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路得記》團團轉——從導航到迷航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第一章中,出現最多的「關鍵字」,即是שׁוּב 。英譯為 return,中譯為「回」(回去、回家、回到)。僅管שׁוּב 也是舊約中很重要的詞,但光在《路得記》第一章就出現了12次(採和合本修訂版)——包括
1:6 (要從摩押地「回去」)、
1:7(上路「回」猶大地去)、
1:8(你們各自「回」娘家去吧)、
1:10(我們要與你一同「回」你的百姓)、
1:11(回去吧!)、
1:12(回去吧)、
1:15(你嫂嫂已經「回」她的百姓、跟你嫂嫂「回去」吧)、
1:16(「轉去」不跟隨你)、
1:21(耶和華使我空空地「回來」)、
1:22(拿俄米跟她的媳婦摩押女子路得「回來」、路得從摩押地「回來」。以上這節是我自譯。此句要用希伯來原文才看得出שׁוּב 出現二次)。
雖然這些回去、轉去、回來的動詞,指的是地理位置的移動,但同時也指向「關係」的「變動」。
敘事一開始,就界定了各種故事一開始,界定了各種穩固的關係——夫妻、母子、兄弟、妯娌、婆媳。二千年前,移動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要付出的代價可能也很高,那是要賭上性命跟財產的。沒什麼生死攸關的事的話,誰想遷移?因為饑荒,所以以利米勒帶著一家人暫時移居到摩押國。此時的移動雖然艱苦,但穩固的關係確保了某種安全「導航」。這種穩固的關係,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艘堅固的船,確保了航行中的安全(因此我用了「導航」的比喻)。
不過,饑荒就已經給出了暗示。許多詮釋會說,這暗喻著死亡(若把瑪倫和基連的名字的意思考慮進來,確實可以如此詮釋)。但最近讀著Glenn Albrecht的 Earth Emotions時,他提到自然(Nature)的變遷,是深深影響/牽連人類的內在情緒反應。比如說,當自然資源缺乏時,人類間的貪婪、嫉妒等感受就會出現。所以,也許饑荒的暗示,是指出了自然變遷與人類關係的相互作用力。換言之,是提醒了我們,環境的一切是如何像「紐帶」(tie),是如蜘蛛網般的彼此黏著,人類並不是一種「外於」「自然」的存在(因此對於生態「管理者」的說法,我最近的立場倒是變動很多)。
為什麼現在突然會想談「關係」?仔細想想,僅管讀了很多關於「社會結構如何影響人的生存」,「關係」這個概念,卻很少浮現在我的思緒中。過去處理的,仍然是偏向「如何成為主體」這件事,白話來說,就是「我」如何成為或實現某種「我」。在這種思考的過程中(思考「主體化」、「自主性」),我的眼光往往只專注在個體,彷彿個體是各自處在真空狀態中,彼此如同宇宙相隔數萬光年的單一星球(甚至沒有星系!),又或是所以個體,是培養皿中生成出來的東西。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Abun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70會員
    165內容數
    從神學連接繪本、文學、哲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世紀〉中也有一個「柱」,但往往被詮釋成因為背逆天使/上帝的命令,而遭到的懲罰。對,就是羅得的妻子。當時所多瑪和蛾摩拉即將被滅城,天使命令羅得帶著妻子跟女兒們逃命,並且不可回頭看(19:17)。耶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至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所有人口,以及長在地上的一切植物,都毀滅了
    人擁有很複雜的形狀,不是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但過去我常常會不自覺的把形狀分成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直到現在才意識到:那是因為在我的視窗裡,只有這樣子的形狀。而若我只以為世界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那麼讀起《路得記》,就會滿頭問號,硬想掰直。
    沒有死去的,終究被性慾所驅趕。當我們能夠辨識出那些深深淺淺的傷口後面,是對連結/愛的渴望,才會慢慢意識到,為了抵達那個愛的地方,有哪些傷口是必須要修復的,把埋藏的地雷小心翼翼的一一拆除。「長大需要愛。如果你走運,那樣的愛會在往後的生命中到來。如果你走運,就不會朝你愛的臉頰揮拳」。
