聚會時,經常會準備 chapati 跟螺旋麵,搭配一大鍋辣豆醬(chilli),就能餵飽很多人了,觀感上也比冷冰冰的麵包好。
  5. 墨西哥辣椒玉米麵包:這個我沒吃過,只吃過超市買的原味玉米麵包,單純用玉米粉而沒有加玉米粒的版本。雖然通常都會做成長條切片,像吐司麵包一樣,其實沒有吐司麵包那種軟嫩 Q 彈,吃起來比較沒有韌性,有點像瑪芬蛋糕。墨西哥辣椒在德國是蠻受歡迎的調味料,平常洋芋片、玉米片或披薩都常會加,但通常不會調到太辣,主要吃的是香氣,不過我莫名地覺得很適合加到台灣 Costco 賣的起司貝果裏(笑)
今天就介紹到這邊啦~ 當然還有很多法式麵包跟瑞士麵包在德國都挺普遍的,不過感覺都已經“德化”得很徹底,沒有“異國感”了(笑)至於怎麽個“德化”法,就下次再分享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36內容數
日常充實自己的筆記,包括外語學習(英語、德語。。。)、外文參考書概念翻譯、留學生活知識等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agu拉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去年有一陣子“未來肉”很受大家關注,今年因爲疫情德國創立很多生鮮外送平台,也極力推廣未來肉的相關食品,有時從縮圖的包裝上,還真看不出是蔬食,不過一看到價錢,立馬心驚到從購物車裏移除(笑)其實除了未來肉,前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康寶(Knorr)編寫了一份關於“未來食物”的報告,一石激起千層浪。
身為重度飲料依賴症患者,我卻莫名地對果汁沒有愛,頂多偶爾天氣熱到不行,會去買個百香果冰沙。後來在德國讀研究所旁聽了一門食品衛生的課,才知道原來果汁還分那麽多種類:新鮮果汁、非濃縮果汁、濃縮還原果汁、果汁汽水、果露和果汁飲料,還特別有一個《德國軟性飲料指南》。可能台灣沒有分到那麽清楚,且聽我娓娓道來。
這篇文章寫得有點晚了,但還是想記錄一下。雖然疫情還是挺嚴重的,但今年 5 月柏林的 Ice Cream Week 還是照常舉行,從 5 月 6 日到 12 日去指定的 31 家冰淇淋店可以以 1 歐的價錢吃到特定口味的冰淇淋,有些還是很神奇的口味,像是去年就出現過花生咖喱冰淇淋,今年則有蘆筍冰淇淋和
小時候我爸特別喜歡在晚餐之後吃幾片消化餅,有時候我腸胃不舒服,媽媽也會叫我吃點清淡的東西,如果真的嘴饞想吃零食就吃片消化餅,結果長大後,才知道消化餅根本不能助消化(毀童年) 那麽這個誤會到底怎麽來的呢?本來我以爲可能是翻譯上的問題,沒想到一查發現英文還真的直接叫 digestives;原來最開始就是
今天吃飯時看到新的《櫻桃小丸子》有一集在過聖誕節,美環送給花輪一個“聖誕布丁蛋糕”,喚醒了我對布丁的諸多回憶(笑) 説到布丁,小時候的經典肯定就是統一布丁了!因爲家裏只有我跟哥哥,所以小時候總是要特別去記這三個一組賣的布丁上回是誰多吃了一個,兩個吃貨誰也不想吃虧。另一種會吃到的布丁,則是夾在鮮奶油水
去年有一陣子“未來肉”很受大家關注,今年因爲疫情德國創立很多生鮮外送平台,也極力推廣未來肉的相關食品,有時從縮圖的包裝上,還真看不出是蔬食,不過一看到價錢,立馬心驚到從購物車裏移除(笑)其實除了未來肉,前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康寶(Knorr)編寫了一份關於“未來食物”的報告,一石激起千層浪。
身為重度飲料依賴症患者,我卻莫名地對果汁沒有愛,頂多偶爾天氣熱到不行,會去買個百香果冰沙。後來在德國讀研究所旁聽了一門食品衛生的課,才知道原來果汁還分那麽多種類:新鮮果汁、非濃縮果汁、濃縮還原果汁、果汁汽水、果露和果汁飲料,還特別有一個《德國軟性飲料指南》。可能台灣沒有分到那麽清楚,且聽我娓娓道來。
這篇文章寫得有點晚了,但還是想記錄一下。雖然疫情還是挺嚴重的,但今年 5 月柏林的 Ice Cream Week 還是照常舉行,從 5 月 6 日到 12 日去指定的 31 家冰淇淋店可以以 1 歐的價錢吃到特定口味的冰淇淋,有些還是很神奇的口味,像是去年就出現過花生咖喱冰淇淋,今年則有蘆筍冰淇淋和
小時候我爸特別喜歡在晚餐之後吃幾片消化餅,有時候我腸胃不舒服,媽媽也會叫我吃點清淡的東西,如果真的嘴饞想吃零食就吃片消化餅,結果長大後,才知道消化餅根本不能助消化(毀童年) 那麽這個誤會到底怎麽來的呢?本來我以爲可能是翻譯上的問題,沒想到一查發現英文還真的直接叫 digestives;原來最開始就是
今天吃飯時看到新的《櫻桃小丸子》有一集在過聖誕節,美環送給花輪一個“聖誕布丁蛋糕”,喚醒了我對布丁的諸多回憶(笑) 説到布丁,小時候的經典肯定就是統一布丁了!因爲家裏只有我跟哥哥,所以小時候總是要特別去記這三個一組賣的布丁上回是誰多吃了一個,兩個吃貨誰也不想吃虧。另一種會吃到的布丁,則是夾在鮮奶油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這種煎餅表面很滑順,第一口咬下比較硬脆,但是越咬越香,可以吃到濃濃的雞蛋與焦香味,跟一般奶油餅乾完全不一樣。就算家裡沒有煎餅專用鑄鐵壓模,用烤箱也能做出類似效果,吃起來真的是像義美煎餅的口感和味道,很有成就感!
