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退休只想過爽日子?小心早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退休至今一個多月,診所繁瑣的收尾事項仍在進行中,但我的方格子個人頁面已經產出十多篇文章、近兩萬字。幾位親友私下問我:都已經退休了,為什麼不好好休息,非得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其實,除了創作、傳達理念原本就是我的人生目標與志業以外,另一個更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原因則是:退休以後如果「過太爽」,很容易罹患生理或心理疾病,甚至還會早死!

以下引用自陳豐偉醫師〈較早退休,可能換來提早死亡與大腦變呆變慢〉的一段文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閱讀全文:
學者認為,一個「不費力」(undemanding)的生活環境,就無法抵禦、或甚至會加快某些大腦功能的退化...(中略)...學者引用經濟學「人力資源」(human capital)理論解釋,「真的有用到大腦」,才會讓我們的大腦繼續把資源投資在腦神經細胞的儲存能力與執行速度。退休後不需承擔責任、或工作時有待退心態(on-the-job retirement),我們的大腦就往熄燈打烊準備了。

接下來我要進一步衍申說明,退休之後如果能維持「適當的壓力」,會讓身心更健康。這就得提到「毒物興奮效應」(hormesis)這個名詞。
危害健康之物也能幫助長壽?淺談「毒物興奮效應」〉這篇文章可以提供必要的入門知識,在此只先節錄幾個重點。

「毒物興奮效應」其實已經被提出幾百年了,只是近代研究工具與方法的發展,使科學家有辦法加以印證。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說明「毒物興奮效應」:許多傷害我們的東西,也可以對我們產生益處,關鍵就在「劑量」高低。
其關鍵原理就是,所有生物都有「自我修復」機制。如果身體遭受傷害,生物會產生相應的保護和防禦機制,而且不僅是修復「已經」產生的損傷,還能「預作準備」以應付將來的損傷。然而如果傷害的程度(劑量)太高,則會超過負荷,進而對身體產生破壞。

以下三項是很容易理解,也最常用來說明「毒物興奮效應」的例子(註):

一、藥物
任何能治療疾病的西藥,只要服用劑量太高,反而會變成「毒物」。
倒過來說,很多中草藥本身就有毒性,但如果在中醫師審慎處方下低劑量服用,反而對某些疾病有治療效果。以下這篇論文出自我的母校中國醫藥大學,對中草藥毒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中草藥毒副作用之認識〉。

二、節食
吃太少會熱量不足、營養不良,甚至會餓死,但適當的「飢餓」反而有助於身體健康,甚至能延長壽命。近年來風行的「168間歇性斷食」,與「毒物興奮效應」也有關係。透過斷食、限制熱量,在體內引發毒物興奮效應,促進細胞更新,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代謝能力,這些身體反應都有益健康。

三、運動
運動對身體來說其實是巨大的負荷,不管是對心(心跳加快)、肺(喘不過氣)、肌肉(疲勞酸痛)皆然。但是由於「毒物興奮效應」,使身體產生代償機制(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自由基」),進而帶來益處。

最重要關鍵來了:「毒物興奮效應」的概念不只可以運用在「生理」方面,也能套用到「心理」方面。
最容易理解的實例就是:一個學生如果完全沒有壓力,讀書效率不可能太好。不論壓力來自父母(的處罰)、自己自尊面子)、同儕(的較勁)、心儀另一半(的眼光),如果處於「適度」壓力狀態下,就能提高表現。但如果壓力太大、超過負荷,則會帶來負面影響,反而降低效率。

前文提過,退休之後如果能維持「適度壓力」,會讓身心更健康。但是具體而言該怎麼做呢?
陳豐偉醫師的建議是繼續「兼職」從事原本的工作。重點不是為了賺錢謀生,而是為了讓頭腦維持運作。

我再補充一個可行策略:做喜歡做的事,或者學習想學的新事物,不過重點是要處於「適度壓力」狀態下,而非輕輕鬆鬆、懶懶散散的愛做不做。

  • 對學語文有興趣,很好。但如果只是興致來了就買本書來讀讀,沒心情時就好幾天完全不碰,那對身心健康益處不大(尤其是大家最在意、最擔心的腦力退化)。最好是報名參加老師會指定作業、還要上台發表的課程,給自己帶來適度壓力,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 我向來對寫作有興趣,對傳達理念有熱忱,所以不管何時退休,本來就必然會做這些事。但如果沒有給自己適度壓力,想寫就寫、想偷懶就擺爛幾天,那就真的會應驗「提早死亡與大腦變呆變慢」。因此我採取的策略就是加入〈方格子〉作者群,並且採取「收費訂閱制」,承諾每月至少發表8~10篇文章、20000字。如此一來,因為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心甘情願,又因為有適度壓力督促,所以必須動腦、動筆,無法偷懶,也才能避免提早退休後身心狀態急速退化的惡果。

至於何謂「適度壓力」?這又是另一個主題了。日子還很長,將來的文章中一定會常常談到這個概念,敬請拭目以待!

