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專注力:我的故事
提升專注度,是我在 DEEP WORK 中學習的概念。回顧目前的人生,在每次的重大考試、面試、申請之前,若能事半功倍,都是因為自己能進入 DEEP WORK 的模式。
譬如在大學準備研究所以及出國留學之前,我龜在圖書館幾個月準備。在研讀的過程中,紮實的進入 mind flow 在準備,也取得不錯的成效。
可惜自發性進入心流的經驗,在工作後出現頻率越來越低。在顧問業緊湊的工作環境下,客觀來說產出其實是增加了,但我往往是在死線逼近前才會生產力爆發,大量產出工作需要的分析和策略。我一度相當自豪,以為能夠深度工作的腦力,是我的 superpower,是可以隨時被調用的。
——直到最近在家工作。哎呀~
Work from home,是生產力的一大考驗——因為可以分心的外務,實在太多了。在辦公室裡,很多屬於「上班不要看」的內容是不會出現的。無論是他人的眼光,或是電腦環境的設定,甚至網路的公司防火牆,會讓人自然而然不去接觸工作無關的事務。
然而所謂君子慎獨,在家裡用自己的網路、關在房間裡,工作環境實在很難把自己的奔放的心靈,隔絕囚禁在只有工作的思考領域。而且人在家中,外務也就沒有理由拒絕,排山倒海而來——來自家事的侵襲、朋友的訊息、八卦的勾引。更糟糕的是,因為寶寶的出世,新生兒需求有如不定時炸彈,讓我能夠專心的時間被再度切割。
在 work from home 以前,我一直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很有信心。從前在做顧問業時,在飛機上、在計程車裡、在飯店的狹小書桌,我都能在短期有高產出。如今在家有大螢幕又不用通勤,我肯定可以複製從前緊湊工作的經驗,生產力暴增。
我果然是太天真了,這才發覺從前的產出,大多有明確目標和死線。原來「自發性」和「被工作要求」兩種產出的模式,對自制力要求有極大的不同:老闆要我做的事情,我仍然能完成得又快又好。但對於需要自發性、且不那麼緊迫的工作內容,在舒適專屬打造的家中環境,我卻往往被不重要的小事吸引,難以找回專注力,達到自我心中設定的目標。
自由,太多自由,反而想做籠裡的野獸。
————五月天❮反而❯
經過了幾個月,我發現自己像是失去了超能力:想寫的文章沒寫出來,線上課程沒上完,報名的考試也沒準備。
我驚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因為專注度不夠,導致時間都浪費在「緊急但不重要」的事務了,決定開始找尋方法治療。
在看了幾本書後,終於讓我找到了罪魁禍首:令人愛恨交加的多巴胺。
專注力與快感之謎:多巴胺 Dopamine
多巴胺是一種腦內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主要傳遞將開心和興奮的感覺。各種令人上癮的物質如菸酒毒,都有利於多巴胺的分泌。科學家研究多巴胺時,將其用於老鼠實驗,發現如果給老鼠一個分泌多巴胺的按鈕,他可以晝夜不停的按著,甚至不吃不睡,罔顧其他生理需求,最終導致精疲力盡而死。
這點出了駭人聽聞的事實:我們的行為都受到多巴胺分泌所操縱。即使我們知道在這個當下,有更好的行為選擇:譬如渴的時候想喝水,也會產生多巴胺。但如果人為的介入使得其他行為(譬如按按鈕注射)比喝水有更高的多巴胺預期,更具有吸引力時,我們即使冒著渴死的危險,也會死守著按鈕而不去喝水。
多巴胺就是這麼可怕的東西。幸好真正能直接操縱我們行為的多巴胺興奮劑,都已經列入藥物列管了。我們真正需要操心的是自我的多巴胺管理:
如何讓多巴胺按鈕出現時,我們還願意理智地選擇去喝水?
現實生活的多巴胺
在現代社會,我們身邊出現了各種刺激我們神經的興奮劑,隨時在出其不意的時機挑起我們的興趣,讓我們遠離深度思考和工作。譬如手機跳出來的訊息,Email 的未讀信件、沒結帳的購物車、甚至 APP 右上角的紅色數字,總是這麼令人掛念,讓人想要一窺究竟,清之而後快!
