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們同在一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茼蒿被賦予了一個很特別的身份,煮火鍋、煮薑母鴨時放一把,滾熱湯水一下清爽可口。

拍某菜

氣溫轉涼、天冷吃火鍋,菜盤最受歡迎的菜除了高麗菜之外,如果有蔬菜的人生勝利組那應該就屬「茼蒿」吧!
冬天時母親在後院整地平畦了二塊,播撒了茼蒿種子。剛播灑下的幾天,母親早晚澆一次水,偶爾會吸引麻雀前來,圓滾滾的身體在沙堆裡滾來滾去(洗沙浴),不明就裡的母親時不時就來會去驅趕。
一個星期後,茼蒿冒出來了芽,圓圓子葉很可愛,稍微長大了一點,因為播撒不均勻,一邊太擠、一邊稀疏,母親便將小苗挖起來再補到稀疏的地方。時間轉快一點,大約一個半月後茼蒿就開始採收了,而這時間也剛好落在冬天最冷的節令。
茼蒿的台語別名叫做「拍某菜(phah-bóo-tshài)」,我已經想不起來,最初是誰告訴我?可能是父親,比較可能是母親,她總是潛移默化傳授她從那個我不曾見過的外婆,學到所有女人應該知道的知識和規範,例如女人應該要負責洗衣和洗碗、女人應該勤儉持家、女人應該等男人吃完飯後才能吃飯、女人應該……。
那到底茼蒿為什麼叫做「拍某菜」?根據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解釋,茼蒿由於莖葉的水分多,煮過後會大量失水,只剩下一點點,讓丈夫誤以為被妻子偷吃掉,不分青紅皂白就動手打了老婆,拍某菜這一名字就此傳開。(真正是教歹囡仔大細)
原來,茼蒿是與數十年記憶以來的婦女家暴記憶是相連的,這根本是父權時代下的產物?為什麼不叫打老公菜「拍翁菜(phah-ang-tshài)」或打兒子菜「拍厚生菜(phah-hāu-senn-tshài)」呢?小時候的我,還真的擔心媽媽會被父親打,覺得煮茼蒿這件事真的是太恐怖了。
長大了,還是決定日常生活的用字遣詞上也要斤斤計較,別教壞了小孩,至少家裡的小孩只認識茼蒿而不是拍某菜。
茼蒿莖葉的水分多,烹煮過後會大量失水,通常準備就是一整鍋。

茼蒿家族都可以吃?

菊科(ASTERACEAE /COMPOSITAE)以「茼蒿」之名的植物不在少數,掐指一數的有野茼蒿(Conyza sumatrensis),還有被稱作野茼蒿的加拿大蓬(Conyza canadensis),另外一種口感與味道非常類似我們在秋冬季常吃的茼蒿,俗稱野茼蒿的昭和草(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還有俗稱山茼蒿的日本茼蒿,也有人說日治時期,日本天皇下令用飛機在全台播下茼蒿種子,所以到處都可以看到茼蒿?這恐怕是個天大的誤會。
民以食為天,吃火鍋一定要放一大把茼蒿才過癮,但是......,你知道放的是哪一種茼蒿嗎?是一般茼蒿、野茼蒿還是日本茼蒿?
「茼蒿(當ㄜ)(台語)們同在一起」,如果我們要跟茼蒿認真起來,並不是所有被稱作為「茼蒿」都是可食用,那我們就來研究清楚你吃的是哪一種茼蒿吧!
一年生或越年生蔬菜草本植物,株高30~100 cm,莖直立,光滑,柔軟,富肉質。葉互生,無柄,基部抱莖,葉片橢圓形,倒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大葉種)

菊之家族

首先,我們先來瞭解一下菊(茼蒿)屬(Chrysanthemum)植物這個家族。此屬大約有40多種,原產於東亞和歐洲東北部,大多數物種起源於東亞,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位在中國,更有許多品種是重要的觀賞植物。
Chrysanthemum 屬名最早可追溯到古羅馬植物學者老普林尼(Plinius der Ältere),當時已經使用的名稱為 chrysánthemum,這一詞源是來自古希臘語 chrysos(金色)以及 anthemon(花)二字結合而成,意指該屬植物為開金黃色的花朵。1753年瑞典植物學家卡爾.馮.林奈(Carl von Linné)正式確立該屬,至今。
菊屬植物台灣產5種(3種特有、2種原生),其他種類多見於栽培,例如春節期間,廟宇常可見供桌上常可見鮮豔的菊花(C. morifolium)以敬拜神明,也有人喜歡在家裡擺上一兩盆應景,而杭菊(C. × morifolium)用來泡茶香氣幽雅迷人,這些都是該家族成員,而此屬中可食用性以茼蒿為代表。
日本茼蒿為裂葉種,俗稱山茼蒿,莖嫩而細長,葉片細薄、邊緣呈鋸齒狀且分枝多。

