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漸漸習慣

「一份肉桂捲,讓他們不知不覺地成為常客。…肉桂捲就像擁有魔力般,讓我也萌生想嘗嘗肉…曾經那麼討厭它。現在自己竟然覺得垂涎欲滴…經過歲月洗禮,漸漸習慣咖啡與麵包味道…」《那些時光,麵包記得》
那天和實習生討論,聊著聊著,談到當初怎麼開始這段督導機緣。
一般來說,有好幾個情境會成為督導。一是在機構內,執業登記滿兩年以上的心理師、而且也沒有其他更資深的心理師的狀況下,自然而然升格成為督導。這是我一開始成為督導的契機。不過隨著諮商心理師越來越多,這樣的陽春督導也漸漸變少,更多的是三年五年以上的心理師,大家在機構內輪流帶領實習生。
二是機構內有不同的資深心理師,但實習生有自己屬意的督導,那麼經過機構同意實習生便可以自行向外尋找督導。也或者有些沒有專任心理師的機構,但經過系上同意的狀態下,那麼實習生也可以透過機構介紹,或自行尋找督導。這通常是在碩二兼職實習要求沒那麼高才會有的事。
三是沒那麼常見、卻能持續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三五年都不意外:已經執業的心理師回頭尋找更資深的前輩,接受督導,而這些督導可能在大專院校任教或已退休,或從事諮商輔導超過十幾二十年,開花散葉的徒子徒孫回頭再找前輩督導提攜。
我和這位實習生,則是身處同一個社團,平常大家各自忙碌、湊出時間相聚而認識大半年的,不見得有特別的深交,卻也知道近況如何,曉得他即將實習,就是機構沒有心理師,「要不我當你督導吧。」
「好噢。」

討論案情時,實習生總是能條理清晰地說明他和當事人之間的互動狀況。對於一個諮商新手來說,能這麼清楚的解說還真的是不容易,當我是菜鳥的時候也是說的二二六六的。然而在這麼清楚的情況下,他的眉頭似乎有股說不出來的感覺,是苦還是無奈呢?
「通常來說,當事人卡在那樣的處境,可能會不同層次的想法與感受…」我按著實習生說給我的訊息,試著把當事人內心裡的掙扎與矛盾,和他所處的情境脈絡,梳理了一遍,「也難怪當事人會這麼無奈;當你也不曉得怎麼表達你的理解給當事人時,你也困在那裡了,有苦說不出,也難怪你會無奈。」
實習生點點頭。
「你會不會好奇,當時我怎麼會想要當你的督導呢?」
實習生再度點點頭,但我不確定他嘴巴有沒有說話,畢竟隔著口罩,有些細微的聲音聽不清楚。
「其實我的起心動念,也有不同層次呢。你會好奇嗎?」
實習生遲疑了一下下,「可以都聽嗎?」
「可~以~都~聽~嗎?」我抓過一旁的紙筆,把這五個字寫下來。「有別的說法嗎?」
實習生想了一下下,「我想要都聽。」
「我~想~要~都~聽。」我把這五個字也寫下來,將紙轉了個方向給實習生看,「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嗎?」
「嗯…」實習生陷入思考,比剛剛的遲疑還要遲疑。「第一句沒有主詞,第二句有;第一句是疑問句,第二句是直述句。」顯然實習生修過語言學或作文課,不然就是國中英語基本句型學得很透徹。
「第一句是你幾乎不怎麼思索就說出的,第二句是你停下來之後,想了一遍才說出的;這和你面對當事人的無奈或難以表達,有什麼關係嗎?」

經過歲月洗禮,你漸漸習慣讓自己消失了嗎?身為諮商過程中的主角之一,可不能這麼就不見呀。我對實習生這麼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