註:陳豐偉醫師的另一篇公開文章〈三溫暖烤箱(芬蘭式桑拿)對健康與長壽的重大影響〉,也有探討「毒物興奮效應」,建議讀者順便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21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3/01/04
本文既是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累積後的有感而發,更是希望提供台灣父母們一些參考。因為這樣的教養模式在東方社會很常見,台灣更是不遑多讓。 ★刀子口 最大特色就是「以責罵代替理解」、「以嘲諷代替鼓勵」。 責罵,因為這是最直接、最省事的問題處理方式。不需要花時間分析為何犯錯,不需要花心思了解子女內心的困
Thumbnail
2023/01/04
本文既是20年身心科醫師經驗累積後的有感而發,更是希望提供台灣父母們一些參考。因為這樣的教養模式在東方社會很常見,台灣更是不遑多讓。 ★刀子口 最大特色就是「以責罵代替理解」、「以嘲諷代替鼓勵」。 責罵,因為這是最直接、最省事的問題處理方式。不需要花時間分析為何犯錯,不需要花心思了解子女內心的困
Thumbnail
2022/08/03
前幾週的〈為什麼人們喜歡攻擊不同陣營者?因為會覺得「很爽」!〉一文獲得廣泛關注,文中我曾談到: 即使不是基於這些負面情緒而攻擊對方,光是「爽」這樣的正面情緒,也能驅動人類攻擊敵對陣營。這不就表示即使努力讓雙方放下痛恨、仇怨,效果也很有限?
Thumbnail
2022/08/03
前幾週的〈為什麼人們喜歡攻擊不同陣營者?因為會覺得「很爽」!〉一文獲得廣泛關注,文中我曾談到: 即使不是基於這些負面情緒而攻擊對方,光是「爽」這樣的正面情緒,也能驅動人類攻擊敵對陣營。這不就表示即使努力讓雙方放下痛恨、仇怨,效果也很有限?
Thumbnail
2022/06/22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Thumbnail
2022/06/22
在前幾週〈懂得「示弱」能讓你更受歡迎〉一文中,我曾提到近年來心理學界關注與強調的「情緒表達」(emotionally expression)概念: 然而,「情緒表達」說來簡單,真要實行卻不是那麼容易。究竟該如何學會恰當的「情緒表達」?今天就為大家細說分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書名: 幸齡人生70開始 如果你能活到八十歲,你如何想像你的晚年樣貌?是健康的接受自然老化?還是因病無法自我照顧卻死不了?
Thumbnail
書名: 幸齡人生70開始 如果你能活到八十歲,你如何想像你的晚年樣貌?是健康的接受自然老化?還是因病無法自我照顧卻死不了?
Thumbnail
啊!那個沒辦法養家,好好讀書比較有用 穩定工作,把這個當副業或是興趣就好
Thumbnail
啊!那個沒辦法養家,好好讀書比較有用 穩定工作,把這個當副業或是興趣就好
Thumbnail
今天要來與大家分享一本好書 < 多巴胺國度 >。 人的一生有很多方面都需要取得平衡,若失去平衡就可能迎來失序的局面。 舉凡,生活上的「工作」與「家庭」,情緒上的「快樂」與「悲傷」;財務上的「開源」與「節流」.........
Thumbnail
今天要來與大家分享一本好書 < 多巴胺國度 >。 人的一生有很多方面都需要取得平衡,若失去平衡就可能迎來失序的局面。 舉凡,生活上的「工作」與「家庭」,情緒上的「快樂」與「悲傷」;財務上的「開源」與「節流」.........
Thumbnail
醫學會進步,我也會進步。 一次一小步,回頭看我已經走出了一條路。 說在前面: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因為工作壓力失眠、飲食失調,後來被診斷為焦慮症、憂鬱症的患者,在為個人的職業倦怠和過勞找解方的紀錄,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新的啟發。(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先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Thumbnail
醫學會進步,我也會進步。 一次一小步,回頭看我已經走出了一條路。 說在前面: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因為工作壓力失眠、飲食失調,後來被診斷為焦慮症、憂鬱症的患者,在為個人的職業倦怠和過勞找解方的紀錄,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新的啟發。(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先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每日既定的行程中,覺得身心疲憊,也不是說這樣過下去有多不好,但卻有心累感。 心累不同於身體的疲憊,身體累時,一場舒適有品質的睡眠,就能恢復精神奕奕的神采。 但是心累卻像是慢性毒素,好像讓人失去活力,悶悶鬱鬱無法開展,也失去了動力與興致。 一個人,如果在日常中已感到心累,那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每日既定的行程中,覺得身心疲憊,也不是說這樣過下去有多不好,但卻有心累感。 心累不同於身體的疲憊,身體累時,一場舒適有品質的睡眠,就能恢復精神奕奕的神采。 但是心累卻像是慢性毒素,好像讓人失去活力,悶悶鬱鬱無法開展,也失去了動力與興致。 一個人,如果在日常中已感到心累,那