歷史背景

那台灣的茼蒿究竟從何而來?坊間流傳一種說法,說是日治期間因為戰爭的物資需求導致蔬果缺乏,日本天皇便下令以飛機在台灣上空灑下大量種子,因此到處都可見到茼蒿,其實,這是謬傳。早在康熙年間蔣毓英所編撰《台灣府志》蔬之屬中就有茼蒿的記載,1685年台灣已知蔬果類,葉菜類包括芥菜、白菜、芥藍菜、甕菜、芹菜、蟳菜(落葵)以及這次的主角茼蒿等41種。日本天皇下令傳說的茼蒿其實是指昭和草,在植物分類上屬昭和草屬(Crassocephalum),一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山產店俗稱野茼蒿,也有稱為山茼蒿。
根據日籍農業技師熊澤三郎的研究,清代台灣已有超過150 種的蔬菜品種,在他的研究報告中提到,其中有53種出現在清代府縣廳志當中,而有43種蔬菜自《諸羅縣志》以來,在各府縣志也有共同的記錄,熊澤三郎認為這些蔬菜應為漢人移民所傳入台灣,這時期引進的植物也就是鄭氏(明鄭)時期(1662~1683)。
此時期引進台灣的植物種類,以原產中國華南地區特別是在福建的經濟植物為主。1661年,鄭氏政權取代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台灣,相較於荷蘭人基於重商主義考量下發展台灣農業,鄭氏對台灣農業的經營策略所引進的植物顯然與荷蘭時期(1624~1662)有所不同。鄭成功為了解決龐大的軍糧問題,主要採取寓兵於農的屯墾政策,人民平時在家耕種,戰時則當兵打仗,致力於將台灣建設為糧食生產地,因此農業上更重視糧食作物(如番薯、芋等)。
另外,根據《台灣省通志農業篇》所記載,鄭氏時期由漢人移民引進台灣的蔬菜有:韭菜、大蒜、芥菜、小白菜、結球白菜、甕菜、芹菜、茼蒿、冬瓜、茄子、扁蒲(匏仔)、絲瓜等蔬菜。由上述推測,除了茼蒿外,有一大部分閩粵的蔬菜品種應該是在鄭氏時期引進台灣,如此說來茼蒿在台灣也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昭和草為一或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山產店俗稱野茼蒿或山茼蒿。

春菊蕩漾

茼蒿又名春菊,日本人也這樣稱呼,英文名字也很霸氣,叫做 Garland Chrysanthemum (皇冠雛菊),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在東亞普遍種植,在北美部分地區成為歸化植物,歐洲地區則當作花卉觀賞,一朵朵美麗的金黃花海,非常迷人。茼蒿自宋朝傳入中國後才被亞洲人當蔬菜食用,並廣泛利用。《本草綱目》李時珍記載:「形氣同乎蓬蒿,故名。」並說「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自古即栽培食用。
「有蒿之清氣、菊之甘香」,茼蒿的莖和葉可以同食,但本身具季節性,其烹飪模式亦反應在節令上,為台灣地區冬季盛產蔬菜之一。茼蒿在台灣各地幾乎都有種植,並分為四種類型,依葉子型態分成大葉種(圓葉)、小葉種、匙葉種及裂葉種。圓葉種因葉片大,形狀像虎耳,又稱虎耳大葉種,莖嫩寬短,葉片厚實寬大,纖維少,是一般家庭和火鍋店最常使用的種類。小葉種又稱細葉茼蒿,葉片狹小,缺刻多而深,葉薄,但香味濃,生長快,品質較大葉種來的差那麼一點點。而匙葉種因葉緣向內側捲縮,像極了一支湯匙,特性為葉緣無缺刻,味道就不得而知,吃過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
而裂葉種茼蒿又稱日本茼蒿、山茼蒿,莖嫩而細長,葉片細薄、邊緣呈鋸齒狀且分枝多,纖維較粗,但擁有的草腥氣比傳統的大葉種味道獨特且略顯濃郁,讓人愛恨分明。
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花徑約4~6cm;總苞乾膜質,苞片覆瓦狀排列,卵形至橢圓形,舌狀花一層,雌性,黃色或黃白色,管狀花多層,兩性,雄蕊5枚,花絲分離,子房下位,花柱2裂。
日本茼蒿草腥氣比傳統的大葉種味道獨特且略顯濃郁,讓人愛恨分明。
日本茼蒿較少用於火鍋,多用於快炒食用。

變苦的茼蒿?

