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三天兩夜的營隊,走入內心

擔任青少年營隊的隊輔,基本上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都需要先做到!
擔任青少年營隊的隊輔,基本上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都需要先做到!
2006年6月底,我正式離開醫療體系,放下職能治療師的身份,到台北都市人基金會擔任隊輔。
除了好奇自己除了當職能治療師之外,還能當什麼?也很好奇,不在職能治療師管轄範圍的青少年們(卻是我許多住院個案年輕時的樣子),能透過什麼方式,讓他們不進醫院、不進監獄,好好地生活著?!
六月底才體驗的輔導員訓練營,還來不及好好紀錄,就離開了舒適的嘉南療養院生活圈,兵荒馬亂兼狼狽的從台南搬到台北生活。七月初迎接了第一個挑戰,帶法務部三天兩夜的營隊,對象是五所國中高關懷班的孩子。 其實我內心是惶恐的,因為很久沒跟活潑好動、不適應一般體制的孩子互動啊!擔心自己太嚴肅…無法融入…無法靠近…。 和孩子們一同經歷了設計良好的體驗教育活動、低空體驗、溯溪、攀岩、高空蔓藤路,我竟然開始扮演起搞笑的角色?!和孩子在笑聲中互動,好像回到了國中時期的我,和一群重義氣、愛逞強、不喜歡唸書的的朋友,一塊在路邊聊天打屁。 營隊第二天晚會我們哥姐上演了”你很特別”短劇,大夥圍圈唱歌,唱到”謝謝你”那首歌,我竟然破功狂哭! 「謝謝你…給我夢想…讓我去追;謝謝你…給我天空…讓我去飛;謝謝你…給我時間…還有機會;謝謝你…接納我的虛偽…」歌詞迅速進入腦袋直衝心門,讓我想起,我到底為了什麼辭職來到這裡,和這群特別的孩子相遇。 在這裡,可以不像以前顧慮醫療上的醫病關係,要小心不能太靠近、小心移情;在這裡,我可以給無限多次的擁抱,當孩子們需要的時候;在這裡,我就是大姐姐,我的肩膀就是依靠。 短短三天認識不深,陪伴也不夠多,我仍深深相信,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三天兩夜花絮...
【教導vs.引導】
這令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一天,終於到來…「小隊員來囉~」實在不知道怎麼開始聊天的我,在走廊徘徊了兩三趟...
『孩子會不會不喜歡我呢?』
『我會看到什麼眼神呢?』
『我會不會不喜歡他們呢?』
我不斷的走來走去喬裝忙碌,看看哪裡需要協助,後來需要幫忙的都忙完了,還是得硬著頭皮前往餐廳。映入眼簾的是一群超級年輕的孩子,兩桌在打撲克牌,一桌安靜的看著營隊手冊「超能晶片」。
我先走到安靜桌,試圖聊聊了為什麼來營隊,還沒聊到就聽到隔壁桌傳來伏地挺身的鼓躁聲?原來是學員打牌輸了,需要做伏地挺身當做處罰,剩幾張牌就要做幾下!不知怎麼著,我瞬間移動到打牌桌,跟孩子PK,然後剩六張,做了六下伏地挺身。就這樣距離近了些,害怕少了些。
開訓後,開始相見歡「超人過招」,各小隊帶開,這時體會到「凡事起頭難」。一開始的「check in」看出孩子的生疏,而後的「變形心臟病」稍稍有點樂趣,但愛睏的小隊員一直在狀況外@@
我們哥姐繼續用活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搶救地球」首次將小隊聚集起來,有的展現領導才能、有的活潑話多、有的沉靜內斂,有的習慣膩在一起、有的還是狀況外、有的則開始投入。在“地球”離開表面後,八位小隊員都很專注!果然遊戲能讓人認真,認真的完成、認真的玩、也無形的縮短了距離。
接著進行的「搶救鞋子大作戰」則讓我意識到,我似乎對於孩子還是會不自覺的用教導、指正,而不是引導、給予空間思考、給予彈性變通;其間出現好多「不對不對」、「不可以」的介入語言;孩子們也被這些眾多的「建議」綑綁,無法盡情的玩,因為怎麼做、怎麼錯,而這「錯」卻是我們大人所定義所框架的。
當時我的腦袋浮現了「我只想讓孩子們開心的玩」,不是說好這裡不是體制內的另一個學校嗎?是該換個氛圍了!我們哥姐討論後,達成共識,決定嘗試在遊戲中去除教導指正,採用體驗試引導。
【從陌生到專注】
下午第一個遊戲信任起立-「超人再起」,咱們第二小隊沒有挑戰成功,過程出現玩笑話,說是因為有學員體重太重,引導討論後,小隊漸漸能包容與接受,不再針對個人,此時開始有隊員自願擔任主要支持者。
接著是呼拉圈任務:第一個任務:隊員們必須要手牽手圍一圈,傳遞兩個大小不同的呼拉圈;第二個任務:兩位手拿呼拉圈,其他隊友鑽過呼拉圈,不能碰到,碰到就『歐伊歐伊』重頭開始。
遊戲中看到隊員的細膩與服務精神、靈活身軀、雖然不敢但仍舊嘗試、積極的態度,我們多了歡笑少了距離。分享時,請隊員們回想印象最深刻的畫面以及想讚美誰,這群青少年開始溫柔良性的互動,哥姐接續送出了「服務」、「熱情」、「合作」、「包容」的勳章。
「終極密碼戰-連續拍打1到30的地墊」,一次只能一個肢體進入電網!果然「速度」會帶動「專注」,小隊開始合作、分配、溝通、投入。70秒→50秒→30秒→27秒→23秒→20秒!每個人貢獻出奔跑、支持、衝勁、提出建議、投入參與、笑容。
隨著小隊成員彼此熟悉,我們哥姐的引導語越來越少,最後挑戰活動說明完規則,就全部交給小隊自己討論,在充分的活動體驗後,進入到非常重要的「公約」環節,我們討論了「面對恐懼」,女生的「害怕」以及男生的「害怕表達害怕」,也討論到尊重、包容、義氣、表達、接納,這些元素影響著後來兩天的每一個活動。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沒有辦法預設立場,也無法加進他們尚未理解的價值,需要跟隨團隊的FLOW走,以他們目前所重視的價值開始,形塑他們心目中的團隊。
【嬉鬧vs.認真】
因為第二天即將進入溯溪體驗 ,若團隊沒有共識或無法互相確保,會造成危險。於是下午開始的體驗活動,開始著重公約中的價值展現,漸漸收起嬉笑的面容,塑造認真及謹慎的態度與氛圍。
低低空考驗-「信心東倒西歪」(開始稍微離開地球表面,增加一些認知上的風險),這是初步的信任考驗,一開始孩子仍舊嬉笑,讓中間挑戰的夥伴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沒有人自願要進入圈圈當中;此時我自願擔任第一位,儘管緊張,仍願意冒險把自己交託給孩子,不慎跌到了的後果,是我自己能夠接受的。
如果真的因為隊員嘻笑而跌落了,這歷程能讓隊員開始認真起來,那麼痛一下也是值得的!
好在隊員們的嬉笑漸漸減少,如預期地認真了起來。
接著進入到低空體驗-「生命階梯」,一樣由我擔任第一位示範者,這次離地面更遠,只要有人鬆手,我遭受的墜地撞擊會更嚴重;風險提高,大家的專注跟投入也提高,看著大家認真謹慎的面容,我知道這群孩子已經準備好確保彼此的生命了。
(三天兩夜的冒險,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