在 Netflix 的影集 Social Dilemma 中,有一幕是青春期的少女寧願打破玻璃,也要奪回手機查看自己的訊息。這個經典的例子,套用到現代人的生活:在通訊軟體中跳出訊息聲,你可以多久不去看呢?是不是老闆傳訊了?是不是爸媽問候了?是不是男女朋友捎來關心了?是不是朋友結婚生子出事了?
這些操作明明是物理性的,卻讓人控制不住腦中的化學反應,就像巴甫洛夫的狗狗,聽到搖鈴口水便止不住地流,人同樣忍不住制約,便按照設計者的預想去動作。正是因為我們腦中的多巴胺反應,已經被手機訓練的情不自禁了。
多巴胺的預期心理
如何抗拒誘惑?控制多巴胺成為我們的答案。但要知道如何細心調配自己的專注力,我們得先了解多巴胺的運作機制。
人體的多巴胺分泌,是「預期」心理:我預期我的動作有可能給我帶來驚奇,所以我不能錯過任何一個機會。
譬如我曾經沈迷手遊或漫畫,即使遊戲品質極差或是劇情十分灑狗血,為什麼我還是忍不住打開了?是因為我在期待這粗製濫造的垃圾堆中有「驚喜」。
只要遊戲能讓我發現:原來我比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還快破關的成就感,我甚至可以忍受糟糕透頂的遊戲畫面;只要漫畫的某一句台詞讓我能會心一笑,我甚至不在乎對俗爛劇情感到吐血。
預期「驚喜」的多巴胺非常強烈,導致機制設計者也樂於利用這個人性的弱點。譬如賭場的拉霸機,是不需要策略和思考的賭博遊戲,而且贏錢的期望值低於零,是經濟學裡的理性人類絕對不會碰的東西。為何人們還是如此沈迷?難道人們真的喜歡無意識的亂玩,讓自己極高的機率噴錢給機器?
是人們預期那萬分之一的機率,自己可以回本、翻倍、人生勝利。再加上無論輸錢贏錢,他都跳出千奇百怪花裏胡哨的聲光效果恭喜你,這樣「預期心理」的多巴胺分泌,讓人樂此不疲的一大原因。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手機提醒這麼誘人。原來是我們——
多麼奇妙的際遇!
多巴胺成癮的平衡狀態
人類預期會得到刺激高亢的反應,因而分泌多巴胺,進而產生動力。即使這個動作對自己有害無益。而完成行動後就產生一個正向循環,會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如果長期讓自己容易受到吸引力的誘惑,猶如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很快適應自己的糟糕的抵抗力。
多巴胺的機制,並不是做了忍耐很久的動作,就會得到紓解。反而是得到了加強:譬如忍了很久不滑手機,真的滑了其實也沒多爽。反而只是下次忍住不滑變得更難了。
每次抗拒不了誘惑,就會逐步把多巴胺期望值——也就是誘惑力提高。直到有一天正常的刺激再也無感。在生醫領域叫做「穩態」(Homeostasis)——一個習慣成自然的狀態。拉霸機玩久了,沒賺個 50 倍都沒爽感。手機滑久了,沒有新訊息都焦慮了起來。
正是因為人的身心總會習慣自己的行為。運用在好的方面,你可以培養常人無法達成的習慣,譬如像傳說中的 CEO 一樣每天 4 點起床慢跑 1 小時。運用在糟糕的層面,就會成為無止盡追尋多巴胺的奴隸。
「只是看一眼」正是破壞我們專注力的元兇!