就整個茼蒿家族來說,茼蒿被賦予了一個很特別的身份,煮火鍋、煮薑母鴨時放一把,自家種植無藥、無肥總是特別好吃,但在外吃到有苦味的茼蒿又是怎麼一回事?
燙熟入口時倘若吃到苦味,很有可能是因為採收時間點所導致,但這並非是藥、肥所引起。冬季是茼蒿盛產期,入春後氣溫開始漸漸回暖,加上日照時數增加,溫度一升高自然會使得茼蒿光合作用效率變得更好,於是茼蒿葉片中的植物鹼開始逐漸增加,就會讓我們的舌尖感受到一絲苦味。總之茼蒿的營養非常豐富,且成分會讓你意想不到,但這就不在專業領域上了。
你準備好開鍋了嗎?
【植物小檔案】
中文名:茼蒿
學 名: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英文名:Garland Chrysanthemum、garland chrysanthemum、chrysanthemum greens、edible chrysanthemum、crowndaisy chrysanthemum、Chop suey greens
別 名:蓬蒿、春菊、艾菜、打某菜、皇帝菜
科 名:菊科(ASTERACEAE /COMPOSITAE)
屬 名:菊屬(Chrysanthemum)
花 期:秋末至冬季
果 期:冬季
原產地:地中海沿岸
分 布:台灣各地均有種植
【參考文獻】
  1. 台灣物種名錄:https://taibnet.sinica.edu.tw/
  2. 全球入侵物種資料庫(GISD):https://gisd.biodiv.tw/
  3. 蔣毓英,《台灣府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頁 38-40。
  4. 陳省吾,2018。清代台灣蔬菜的引進與利用。
  5. 熊澤三郎,〈台灣に於ける蔬菜の渡來〉,頁 169。
  6. 林業試驗所,2005。台灣入侵及外來種圖鑑。
  7. 陽管處,101年12月。陽明山國家公園外來入侵種手冊。
  8. 潘富俊,2008。《福爾摩沙植物記》,頁 301-30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1會員
244內容數
我是葉子,選擇了「葉子與植物的距離」來作為寫作計畫主題。因為工作關係,我所經歷過的荒煙漫草之地、讀的、寫的,一直都圍繞在植物身上,那種不斷挖掘的新發現成了必要的一種核心。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也會同時分享發現(遇見)的心境歷程——台灣這塊被稱為「Formosa」的蒼翠之島,其魅力是多麼無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葉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句話叫「藥補不如食補」,飲食對於養生似乎顯得特別重要。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藥食同源」的說法,像是許多常用的中藥材,同時也是日常的食物,比方說山藥、兔尾草、台灣天仙果(羊奶頭)等等。何首烏是否真有使白髮變黑的奇效,我們不妨從其他角度來看這味被視為「延年益壽」的植物究竟是如何神通廣大。
其實,我們每天都與植物親密約會,相較於肉類,它們在飲食中的位置並不遜色,甚至有愈來愈占據主導地位。對於植物類食物,如果能用植物學的知識來談論,用美食家的味蕾來品嘗,那應該會是一種奇妙的旅程吧!
工作告一段後,和朋友相約前往東北角海岸,之前一直想探訪石門嵩山百年梯田,這邊有不少水生植物。 翌日,天氣晴朗,許到一個好天氣,從五股經淡水沿著北部濱海公路到三芝,再從老梅轉進豬槽潭路,沿著山徑放眼望去,丘陵帶明顯有高低落差,依山勢蜿蜒的梯田,形成了層層相疊的梯田地景,但此時期正值農作用地休養期...
禾本科偽針茅屬,全世界僅有7種,主要分布在亞洲至大洋洲,生物豐富度最高的地區位在澳大利亞,台灣產1種。大偽針茅廣布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台灣、中國、日本等,台灣分布全島低海拔水田、溝渠及池塘,多生長在緩在緩慢或靜態水域,目前在台灣維管束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之物種。
