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台灣國族認同的入門推薦閱讀—《亞細亞的孤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回想我寫這篇小說的動機,是因為我們在殖民地生存的本省知識階級,任你如何善處,最少限度也要遭到像這篇小說中的主角一樣的精神上的痛苦的。所以,我寫這小說來給有心的日本人看看,並且留給我們後代的人知道。

國族認同,或許是台灣人終其一生必須面對的議題。除了種族多元(原住民、閩客族群、國民政府遺族與新移民),不同殖民體制所帶來的影響,也讓台灣島上的族群認同,顯得更加複雜且多元。因為疫情間的互助合作,讓許多國家開始看見台灣,但同時也代表著「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似乎也成為了一個不能再繼續含糊帶過的議題。

如同孤兒的困境 日治時期台灣知識份子的認同矛盾

作為台灣族群認同著作的先驅,《亞細亞的孤兒》從書名或許就能夠讓台灣人感到心有戚戚,這本由作家吳濁流在1962年完成的作品,也被視為是二戰前後,台灣知識份子在中、日間面臨認同矛盾的最佳寫照。主角胡太明出身望族,雖然曾經接觸漢學,卻還是接受日本新式教育,成為知識階層。因為種種原因,他到了日本本土、「故國」中國兩地生活,但兩個地方非但未讓他獲得歸屬感,反而更加體會台灣人「裡外不是人」的矛盾處境。

「你在這兒最好不要承認自己是臺灣人,臺灣人的日本話很像九州的口音,你就說自己是福岡或熊本地方的人好了。」

殖民政權眼中的異族 祖國所不信任的間諜

不只在日本無法承認自己來自台灣,因為處於戰爭前夕,台灣人到了中國也會被懷疑是奸細。然而,當回到台灣本土,必須要面對的則是表面上一致,實際上卻充滿不公平的「皇民化」,讓知識份子進一步分裂成積極對抗的「絕對派」、消極處事的「超然派」,以及選擇屈服的「妥協派」等。諷刺的是,不論是哪一派,事實上都是「孤兒」,終究無法落地的國族認同,最終也讓胡太明無可避免地邁向瘋狂。

「啊!胡太明終於發瘋了!果真是個有心人,又怎能不發瘋呢?」

批評殖民政權 卻先在日本發行並獲得迴響

相對於吳濁流的另一部長篇作品《無花果》,《亞細亞的孤兒》最終只停在二戰結束前,其中讀者更會發現例如:男主外、女主內等,與現代觀念格格不入的舊思想。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藉由這些過去的思考邏輯,或許也才能更加了解當時知識份子所面臨的困境。雖然是批判日本政府的作品,但有趣的是《亞細亞的孤兒》實際上是以日語先出版,才又被翻譯成華文,反觀與國民政府有關的《無花果》,卻被列為禁書超過10年,直到1988年才得以公開出版。

適合「台灣人」世代的入門參考書籍

當面對國族認同,吳濁流的作品或許是最適合入門的參考書目,其中又以《亞細亞的孤兒》最為聞名。雖然目前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已有180度的改變,尤其是在311地震與疫苗捐助後,「台日友好」更成為隨處可見的標語,但並不代表過去的歷史就應該被抹滅。尤其是在「台灣人認同」的比例逐漸提升的當下,認識並正視自己的「孤兒」出身,或許也才是未來走向獨立最重要的基礎。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L7p7Ex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mvGv8G