Thumbnail
"Die Pommes sind lecker",這是德國人教我的第一句德語,自此以後,只要我吃到好吃的東西,都會馬上跟老闆或服務生用蹩腳德語說XX ist lecker,幾乎每次都能得到一個微笑。 本篇分享我在德國Jena和Stuttgart嘗過的小吃、餐廳,包含德國在地美食與異國美食。
Thumbnail
誰不愛甜 甜好多種 洋蔥甜,紅蘿蔔甜,地瓜甜,南瓜甜,白米甜,蘋果和葡萄甜
Thumbnail
想吃義大利麵。懷念義大利旅行時的滋味,翡冷翠的小麵館。 在百貨公司的超市買了一包義大利麵貝殼麵,是義大利進口的,價錢大概是台灣普通的義大利麵五倍。台灣很少碰到貝殼麵,想做出有滋味的番茄肉末義大利麵,花了許多心思。 從冰箱拿出肉片切成小丁,再從冰箱下層拿出牛番茄,切成小丁。很麻煩的,手都弄濕了,不
Thumbnail
回想童年時期,在福利社買的經典小麵包竟然依然存在著,這些傳統美味仍然是人們懷唸的味道。這些小麵包可以適合野餐、課後點心、早餐或下午茶,口味多樣,能夠滿足各種飢餓感。文章中包含了多種小麵包的口感和配料介紹,讀者可以在閱讀中重溫童年美味的感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臺式麵包的變遷談起,介紹了臺灣麵包的流行文化,包括臺式麵包的特色、受到西方和日系麵包影響的臺式麵包、臺式歐包的風潮。
Thumbnail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Thumbnail
今年初回台灣一趟,我帶了很多蔥麵包、菠蘿麵包跟鹽可頌回美國。因為經過四年半的觀察,這些普通的東西,台灣真的做得出奇地好!
Thumbnail
​ 曾經有位著名的美國食譜作者說,義大利與中國這兩大飲食文明在麵食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徵,義大利人用義大利麵做成各種形狀,而中國人用各種麵時做成同一形狀。此話說的很有見解,不過中國麵食其實也有各種形狀,疙瘩應該是最為FREE   STYLE的一種。由這段話可 知;中國麵食變化萬千。綜觀市面上麵疙瘩專
Thumbnail
這幾天爸媽和姐妹在新北玩,他們傳了菜單到家裡群組,問我姐跟我妹要吃什麼。看到菜單時,我的口水都快滴下來了。熟悉的臺灣小吃、熟悉的味道,還有便宜好多的價格。 倒也不是不能自己做那些小吃,而是台灣味就是台灣味。台灣味代表的是快速、輕鬆、方便和家,這是在德國無法比的。 我已經想好回台灣要吃什麼喝什麼了
Thumbnail
這種煎餅表面很滑順,第一口咬下比較硬脆,但是越咬越香,可以吃到濃濃的雞蛋與焦香味,跟一般奶油餅乾完全不一樣。就算家裡沒有煎餅專用鑄鐵壓模,用烤箱也能做出類似效果,吃起來真的是像義美煎餅的口感和味道,很有成就感!
Thumbnail
"Die Pommes sind lecker",這是德國人教我的第一句德語,自此以後,只要我吃到好吃的東西,都會馬上跟老闆或服務生用蹩腳德語說XX ist lecker,幾乎每次都能得到一個微笑。 本篇分享我在德國Jena和Stuttgart嘗過的小吃、餐廳,包含德國在地美食與異國美食。
Thumbnail
誰不愛甜 甜好多種 洋蔥甜,紅蘿蔔甜,地瓜甜,南瓜甜,白米甜,蘋果和葡萄甜
Thumbnail
想吃義大利麵。懷念義大利旅行時的滋味,翡冷翠的小麵館。 在百貨公司的超市買了一包義大利麵貝殼麵,是義大利進口的,價錢大概是台灣普通的義大利麵五倍。台灣很少碰到貝殼麵,想做出有滋味的番茄肉末義大利麵,花了許多心思。 從冰箱拿出肉片切成小丁,再從冰箱下層拿出牛番茄,切成小丁。很麻煩的,手都弄濕了,不
Thumbnail
回想童年時期,在福利社買的經典小麵包竟然依然存在著,這些傳統美味仍然是人們懷唸的味道。這些小麵包可以適合野餐、課後點心、早餐或下午茶,口味多樣,能夠滿足各種飢餓感。文章中包含了多種小麵包的口感和配料介紹,讀者可以在閱讀中重溫童年美味的感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臺式麵包的變遷談起,介紹了臺灣麵包的流行文化,包括臺式麵包的特色、受到西方和日系麵包影響的臺式麵包、臺式歐包的風潮。
Thumbnail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Thumbnail
今年初回台灣一趟,我帶了很多蔥麵包、菠蘿麵包跟鹽可頌回美國。因為經過四年半的觀察,這些普通的東西,台灣真的做得出奇地好!
Thumbnail
​ 曾經有位著名的美國食譜作者說,義大利與中國這兩大飲食文明在麵食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徵,義大利人用義大利麵做成各種形狀,而中國人用各種麵時做成同一形狀。此話說的很有見解,不過中國麵食其實也有各種形狀,疙瘩應該是最為FREE   STYLE的一種。由這段話可 知;中國麵食變化萬千。綜觀市面上麵疙瘩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