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面對人生中的「過猶不及」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世間人有百百種,面對人生的「心態」也各不相同。
這句話聽來虛無飄渺,實則深深影響我們每一刻的判斷、決定,以及每一天的所作、所為。
本文就從「過」與「不及」兩個極端來闡述,希望能提供各位讀者一些思考的方向。

過:把人生想得太長,把自己想得太無敵、太幸運。

說來有趣,人人都明白「沒有人能長生不死」這個道理,但偏偏卻有人把每天都過得彷彿能夠永生。
此話怎講?「不珍惜自己」就是最典型的實例。
  • 身體:吸毒、抽煙、暴飲暴食。
    這些都是屬於「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行為,但偏偏有很多人做得樂此不疲。說穿了,就是抱著賭一把、「我應該不會那麼倒楣」的心態。
  • 心理:自找麻煩、自我虐待。
    明知道對方是標準的渣男、家暴夫,卻覺得只要堅持下去,就有機會感化、改變對方。殊不知這是把自己的心理狀態想得太無敵,只不過是美化了「自我虐待」。

不及:把人生想得太短,把自己想得太脆弱。

簡單來說,就是把社會新聞中報導的「人生無常」視為「尋常」,因此每天都過得像最後一天,彷彿下一刻就會遭遇不測。
常被提出的自我心理訓練是:練習想像只剩下一週、一個月、一年的壽命,會對自己產生什麼影響?這些人則是每天都在進行的這樣的「練習」,甚至練習到走火入魔。
  • 身體:養生保健達人。
    過度在意「健康」訊息,每天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得完全遵循專家建議的「健康原則」,只要今天少做到一項就緊張兮兮,覺得自己因而少了10小時壽命(依照專家提供的換算標準,每個作為都會提高或減少生命)。
    殊不知,因此而失去了多少人生樂趣,浪費了多少寶貴光陰。就算真的多活幾年,也是在擔驚受怕中度過。
  • 心理:自我貶抑魔人。
    這些人的典型盲點,是低估了「心理彈性」(resilience)的重要性。
    「壓力」與「表現」之間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壓力大並不等於表現變差。壓力太低表現也不會好,適當的壓力下表現最佳,壓力太大(超過臨界值、承受力)表現才會開始降低。
    自我貶抑者的特點就是,把自己的「承受力」評估得太低,認為只要一點壓力就會崩潰。因此,非得把周遭的壓力都盡可能排除,就彷彿生活在「無塵室」中。殊不知,這只會持續強化無力感,讓自己感到越來越脆弱。
在面對「理財」時,認清「過猶不及」的概念也很重要。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94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259會員
959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的其他內容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上班有成就感,很好,你很幸運。當年你選讀的科系「正好」有前途,工作內容「正好」適合你發揮,上司也「正好」慧眼識伯樂。但萬一沒有呢? 上學有成就感,很好,你的小孩很幸運。要不就是遺傳了足夠的聰明才智,要不就是身體素質、特定才藝天生有慧根,還要有錢上補習班或才藝班,同時就讀的學校正好有適合發揮的機會。
自古至今曾經活過的每個人,沒有例外的都會經歷死亡(傳說軼事不算),差別只是快慢與原因不同。我們究竟該不該「提早」思考死亡這件事?或者最好是不碰、不想,遇到了再說? 我本來就常思考這個問題,而近幾個月陸續三位長輩的離世,加上4/1台鐵重大事故,則促使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
退休一個多月,診所繁瑣的收尾仍在進行中,但我的方格子頁面已經產出十多篇文章、近兩萬字。幾位親友私下問我:都已經退休了為什麼不好好休息,非得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其實,除了創作、傳達理念原本就是我的人生目標,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退休以後如果「過太爽」,很容易罹很容易罹患生理或心理疾病,甚至還會早死?
本文第一部分討論了面對天災人禍時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會進一步提供「具體執行」準備。 先提供最基本(卻重要)的參考資訊:內政部消防署網站的「地震緊急避難包」。雖然看起來是供地震時使用,但當然也適用於其他緊急災難。以此做為出發點,再視自己(與家人)的需求增加內容物,會有比較清楚的準備方向。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上班有成就感,很好,你很幸運。當年你選讀的科系「正好」有前途,工作內容「正好」適合你發揮,上司也「正好」慧眼識伯樂。但萬一沒有呢? 上學有成就感,很好,你的小孩很幸運。要不就是遺傳了足夠的聰明才智,要不就是身體素質、特定才藝天生有慧根,還要有錢上補習班或才藝班,同時就讀的學校正好有適合發揮的機會。
