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賣雞排的路上死掉而不是拍片路上,我不能接受!──專訪《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導演陳志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陳志漢導演(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曾以《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參加新北市紀錄片獎,而今帶著探究無效醫療界限何在的紀錄片《一念》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導演陳志漢,已經輾轉在醫院、病榻間、生命垂危之際的人身邊多時,總是自己拿著攝影機,跟拍式地記錄下在生死叩關的情感沈澱。陳志漢來到這樣的議題前,是在有限的題材裡,因緣際會地選擇了大體老師的拍攝,好像是所有巧合都聚集,都有了意義,使他沒有停下腳步,彷彿鑿到根處,可以見光。
生於 1979 年,如今已經完成多部長片紀錄片作品的導演陳志漢,從新北市紀錄片獎出發,在咬牙撐過數個月沒有任何經費的拍攝期之後,因為關鍵的第一桶金,讓他開始不停不停耕耘在醫療與生命領域的拍攝機緣。《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紀錄了游泳教練林惠宗,從嘉義北上探望靜眠在輔大醫學院的已故妻子──即將成為解剖課的大體老師,展開第二次告別的旅程。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賣雞排會留下遺憾,第一桶金之後決定完成作品
訪談那天,參與的一行人正處在疫情的熱區台北,這段期間社區足不出戶,嚴防疫情擴散,紀錄片相關的拍攝也必須暫停。儘管隔著口罩,眉眼梳開的陳志漢仍然頂著大大的笑容,闊氣地坐到受訪的位置。他說,沒有受到什麼影響,正好趁這段時間好好處理後製,其實心裡是開心的。
談到新北市紀錄片獎,陳志漢坦承,在擔任評審時,必須從數百件的作品裡面選出相對優秀的作品,必須淘汰掉其他提案,有點殘忍。但時常會回問自己,這些作品能為這個獎項帶來什麼?在這個階段性的舞台上,是不是就像伸腳試試水溫,重新找到自己作品重要的價值所在?
新北市紀錄片獎的那一筆獎金,曾在關鍵的時候幫助過他:
「一開始真的拍得太苦,好幾個月都找不到任何經費,想過如果現在最多人喜歡的就是雞排與珍珠奶茶,那是不是轉行去賣雞排珍奶比較不會這麼痛苦?但我轉念又一想,如果我在賣雞排備料的過程中,推著我的攤車走在路上,被車撞就走了,我就想,不行啊!我怎麼是在賣雞排的路上死掉,不是在拍片的路上,實在是有點遺憾。我希望我是因為盡全力,失敗了才放棄,而不是因為經濟壓力而放棄,還好目前為止還沒有失敗,就一直一直拍下去。」
從參賽者的身份,一路參與新北市紀錄片獎到成為最近一屆的評審,回頭梳理拍攝紀錄片至今的心路與思緒,陳志漢開玩笑地說,該從多早開始呢?可能從系學會偷用系上拍攝剩下的殘帶偷拍自己的同學開始,也可能是從擔任志工、因為害羞加入影像組開始,他常發現平常嬉鬧玩耍的朋友同學,在畫面裡看起來好不一樣,好像不小心看見他們隱密的模樣。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記憶和紀錄,成為隱密主題的註腳
人生經歷的催化與緣分的聯繫,讓陳志漢走入看似寧靜但情緒高張的醫病現場。死亡的界線好像很模糊,總在面對安寧病房的病患時,撞見對家人離去的想像。「那只是單純地在進行一件平常的事。」陳志漢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調適情緒與找到拍攝的平穩步伐,不再被日常未見的畫面震懾,也不再試想:如果有一天是我,我會怎麼樣。
生命在已然逝去與逝去的進行式當中,鏡頭所記錄下的,往往是生者或是被留下來的人存在的狀態。陳志漢看似反覆辯證生離死別的難解,然而,那些隱密題材裡的私密記憶,透過紀錄而有了不一樣的存在形式,因為紀錄片有時長存遠於生命的長度,就像是為每個時間段落註記。
但並非每一刻的記憶都需要赤裎地在銀幕上被看見。陳志漢回想,曾在一次映後過程,觀眾提問為什麼主題不停環繞在大體老師與解剖課,但我們始終沒有見到解剖的真實畫面?而他的答案是很清晰的:若紀錄片所留下的記憶會造成還在世的人第二次傷害,那他選擇不要,選擇避免,這樣的取捨對於隱密的題材是十分重要的。當林先生、林先生的小孩都不復存在,但這樣的紀錄片仍一直長存,會意味著什麼?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關係的經營,成為新世代的挑戰
談到給新生代導演們的建議,拍攝時候的關係經營一直是一項課題。
在過往的教學經驗裡,陳志漢發現年輕的導演習慣虛擬世界的人際互動,時常在接觸拍攝者時流於形式上的相處,最後讓拍攝無以為繼。而自己雖然害羞內向,但是人生路上一直有重要而深刻的朋友,朋友之間就是要付出與陪伴,這是他一直謹守而且重視的。
