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導向,國語文教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轉載關鍵評論網
說到新課綱上路後最夯的教育詞彙「素養」,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現在古文都不學、國學常識也不教,教素養,不教能力!
數不清聽過多少人這麼說。坊間廣告傳單上幾乎都印著「素養」兩個字,口號滿天飛,但素養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在大家心裡,素養跟能力會是相對的?繼上次閱讀《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對教育目標和方法的思考,這次要更深入討論國語文教學「素養」到底是什麼。
近年新課綱推行,對考試命題的相關討論熱烈,看到有如法國大考的哲學性題目時,往往會羨慕這樣的考法更著重思維訓練的深度。這時候,不如回歸到我們對教育本質的思索,本篇綜合閱讀《思辨是我們的義務:那些瑞典老師教我的事》後,對照台灣教育得到的啟發。

素養是以學習者為主體

關於「素養」一詞,參見教育部定義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局限於學科知識及技能,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
素養更強調教學如何應用於生活,也就是所謂「帶著走的能力」。目標在培養學生自發、互動、共好的能力,又提出這三面向:
  • 自主行動:個人是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選擇適當的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
  • 溝通互動:學習者能廣泛且妥善運用各種工具,包括物質工具(如人造物、科技及資訊等)和社會文化工具(如語言、文字及符號等),與他人及環境能有良好且有效的互動,並具備藝術涵養與生活美感。
  • 社會參與:學習者處在彼此緊密連結的地球村,需要學習處理社會的多元性,以參與行動與他人或群體建立適切的合作模式與人際關係。
如果從以上歸納共通的精神就是:以「學習者」為主體,多方地探索與學習,重點不在灌輸內容本身,而是引導學習者建立自己系統性的思維能力,可以自己找到工具與方法去解決知識與生活面的各種問題。
以國文教學而言,把課文中所有字句、國學常識與補充資料鉅細靡遺講解一次,還不算是已達到素養教學。但如果教會了學生解讀文本的方法,讓他學習到的知識可以遷移到往後的閱讀上,不只是學了這一課而已,就是素養。這裡就有個悖論,前者的作法由於老師要講解的資訊非常大量,會感覺好像聽到很多內容、老師也很認真,怎麼就不符合素養呢?素養強調的,是以學習者為主體,避免學習者被動地陷入單向收聽,而無法學習遷移。
既然最終目的是與未來社會接軌,生活化和新創思維都是所需的,更關鍵的是如何培養「系統性思維」的能力。過去教學時老師就已經會為學生搭建鷹架(指學生在學習一項新的概念或技能時,透過提供足夠的支援來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準備),而素養導向要搭建的教學鷹架,是更進一步為學生「搭建學習的方法」。

國語文教育,怎麼教素養?

要特別澄清,回到一開始的話題,很多人對現今素養的印象是「不教能力」,那是因為過去對能力的定義偏重記憶型內容,覺得這些如果都不學,這學科不就沒內容了?
事實上,剛才提到印象中國文課的注釋、國學常識、時代背景以及讀懂所有字句等,並沒有不教,只是不再視為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新課綱趨勢下,素養教學依然會需要這些背景知識,只是退到輔助的位置——學生了解這些資訊是為了更進一步組織思考,看見更深的東西。因此需不需要全背誦下來、哪些資訊應該在什麼時候出現,最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就需要進一步規劃,不是為記憶而記憶,像大考中心多年前就已表示過度強調課文默寫背離大考趨勢囉。這是時代趨勢,目前教學對「能力」的定義轉變了,而素養也絕對沒有比較「簡單」,要建立更深層的思維運作習慣,談何容易?
即便教學時補充的資訊量看起來降低,教的東西卻沒有變少,只是轉移了。但如果能因此引導往更深層的能力邁進,學科地位反而能被突顯(已經數不清聽過多少學生說「國文就是靠翻譯跟背多分」,國文老師眼神死),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扮演的位置也更重要──教師是搭建學習鷹架的人,好的鷹架可以帶出重要的能力。
回到「能力」這個討論,素養導向定義的國語文能力究竟是什麼?大考中心曾給出這樣的回應:
就國語文教學而言,教材只是學習的媒介之一,而能從教材習得運用國語文知識的能力以及涵育文學、文化的素養,才是國語文教育的核心。
以新課綱看中的國文寫作測驗來說,有「知性的統整判斷」和「情意的感受抒發」,明確提出目標
  1. 語文運用能力:注重人文與自然、理性與感性、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2. 情境化命題:貼近生活經驗,切合社會脈動
  3. 系統理解與創造抒發:強調分析推論、感知發想與多元思考
細看這些內容其實都沒有違背國文科過去的教學範疇,只是這裡把最終要通向的目標說得更清楚了,文本分析/解讀是訓練思維,感性寫作偏重同理而非審美,知性則強調邏輯思辨、說出觀點,都是希望在這個資訊量爆炸的時代擁有清醒的判斷,驅動系統化思考的能力。
國語文教學,應該面向世界。放眼望去各國趨勢皆已不再強調記誦很多,而是擁有活用知識的能力,我們的人才培育方向自然也需要與時代接軌。世界的邏輯由語言組成,清楚語言的規則,便能掌握世界的規則。