    在路得記第4章第4節,波阿斯對著有第一行使贖回權的某至親說,「我想我應該向你說清楚:你可以買那塊地」。接著一直到第10節,就一直圍繞在買/不買、贖回的主題。以前我都會直接快速掃過的經節(自己面壁思過),沒想到祕密藏在「買」(קָנָה)這個詞。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終究不可能「沒有關係」,人絕無可能「孤獨」的活著——無論那讓人「有關係」而「不成為孤獨」的,是人或非人皆可。而人,身為受造物的一員,也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不僅是上帝與我們建立了關係,我們也同樣被安置在這一切受造的關係之中,因而彼此連結。
    年輕的馬利亞,若在童話裡,就是「新的女性象徵要長出來了」,來取代(或接續)那個「年老」的、無法再更新的精神性。而年輕的馬利亞,精神上來看,正是那個還沒成為「皇后」(THE Mary)前的「公主」原型。
    〈創世紀〉中也有一個「柱」,但往往被詮釋成因為背逆天使/上帝的命令,而遭到的懲罰。對,就是羅得的妻子。當時所多瑪和蛾摩拉即將被滅城,天使命令羅得帶著妻子跟女兒們逃命,並且不可回頭看(19:17)。耶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降至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所有人口,以及長在地上的一切植物,都毀滅了
    人擁有很複雜的形狀,不是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但過去我常常會不自覺的把形狀分成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直到現在才意識到:那是因為在我的視窗裡,只有這樣子的形狀。而若我只以為世界只有三角形或正方形(,那麼讀起《路得記》,就會滿頭問號,硬想掰直。
    沒有死去的,終究被性慾所驅趕。當我們能夠辨識出那些深深淺淺的傷口後面,是對連結/愛的渴望,才會慢慢意識到,為了抵達那個愛的地方,有哪些傷口是必須要修復的,把埋藏的地雷小心翼翼的一一拆除。「長大需要愛。如果你走運,那樣的愛會在往後的生命中到來。如果你走運,就不會朝你愛的臉頰揮拳」。
    在路得記第4章第4節,波阿斯對著有第一行使贖回權的某至親說,「我想我應該向你說清楚:你可以買那塊地」。接著一直到第10節,就一直圍繞在買/不買、贖回的主題。以前我都會直接快速掃過的經節(自己面壁思過),沒想到祕密藏在「買」(קָנָה)這個詞。
    也許我們必須承認,生命終究不可能「沒有關係」,人絕無可能「孤獨」的活著——無論那讓人「有關係」而「不成為孤獨」的,是人或非人皆可。而人,身為受造物的一員,也在這個命名的過程中,不僅是上帝與我們建立了關係,我們也同樣被安置在這一切受造的關係之中,因而彼此連結。
    年輕的馬利亞,若在童話裡,就是「新的女性象徵要長出來了」,來取代(或接續)那個「年老」的、無法再更新的精神性。而年輕的馬利亞,精神上來看,正是那個還沒成為「皇后」(THE Mary)前的「公主」原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神在平凡的日子拜訪亞伯拉罕,這段寶貴的經歷強調了神與人的親密互動,以及亞伯拉罕信心和順服的表現。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考驗後,神加速了應許的實現,啟示亞伯拉罕成為神的朋友,展現了信仰的力量和生命改變的價值。全文探討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與神的同在和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地特三等作文題目,並提供每個題目的具體內容和提點。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處不來的關係... 不確定是否要與某人發展一段關係... 很猶豫是否要結束一段關係... 為什麼是我要改變 不是對方? 關於靈魂伴侶?... 其實任何關係都沒有絕對 每段關係都可以由挑戰轉化為和諧 由平衡變成棘手 完全取決於個人如何看待 有想整理清楚的關係、更了解的人、期盼某種關係 讓米雅協助你
    第一部: 與時賽跑,回到未來,馬蒂破壞,父母姻緣,因果更替,結局可怕。 穿越時空,改變過去,布朗助力,友誼堅定,未來改寫,命運驚奇。 第二部: 因果循環,可怕畢夫,洞悉樂透,成大滿貫,母親大人,改嫁疑雲。 時空交錯,機智馬蒂,阻止未來,還原平衡,博士相伴,友情永存。 第三部: 為上古爭
    Thumbnail
    我們願意思考自己目前正在跟隨的對象,值得我們的忠誠嗎?