以「看手機訊息」為例,即使只是幾秒鐘,卻完美摧毀了我們先前工作的專注力。
專注力的世界符合物理定律,同樣有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萬事起頭難,只要開始了,剩下的事情都是水到渠成。
譬如從專注工作轉向滑手機,克服了「解鎖手機」的靜摩擦力,就會沒完沒了滑了下去。同時要想回到自己專注任務的難度,又得重新面對了靜摩擦力。尤其是困難的任務,由於對於挫折的預期,更加抑制了多巴胺。
因此在陰冷的天氣出門慢跑,光是克服靜摩擦力——走到門口穿上跑鞋,就非常不容易,遠遠不如繼續在沙發上刷手機。
高多巴胺的事情,大多經過精心設計,不需要熱身就可以立刻沈迷。譬如打開抖音,多的是吸引人的短片,內容農場標題,不需要經過大腦就可以點下去。但低多巴胺的事情如寫作,則至少需要幾分鐘的專注來進入狀態。
也正是如此,在剛學英文的時候,老師建議若看到不懂的單字,千萬不要馬上就查!因為這會破壞自己的閱讀韻律。當時不理解,馬上查剛看到的單字還記憶猶新,有什麼問題?原來查字典這件事情,會使得回到專注文章內容更為困難,讀英文已經很吃力了,如果看到新單字就查,被打亂的思緒,絕不能深入體會整篇文章的內容。
查單字如此,更何況看手機?每看一次手機,我們的思緒就飄移到手機的內容,很快就忘了自己上一秒想做的是什麼,要回到專注工作,就得重新開始自己冷開機( Cold Start ),讀取回憶的漫長流程。
拒絕成癮行為的小盈小利
要拒絕微小的分心行為,必須要先承認:其實許多成癮行為並非罪大惡極,甚至還增添了我們的生活樂趣。譬如滑社群網路,其實不是沒有幫助,他在幾秒內讓我和朋友多聯絡,與世界多了點連結,有何不可?
然而,只要我們為自己的分心行為,找到一絲絲的正向動力,就對我們拋棄專注工作的行為,有了自圓其說的藉口。對微小刺激的多巴胺成癮形成正向循環,而逐漸融入我們的人格而無法戒除,從而大大削弱自己的意志力。
更進一步,壞習慣會幫助我們定義自己,從此再難逃離。
譬如一旦養成在社群軟體活躍的習慣,我們就塑造了「有求必應」的自我人格。當自己總是 30 秒內回訊息,就會開始害怕失去:要是我錯過朋友發布的大消息怎麼辦?要是家人出事我沒有即時回應怎麼辦?要是我沒看王力宏時間最新發展,要怎麼和朋友打屁?
即使發生機率微乎其微,我們仍不能冒這樣的風險——反正我只是看一眼而已。
殊不知這一眼,便將自己的自信與自制力破壞殆盡,也滋長了沈迷網路的多巴胺成癮。
解方:多巴胺戒斷 Playbook
窮奢極慾是沒有盡頭的,在追求多巴胺的路上,人類永遠無法找到極限。更可怕的是,若習慣高刺激的生活,要再往前,就只能尋求黃賭毒的不歸路。
要解決以上的無限循環,唯一的方法就是養成好的習慣,讓自己長久在低多巴胺的穩態下生活。回到這一句名言:
自律給我自由
要降低多巴胺的癮,網上流傳的作法是快刀斬亂麻,直接勒戒!在沒網路沒通訊的地方,不帶手機修行冥想一天。
這自然是直截了當,但這種苦行僧式的戒斷,可能不見得適合忙碌的現代人。畢竟說得很容易,父母去閉關小孩誰來帶?
於是我在看完許多幾篇文章和影片後,結合 DEEP WORK 、原子習慣書中介紹的方法,擬定了一套逐步降低多巴胺需求的策略!準備好了嗎?讓我們開始吧!
第一步:紀錄當下
將自己日常一天的行程展開,將必要的時間譬如家務、會議、家庭時間等隔開。然後審視自己(包含上班在內)的自由時間,可以結合手機內建的使用狀況紀錄(也許你會驚覺每天滑 FB Line 兩小時呢!)確認自己的時程是否符合期待?如果和你的理想生活一樣... 恭喜你自制力十足,我的標題成功地騙了你進來。
如果你和我一樣覺得自己能夠更好的安排時程,有更好的習慣,建立病識感,便是多巴胺解毒的第一步!讓我們進行下去:
第二步:與理想狀況 Benchmark
接續第一步,有了現況的紀錄,我們再將自己的理想狀況的行程設定出來:譬如希望自己一天能挪出一小時上網路課程,目前卻只有點開10分鐘就關起來... 我們就知道與自己理想的狀態相比差距多少。其中必須結合自己在現實世界的工作、家庭責任、和體力來規劃每天的進度。如果你每天加班到只有一小時的自由時間,那全部拿來上網課,顯然不切實際。所以必須根據個人狀況列出合理的規劃,然後開始準備戰勝意志力!