素養的教學現場觀察

雖然趨勢明確,在學校推行時仍然有許多限制。比如素養強調情境,但特色課程並不只是開出有趣的課,而要系統性規劃,但師培系統過去並沒有關於特色課程的整合訓練,加之長期填鴨之下許多學生的學習胃口已被養壞,平時又課業繁重,難以再分出心力去應對特色課程或彈性學習。舉例來說,大學端教授相當重視的小論文寫作,我過去在高中處理選課業務時,就觀察到這類「看起來很硬」的課程很少人想點選,輕鬆的課則大爆滿,這樣的回饋自然會反向影響教師開課品質。
平時教寫作或思考的引導時,也依然會遇到求速成的學生家長,之前就被問過可不可以多補充背了就能拿A的名言佳句,或是教可以套用所有題型的萬用結構(如果有的話我也很想知道),這樣的觀念已不合時宜。
「更新」這件事之於學校其實需要很長的歷程。新課綱推行時亂成一團,但為了達到漸進式的改變,其實已延緩兩年才上路,即便如此仍有朋友抱怨他的學校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動作。另外,諸如校訂必修等都需要再三討論,又或強調合作協同,甚至跨科的設計,但每位老師對「目標」的想法都不一致,不容易凝聚共識。
這些都是現場實際存在的限制,而這些年也看到有創新思維的老師一直都在這條路上努力著,比如科內教師自動組織、動員一起設計課程,主動參加跨校的共備等,改變一直都在發生,但師生、家長甚至社會共識的凝聚確實還有一段路要走。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學需要很多心力投入,以及釋放更多空間讓學生「長出自己的模樣」,或許最需要的是,我們對教與學的想像能夠更開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43內容數
一點教學觀點和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的閱讀重結果,未來的閱讀重思考;重結果的測驗,以選擇題呈現,重思考的測驗,期待學生以文字表述觀點。教師在鼓勵學生閱讀之餘,亦應考核學生的文字產出能力,方能真正落實108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達成「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之目標。
今後,想以此為基礎,針對自己所處的菲律賓華語教學現場,做一個通盤的檢討,但我不打算以一個教師的角度去探究這個理論在中文教學時的應用,而是轉由學生學習的方向來切入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蘇偉銓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並強調「適性揚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並提出數位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趨勢。文章深入探討「適性揚才」在未來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所需的教育調整。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詞{寫作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要用「養」的!}很合我的想法。所以的「養」是要慢慢培養,無法急就章,不是用「教」,用套「公式」的。 . 為什麼呢? 1.坊間作文補習班教「作文公式」,讓孩子去套公式,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這是短視的作法,即便是會考或學測也佔不到便宜。「千篇一律」無法
談談體育課教學 作者:廖勇潭   日前上了一門“陳善德老師”教育品質管理的課。他以系統思考的方式得出,在國民教育中,體適能應擺在較教育目標的最優先順序,個人深感認同。國民的體適能可代表一國家的國力指標之一。一般學科唸不好可以做補救教學重來,但是生理發育的基礎奠定,卻是不等人的。 記得我讀國小的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
Thumbnail
108課綱強調素養教育,素養與閱讀息息相關。文章介紹了作者對閱讀重要性的看法,以及他為青少年創辦閱讀場所的初衷。而他也反對將閱讀素養和考試掛鉤,認為閱讀應是一種單純的樂趣。該文章內容主要關注素養教育及閱讀。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過去的閱讀重結果,未來的閱讀重思考;重結果的測驗,以選擇題呈現,重思考的測驗,期待學生以文字表述觀點。教師在鼓勵學生閱讀之餘,亦應考核學生的文字產出能力,方能真正落實108課綱強調的核心素養,達成「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之目標。
今後,想以此為基礎,針對自己所處的菲律賓華語教學現場,做一個通盤的檢討,但我不打算以一個教師的角度去探究這個理論在中文教學時的應用,而是轉由學生學習的方向來切入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Thumbnail
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蘇偉銓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並強調「適性揚才」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並提出數位與傳統教育融合的趨勢。文章深入探討「適性揚才」在未來教育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面對時代變遷所需的教育調整。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這個詞{寫作能力不是教出來的,是要用「養」的!}很合我的想法。所以的「養」是要慢慢培養,無法急就章,不是用「教」,用套「公式」的。 . 為什麼呢? 1.坊間作文補習班教「作文公式」,讓孩子去套公式,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這是短視的作法,即便是會考或學測也佔不到便宜。「千篇一律」無法
談談體育課教學 作者:廖勇潭   日前上了一門“陳善德老師”教育品質管理的課。他以系統思考的方式得出,在國民教育中,體適能應擺在較教育目標的最優先順序,個人深感認同。國民的體適能可代表一國家的國力指標之一。一般學科唸不好可以做補救教學重來,但是生理發育的基礎奠定,卻是不等人的。 記得我讀國小的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家庭還是學校,似乎都忽略了培養孩子基本能力的關鍵性。以文字語言能力為例,雖然許多人認識了許多字詞,卻難以流暢地撰寫最基本的文章;再者,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許多人的思緒總是紊亂不清。
Thumbnail
108課綱強調素養教育,素養與閱讀息息相關。文章介紹了作者對閱讀重要性的看法,以及他為青少年創辦閱讀場所的初衷。而他也反對將閱讀素養和考試掛鉤,認為閱讀應是一種單純的樂趣。該文章內容主要關注素養教育及閱讀。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在兩歲這個階段,只要讓普通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觀察、探索和模仿,就是很大的刺激,為他們即將發展出的心智理論奠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