「就像是跳探戈。不要太過接近、也不要離得太遠,要在適切的距離。」陪伴成為紀錄片核心的目的,而影片則更像是交朋友的過程中,剛好得到的產物。從最一開始的訪談到後面更深度的認識,成為無聲的陪伴角色,讓被攝者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心裡的話,也絕對不去糾正或提醒對方是不是說了什麼不妥的內容。
陳志漢導演(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拍攝一部紀錄片常常是兩、三年的時間,其實我只是把對方當成同學,就像國、高中時候那樣。你必須願意先分享你自己,多聊聊自己的事情,多分享。這不是等價的交換,但或許有一天,對方就會開口願意跟你多聊一點。」
多年過去,從最開始認識林惠宗,拍攝了第一段訪談,拍攝殮房裡的夫妻對話,到今日大體老師的議題逐漸被重視,陳志漢回頭再檢視素材,那些當下沒有覺察的片段,卻在其中重新發掘隱密的時刻,語句落成另一種重量。
桌球場上的沈默殺手林昀儒曾說,比賽的那天是他唯一休息的一天。對陳志漢來說,拍攝紀錄片的時候,正是他休息、收穫、不再感到消耗的時候。懷抱紀錄片能改變世界的想法,就算只是一、兩個人也好,這讓陳志漢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選擇陪伴並且凝練地看見敏感題材裡的隱密時刻。人們反反覆覆,彼此確認,在某些時刻,因為記憶煞時發現,是感到充足的時候了。
採訪、撰稿:黃令華
訪談側拍、劇照提供: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對新北市紀錄片獎來說,黃胤毓並不算是新人,17、19年分別以《綠色牢籠》與《神之高原》獲獎。17年參賽時,正處於《綠色牢籠》跟拍中期,基本的剪接素材都具備了,但導演想在片中以類劇情片的方式重現歷史,卻苦於遲遲籌不到經費。「對我們製作長片而言,這樣的補助還是很需要的,有點像是中間加入的活水。」導演笑說
「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一個重點,就是參加這個徵件活動,不代表導演必須交出自己作品的版權,所以新北市紀錄片獎始終是以『扶植創作者』為出發點,舉辦多年來也秉持初衷,我認為這個精神非常可貴。」曾擔任大小紀錄片徵件活動之評審,已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黃嘉俊,肯定彼時 2012 年首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專業與美意。
《老鷹之手》是賴麗君「嘉義三部曲」的第二部。不同於《神戲》是關注新住民與傳統戲曲,這次她將觀眾帶回她懷念的八〇年代牛斗山。牛斗山盛產蓮藕,在過去完全靠人力的時代,藕農必須徒手將蓮藕挖出,長久下來導致手指彎曲變形成了「老鷹手」。
《斯卡羅》裡的必麒麟其實帶著點《神鬼奇航》強尼戴普飾演的傑克史派羅船長的瘋癲風格,周厚安對此回應:「我覺得編劇跟導演對這個角色的設定意圖就是如此。在這齣劇裡面,必麒麟是個怕死又愛錢的英國佬。怕死的角色比較好玩(笑)。」但必麒麟的好玩,某種程度又與史實相符⋯⋯
《神之鄉》裡林一心是虔誠的信徒。林暉閔家裡雖是拿香拜拜的,但他面對信仰的態度則較為中立:「我覺得人類會有信仰,就是要給我們希望、溫暖和安慰的,不管是哪一種信仰,我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人有所畏,才能知所進退。如果自己有拿捏好分寸,對耶穌和關聖帝君都是尊敬,那我想他們就都會照顧你。」
馬志翔父親為偏鄉學校服務,成了他生命的終點。但馬志翔接演了《聽見歌 再唱》,又彷彿像是他作為作者演員職涯的新起點。「當然拍一部電影是不可能馬上解決一個社會問題的,但至少可以引起討論、讓大家願意去關心,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都一樣是很努力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馬志翔至少這次無憾了他的努力。
對新北市紀錄片獎來說,黃胤毓並不算是新人,17、19年分別以《綠色牢籠》與《神之高原》獲獎。17年參賽時,正處於《綠色牢籠》跟拍中期,基本的剪接素材都具備了,但導演想在片中以類劇情片的方式重現歷史,卻苦於遲遲籌不到經費。「對我們製作長片而言,這樣的補助還是很需要的,有點像是中間加入的活水。」導演笑說
「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一個重點,就是參加這個徵件活動,不代表導演必須交出自己作品的版權,所以新北市紀錄片獎始終是以『扶植創作者』為出發點,舉辦多年來也秉持初衷,我認為這個精神非常可貴。」曾擔任大小紀錄片徵件活動之評審,已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黃嘉俊,肯定彼時 2012 年首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專業與美意。
《老鷹之手》是賴麗君「嘉義三部曲」的第二部。不同於《神戲》是關注新住民與傳統戲曲,這次她將觀眾帶回她懷念的八〇年代牛斗山。牛斗山盛產蓮藕,在過去完全靠人力的時代,藕農必須徒手將蓮藕挖出,長久下來導致手指彎曲變形成了「老鷹手」。