    Thumbnail
    藉由對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和短文《河的第三條岸》的阅读,呈現中年叛逆及人類對自由的渴望。我反思了現代生活的困境,以及對原始野性與靈魂自由的追求。通過對主角斯特里克蘭德與父親逃離現世的解讀,揭示人在社會規訓下的掙扎與真實需求。每個人至少要有一次意義深遠的逃離,因為逃離正是奔赴。
    Thumbnail
    文章探討聖經中羅得的故事及其意義。羅得是亞伯拉罕的姪兒,雖有機會跟隨神,卻因被動和自私而逐漸墮落。他選擇居住在罪惡之城所多瑪,最終遭遇悲慘結局。然而,使徒彼得仍稱他為義人,顯示神的憐憫。文章警戒信徒不要輕忽神的救恩,應主動追求神,避免像羅得一樣失敗,以免在千年國遭受管教。最後勉勵信徒要警醒,堅持信仰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神在平凡的日子拜訪亞伯拉罕,這段寶貴的經歷強調了神與人的親密互動,以及亞伯拉罕信心和順服的表現。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和考驗後,神加速了應許的實現,啟示亞伯拉罕成為神的朋友,展現了信仰的力量和生命改變的價值。全文探討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體驗與神的同在和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個文章提供了多年的地特三等作文題目,並提供每個題目的具體內容和提點。
    Thumbnail
    聖經經文:撒母耳記上22章1~3節「大衛離開那裏,逃到亞杜蘭洞。他的兄弟和他父親全家聽見了,都下到他那裏去。凡生活窘迫的、欠債的、心裏苦惱的都聚集到大衛那裏,他就作他們的領袖,跟隨他的約有四百人。大衛從那裏往摩押的米斯巴去,對摩押王說:「請你讓我父母搬來,跟你們在一起,等我知道上帝要為我怎樣做。」」
    Thumbnail
    被稱為「離別的一族」的長壽種伊歐夫人,外表從青少年時期便停止生長。某天,梅薩蒂軍進攻族地,伊歐夫人就此死散流離,而少女瑪琪亞因此開始了無止盡的流浪。她在途中撿到一名襁褓中的孤兒。四季流轉,艾瑞爾抽長為少年,瑪琪亞卻依舊是少女模樣,在動盪的時代與心緒裡,他們相處的時光因而逐漸生變,再度面臨漫長的別離…
    Thumbnail
    處不來的關係... 不確定是否要與某人發展一段關係... 很猶豫是否要結束一段關係... 為什麼是我要改變 不是對方? 關於靈魂伴侶?... 其實任何關係都沒有絕對 每段關係都可以由挑戰轉化為和諧 由平衡變成棘手 完全取決於個人如何看待 有想整理清楚的關係、更了解的人、期盼某種關係 讓米雅協助你
    第一部: 與時賽跑,回到未來,馬蒂破壞,父母姻緣,因果更替,結局可怕。 穿越時空,改變過去,布朗助力,友誼堅定,未來改寫,命運驚奇。 第二部: 因果循環,可怕畢夫,洞悉樂透,成大滿貫,母親大人,改嫁疑雲。 時空交錯,機智馬蒂,阻止未來,還原平衡,博士相伴,友情永存。 第三部: 為上古爭
    Thumbnail
    我們願意思考自己目前正在跟隨的對象,值得我們的忠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