博客來:https://reurl.cc/Q6j6r0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oxexnl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V5j5k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厭世」可說是現代人的共同語言,除了網路上的梗圖、自嘲,這兩個字實際上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淺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淺則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莫名焦躁,深則憎惡一切萬物,對於現實的無力感甚至有時會讓人想要以死解脫。然而,最後似乎總會有些什麼,讓我們在墜入深淵之前停下腳步,走回原本的人生。
想到古巴,大部分台灣人的第一直覺或許就是「棒球很強」,但除了以棒球為主要運動,它和台灣的相似之處,其實遠比我們想像得多。儘管因為政治體制不同,加上美國的封鎖,讓兩國的發展程度大不相同,但包含位於北回歸線上、同樣使用110伏特的電壓等,尤其是面對海峽對岸的強權威脅,更讓古巴就像是台灣在地球另一邊的胞兄
自從看過《我是許涼涼》之後,一直很好奇作者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她的生活是什麼樣?而她又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寫出如此耐人尋味的小說?看完這本作品之後,這些問題也多少獲得解答。去除掉小說的神秘面紗,《有型的豬小姐》有的是作者的生活日常,沒有了那些「越美麗,越自苦」的情節,卻因為乘載了真實的人生,
人的生命有限,因此在有生之年,我們無法親身處於所有的時代,體驗當下的氛圍;也因此,能夠讓觀看者彷彿感同身受的小說、電影等創作,就更具有其魅力。2015年,作者吳明益出版了《單車失竊記》,以主角找尋父親失竊的單車為主軸,建構了橫跨百年的龐大故事結構。在跟隨主角找回單車的同時,讀者也如同經歷了一場跨越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2020東京奧運,台灣選手創下歷年來最多獎牌的紀錄,而在所有得獎選手中,拳擊銅牌得主黃筱雯更因為成長於「父親曾三度入獄」、「由爺爺開計程車養大」等環境中,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一段逆境重生的佳話,似乎也凸顯了一個問題:「難道我們只會在這種時候,看見高風險家庭嗎?」
「厭世」可說是現代人的共同語言,除了網路上的梗圖、自嘲,這兩個字實際上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淺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淺則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莫名焦躁,深則憎惡一切萬物,對於現實的無力感甚至有時會讓人想要以死解脫。然而,最後似乎總會有些什麼,讓我們在墜入深淵之前停下腳步,走回原本的人生。
想到古巴,大部分台灣人的第一直覺或許就是「棒球很強」,但除了以棒球為主要運動,它和台灣的相似之處,其實遠比我們想像得多。儘管因為政治體制不同,加上美國的封鎖,讓兩國的發展程度大不相同,但包含位於北回歸線上、同樣使用110伏特的電壓等,尤其是面對海峽對岸的強權威脅,更讓古巴就像是台灣在地球另一邊的胞兄
自從看過《我是許涼涼》之後,一直很好奇作者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她的生活是什麼樣?而她又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寫出如此耐人尋味的小說?看完這本作品之後,這些問題也多少獲得解答。去除掉小說的神秘面紗,《有型的豬小姐》有的是作者的生活日常,沒有了那些「越美麗,越自苦」的情節,卻因為乘載了真實的人生,
人的生命有限,因此在有生之年,我們無法親身處於所有的時代,體驗當下的氛圍;也因此,能夠讓觀看者彷彿感同身受的小說、電影等創作,就更具有其魅力。2015年,作者吳明益出版了《單車失竊記》,以主角找尋父親失竊的單車為主軸,建構了橫跨百年的龐大故事結構。在跟隨主角找回單車的同時,讀者也如同經歷了一場跨越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2020東京奧運,台灣選手創下歷年來最多獎牌的紀錄,而在所有得獎選手中,拳擊銅牌得主黃筱雯更因為成長於「父親曾三度入獄」、「由爺爺開計程車養大」等環境中,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一段逆境重生的佳話,似乎也凸顯了一個問題:「難道我們只會在這種時候,看見高風險家庭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關於台海危機,每個台灣人心裡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我這輩人(30歲上下)經歷過太陽花,對中共或是國民黨的厭惡大多都溢於言表,但是每當想到『萬一』中共真的打過來之後會發生什麼,想像就會在此中斷,我們雖然很熟悉被『殖民』後的下場,歷史課本裡都有寫,但是畢竟出生於承平時代,沒有經歷過國家動盪,實在難以將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