《斯卡羅》裡的必麒麟其實帶著點《神鬼奇航》強尼戴普飾演的傑克史派羅船長的瘋癲風格,周厚安對此回應:「我覺得編劇跟導演對這個角色的設定意圖就是如此。在這齣劇裡面,必麒麟是個怕死又愛錢的英國佬。怕死的角色比較好玩(笑)。」但必麒麟的好玩,某種程度又與史實相符⋯⋯
《神之鄉》裡林一心是虔誠的信徒。林暉閔家裡雖是拿香拜拜的,但他面對信仰的態度則較為中立:「我覺得人類會有信仰,就是要給我們希望、溫暖和安慰的,不管是哪一種信仰,我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人有所畏,才能知所進退。如果自己有拿捏好分寸,對耶穌和關聖帝君都是尊敬,那我想他們就都會照顧你。」
馬志翔父親為偏鄉學校服務,成了他生命的終點。但馬志翔接演了《聽見歌 再唱》,又彷彿像是他作為作者演員職涯的新起點。「當然拍一部電影是不可能馬上解決一個社會問題的,但至少可以引起討論、讓大家願意去關心,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都一樣是很努力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馬志翔至少這次無憾了他的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傍晚無意間滑到《康熙來了》節目片段,看到蔡康永某個片段,對陳漢典說:「對你最內疚的時候,就是每次在介紹美食,你都沒有空吃東西,一直在端盤子,我覺得很可憐😭。」陳漢典眼眶紅了,但也回答:「我也有幫助到阿。」這句話一出來,蔡康永哭到不能自己。聽到這裡,我也大哭了。那是一種疼惜的感傷,捨不得的心情。在職
Thumbnail
周處除三害憑著NETFLIX和大陸上映,近期又再度翻紅,引發大眾關注。電影片名取自典故直接點題,簡單俐落,基本上知道典故的人,就能大致清楚理解電影的情節,絲毫不差。 主角陳桂林是出名的黑道殺手,被全國的黑白兩道通緝追殺,某天奶奶過世後,又得知自己得了肺癌只剩不到半年的命,於是決定自首。沒想到警局內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Thumbnail
「活在當下」從律令變成某種自在的話,也是有著如同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格式的辯證與交互性那般的,精神即物性。在《火上鍋》的勞動中,愛的技藝化為記憶與愛,一切是當下,一切當下都變成記憶;只要處在其中,記憶再不重要,只有記憶的技藝、和技藝的記憶在流轉。一切流轉。
Thumbnail
期待透過導演的分享,能夠讓大家對於《台灣佛教淨土先行者:李炳南居士》這部紀錄片,有更多的理解。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陳欽生從馬來西亞來到臺灣求學,卻意外捲入政治事件,被冤判入獄。如今,他積極參與人權教育,致力推動轉型正義。他的故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並且需要受難者與整個社會的共同合作來達成真正的「創傷療癒」。
Thumbnail
陳欽生藉由的生命故事,關注威權下受難者的心理創傷,以及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傍晚無意間滑到《康熙來了》節目片段,看到蔡康永某個片段,對陳漢典說:「對你最內疚的時候,就是每次在介紹美食,你都沒有空吃東西,一直在端盤子,我覺得很可憐😭。」陳漢典眼眶紅了,但也回答:「我也有幫助到阿。」這句話一出來,蔡康永哭到不能自己。聽到這裡,我也大哭了。那是一種疼惜的感傷,捨不得的心情。在職
Thumbnail
周處除三害憑著NETFLIX和大陸上映,近期又再度翻紅,引發大眾關注。電影片名取自典故直接點題,簡單俐落,基本上知道典故的人,就能大致清楚理解電影的情節,絲毫不差。 主角陳桂林是出名的黑道殺手,被全國的黑白兩道通緝追殺,某天奶奶過世後,又得知自己得了肺癌只剩不到半年的命,於是決定自首。沒想到警局內
《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給阿媽的一封信》 這個展覽是關於 《給阿媽的一封信》 () 導演:陳慧齡 在成為記錄片導演之前,她是一位中學的美術老師,喜歡帶著學生一起探索藝術的多元形式,在母校高雄女中實習時,有一次讓她的學生們演戲,為了留下紀念,而去總務處借攝影機將演出錄下來,但不小心誤刪了其
Thumbnail
「活在當下」從律令變成某種自在的話,也是有著如同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格式的辯證與交互性那般的,精神即物性。在《火上鍋》的勞動中,愛的技藝化為記憶與愛,一切是當下,一切當下都變成記憶;只要處在其中,記憶再不重要,只有記憶的技藝、和技藝的記憶在流轉。一切流轉。
Thumbnail
期待透過導演的分享,能夠讓大家對於《台灣佛教淨土先行者:李炳南居士》這部紀錄片,有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