自古至今曾經活過的每個人,沒有例外的都會經歷死亡(傳說軼事不算),差別只是快慢與原因不同。我們究竟該不該「提早」思考死亡這件事?或者最好是不碰、不想,遇到了再說? 我本來就常思考這個問題,而近幾個月陸續三位長輩的離世,加上4/1台鐵重大事故,則促使我決定寫下這篇文章。
退休一個多月,診所繁瑣的收尾仍在進行中,但我的方格子頁面已經產出十多篇文章、近兩萬字。幾位親友私下問我:都已經退休了為什麼不好好休息,非得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其實,除了創作、傳達理念原本就是我的人生目標,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退休以後如果「過太爽」,很容易罹很容易罹患生理或心理疾病,甚至還會早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人生有時候,我們會想到不正確的,不正確的事意思就是,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卻一直要去看別人的人生,要以別人的人生標準,來套在自己的人生,怎麼套都套不上去。何況說我們凡夫,不斷向上比,這就是讓我們最不足的人生。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日子是形形色色的,有人過的紙醉金迷,有人過的刻苦耐勞。這是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命擇,各𠕇各的因緣果報。而我很簡單,我不知道自己的命好不好?但是我絕對不過自己付不起的日子! 曾我年少時,還稱俊秀倜儻吧。但是風流雋秀,從來與我無關。因為每每要跨出一步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負的起這個責任嗎?我願意而且可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過一個普通的生活,我們對太多還不錯的事情說「好」。因此,我們太忙於應付這些「還不錯」的選項,而令我們錯過了真正好的選項。“-少,但是更好 一生短暫,小時候每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很希望能快點長大,但在某個年齡點後,就會突然發現時間流逝地飛快,好像常常來不及做些什麼,一天就過去了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人生有時要往前衝、有時要往後退;有進有退的平衡最好。
我不想再成為「過度得體」或「中庸之上」的人
Thumbnail
文章探討了人類生存的意義,提出了在父母、同事、情人等多重角色中,如何保持自我,並對外界評價的反思。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尋求真實的自我變得越來越重要。透過質疑顧慮與意見,作者鼓勵讀者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真正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一段哲學思考,也是對現代人心理的深刻探究。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人生有時候,我們會想到不正確的,不正確的事意思就是,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卻一直要去看別人的人生,要以別人的人生標準,來套在自己的人生,怎麼套都套不上去。何況說我們凡夫,不斷向上比,這就是讓我們最不足的人生。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日子是形形色色的,有人過的紙醉金迷,有人過的刻苦耐勞。這是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命擇,各𠕇各的因緣果報。而我很簡單,我不知道自己的命好不好?但是我絕對不過自己付不起的日子! 曾我年少時,還稱俊秀倜儻吧。但是風流雋秀,從來與我無關。因為每每要跨出一步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負的起這個責任嗎?我願意而且可
Thumbnail
這篇社論討論了人生中的多個主題,包括自己的價值、年輕時的決策、以及對自我關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過一個普通的生活,我們對太多還不錯的事情說「好」。因此,我們太忙於應付這些「還不錯」的選項,而令我們錯過了真正好的選項。“-少,但是更好 一生短暫,小時候每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很希望能快點長大,但在某個年齡點後,就會突然發現時間流逝地飛快,好像常常來不及做些什麼,一天就過去了
Thumbnail
這裡有一個杯子裝著半杯水,你的第一個想法是:還有半杯?還是只剩半杯?這個故事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以前都勸導所有人要看相光明面,看看我們手中還剩下的,人生多風光明媚,但這樣反而會坐吃山空,半杯水終究會喝光的,所以今天來分享三步驟邁向成功的另類思考法。
Thumbnail
人生有時要往前衝、有時要往後退;有進有退的平衡最好。
我不想再成為「過度得體」或「中庸之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