Thumbnail
休息一點也不罪惡,更拼命也不會更成功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 在書桌前拼命想解一道題,就是解不開,然後在洗澡時順便解開了。 程式有 bug 就是找不到,外面喝口茶,回座位一下就找到了。 文章怎麼改就是有幾句不滿意,吃飯時突然想到了。 為什麼會這樣 ? 因為當壓力太大的時候,要靠意志力來撐,一個人被
Thumbnail
休息一點也不罪惡,更拼命也不會更成功 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 : 在書桌前拼命想解一道題,就是解不開,然後在洗澡時順便解開了。 程式有 bug 就是找不到,外面喝口茶,回座位一下就找到了。 文章怎麼改就是有幾句不滿意,吃飯時突然想到了。 為什麼會這樣 ? 因為當壓力太大的時候,要靠意志力來撐,一個人被
Thumbnail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Thumbnail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Thumbnail
現代人雖然看似衣食無缺,心理問題也逐漸放大,可能受到環境競爭的影響,或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告訴自己一定要很拚,因此會一直push自己不斷往前,很怕我一旦懈怠就會被社會淘汰。但真的是這樣嗎? 看著待辦事項,一方面有種「我完成很多事情」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心裡也帶出一種「心好累」的疲憊感。
Thumbnail
現代人雖然看似衣食無缺,心理問題也逐漸放大,可能受到環境競爭的影響,或小時候家裡沒什麼錢告訴自己一定要很拚,因此會一直push自己不斷往前,很怕我一旦懈怠就會被社會淘汰。但真的是這樣嗎? 看著待辦事項,一方面有種「我完成很多事情」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心裡也帶出一種「心好累」的疲憊感。
Thumbnail
許多人抱怨生活忙碌,缺乏可以自由運用的空閒時間,因而感到生活壓力大、心情不愉快。離退休很遠的希望休一段長假,即將退休者則期盼「好日子」趕快到來,理由幾乎都是「有許多不受限制的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究竟這樣的期待是否合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心理學研究怎麼說。
Thumbnail
許多人抱怨生活忙碌,缺乏可以自由運用的空閒時間,因而感到生活壓力大、心情不愉快。離退休很遠的希望休一段長假,即將退休者則期盼「好日子」趕快到來,理由幾乎都是「有許多不受限制的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究竟這樣的期待是否合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新心理學研究怎麼說。
Thumbnail
退休一個多月,診所繁瑣的收尾仍在進行中,但我的方格子頁面已經產出十多篇文章、近兩萬字。幾位親友私下問我:都已經退休了為什麼不好好休息,非得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其實,除了創作、傳達理念原本就是我的人生目標,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退休以後如果「過太爽」,很容易罹很容易罹患生理或心理疾病,甚至還會早死?
Thumbnail
退休一個多月,診所繁瑣的收尾仍在進行中,但我的方格子頁面已經產出十多篇文章、近兩萬字。幾位親友私下問我:都已經退休了為什麼不好好休息,非得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其實,除了創作、傳達理念原本就是我的人生目標,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退休以後如果「過太爽」,很容易罹很容易罹患生理或心理疾病,甚至還會早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