第三步:找出穩態
將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事項,按照多巴胺,也就是吸引力,從吸引力最低到最高排序。作為例子,我的清單如下:
- 有氧運動和重訓
- 職涯規劃 / 工作上的創新發想 / side project
- 做家事
- 線上課程 / 進修 / 閱讀
- 寫文章
以上為弱多巴胺事項,吸引力往下逐漸加強
- 作工作交辦事務
- 練習樂器
- 看漫畫/玩小遊戲
- 和朋友傳訊打屁
- 開信箱回覆 Email
- 刷股市和投資帳戶
- 滑 FB / IG / Twitter / PTT / Tiktok
- 檢查通訊軟體訊息
列出這份清單的準則是:我在做上面的事情時,會常常被下面的事項打擾。譬如運動到一半就好想玩小遊戲,現在文章寫到一半就好想滑 IG ... 絕對不行!
這個清單因人而異,其中的事項和上不上進、認不認真,其實沒太大關係。
譬如回 Email 雖然是屬於工作之一,但對我來說吸引力甚至比和朋友聊天或玩小遊戲還高。這是因為我的習慣,意志力讓我足夠專注在回繁瑣的工作信件,但卻遠遠不夠強大到抗拒滑 FB。
而我做自主性的工作,很容易像是無頭蒼蠅碰到瓶頸,導致專注力非常低,讓我寧願去做家事,也不願去深度思考如何進行這件事情。所以我想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清單。我目前的穩態是可以每天可以進行低多巴胺的活動約 2 小時,再多就不行了,這是急需改善的現實。
接下來需要針對自己想要增加專注與時長的事項,個別擬定計畫!
第四步:擬定策略。
若是在高排序的事項打算增加時間或是專注度,我們就必須有計劃擬定策略。
一般來說,越緊急的事項,越能刺激我們的多巴胺:譬如老闆打電話給你,要一小時內整理好資料給他,應付這種工作幾乎是不需要什麼策略來時間管理——做就對了!
然而如果你希望轉職,有個概念要怎麼開始,卻遲遲沒有採取行動,很可能就是因為這種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阻力重重,永遠是低多巴胺。這樣的事項,往往正是 DEEP WORK 深度工作,對自己的未來人生有益。
對於這種高重要性,但弱多巴胺的事項,我們就非常需要提前擬定策略。
這時我們就可以向「原子習慣」取經,一步一步的將低多巴胺的困難任務,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 把高排序低吸引力的事項列出來,放在最顯眼的地方
- 在行程表間特別空出一個時段
- 在一天意志力最強的時間,做最難的事情
- 大聲宣告自己要做的事情
- 降低執行的阻力
- 克服靜摩擦力,從最小的行動開始
以上每一個點,在【原子習慣】一書中有詳述,實際運用到日常生活,我也有各種不同的小撇步!如果讀者有興趣的,歡迎留言讓我知道,絕對會讓我產出下篇文章的多巴胺又更高了些!
以上就是我近日實行的多巴胺戒斷指南。到目前為止成效還行:至少兩週內,我日常之餘,看完了三本書,參加了英文寫作營,還寫了一片圖文並茂的文(就是這篇啦)。
隨著高感官刺激的娛樂興起,我相信保護自己的低多巴胺,就如同飲食少糖少油來維持體態,是健康高效現代人的必備技能。如果你和我一樣,一度糾結於自己的意志力,希望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
你也有自己的秘訣來保持專注,讓你有高生產力嗎?趕快分享讓大家知道吧!
參考資料:
How I Tricked My Brain To Like Doing Hard Things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iE-M1LrZk
What to know about a dopamine detox -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dopamine-detox
Deep Work - https://www.calnewport.com/books/deep-work/
Atomic Habits - https://jamesclear.com/atomic-habits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到 fanpage 按讚,讓我們一起將多巴胺變成自己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