錦葵科草梧桐屬約有50種,多數分布於熱帶美洲地區。草梧桐原產於美洲、非洲和亞洲南部,廣泛分布全球熱帶地區,台灣目前歸化於西半部海邊和丘陵地上,另離島的金門、小琉球亦有分布,喜好充足陽光環境,多出現在乾燥草地、耕地、沙丘、荒廢地、路旁等,具耐旱、耐水淹(季節性),在瘠薄的土壤都能生存,適應力極強。
胡椒科胡椒屬家族龐大,生活型態有草本、灌木、藤本以及小喬木,分布世界熱帶地區,部分物種作為香料和調味料使用,在熱帶地區廣泛種植。假蒟主要分布東南亞及其他地區,2016年正式成為台灣新歸化植物,多生長於低海拔森林潮濕之環境。植物葉子廣泛使用在許多東南亞美食中,不同文化所賦予的食用方法不同,其美味非凡。
有句話叫「藥補不如食補」,飲食對於養生似乎顯得特別重要。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藥食同源」的說法,像是許多常用的中藥材,同時也是日常的食物,比方說山藥、兔尾草、台灣天仙果(羊奶頭)等等。何首烏是否真有使白髮變黑的奇效,我們不妨從其他角度來看這味被視為「延年益壽」的植物究竟是如何神通廣大。
其實,我們每天都與植物親密約會,相較於肉類,它們在飲食中的位置並不遜色,甚至有愈來愈占據主導地位。對於植物類食物,如果能用植物學的知識來談論,用美食家的味蕾來品嘗,那應該會是一種奇妙的旅程吧!
工作告一段後,和朋友相約前往東北角海岸,之前一直想探訪石門嵩山百年梯田,這邊有不少水生植物。 翌日,天氣晴朗,許到一個好天氣,從五股經淡水沿著北部濱海公路到三芝,再從老梅轉進豬槽潭路,沿著山徑放眼望去,丘陵帶明顯有高低落差,依山勢蜿蜒的梯田,形成了層層相疊的梯田地景,但此時期正值農作用地休養期...
禾本科偽針茅屬,全世界僅有7種,主要分布在亞洲至大洋洲,生物豐富度最高的地區位在澳大利亞,台灣產1種。大偽針茅廣布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台灣、中國、日本等,台灣分布全島低海拔水田、溝渠及池塘,多生長在緩在緩慢或靜態水域,目前在台灣維管束紅皮書中被列為瀕危之物種。
錦葵科草梧桐屬約有50種,多數分布於熱帶美洲地區。草梧桐原產於美洲、非洲和亞洲南部,廣泛分布全球熱帶地區,台灣目前歸化於西半部海邊和丘陵地上,另離島的金門、小琉球亦有分布,喜好充足陽光環境,多出現在乾燥草地、耕地、沙丘、荒廢地、路旁等,具耐旱、耐水淹(季節性),在瘠薄的土壤都能生存,適應力極強。
胡椒科胡椒屬家族龐大,生活型態有草本、灌木、藤本以及小喬木,分布世界熱帶地區,部分物種作為香料和調味料使用,在熱帶地區廣泛種植。假蒟主要分布東南亞及其他地區,2016年正式成為台灣新歸化植物,多生長於低海拔森林潮濕之環境。植物葉子廣泛使用在許多東南亞美食中,不同文化所賦予的食用方法不同,其美味非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藺草的奇妙冒險正式開始   首先是關於藺草種植地的選擇。藺草的種植僅分布在通苑、大甲地區,外婆說,種植藺草需要較屬於沙質的水田,栽種方式和平時常見的水稻有點類似,種植幼苗就是如同插秧一般調整間隔,將幼株插入水田………
Thumbnail
金針花,作為餐桌上的黃花菜。古名萱草,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又名為「忘憂草」與「宜男草」。本文將介紹相關文史,以及幾道以新鮮金針花苞為食譜的料理,並提醒相關的食用須知。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福山萵苣.清洗菜葉時,怎麼想都是,這葉子很像大陸妹啊~長的健康漂亮的大陸妹!到底什麼是"福山萵苣"?這看起來很健康很好吃啊!其營養價值,竟然可以提升免疫力-清理身體內自由基,提升抵抗力與抗發炎!保護視力-預防乾眼症,夜盲症!是不是很厲害啊?!
台灣人在生活中運用各種青草保健養生 、趨吉避凶,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治病強身多靠「青草藥」,而且多是就地取材,經由耆老或鄰里間口耳相傳。 他們對青草的應用很極致,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拿來入藥,可外敷、水煮、泡酒、燉製、搗汁、蒸食、浸泡、沐浴和生食。
Thumbnail
過年必備的長年菜 我們這裡的長年菜是刈菜 看過淑女養成記的年夜飯 當時覺得納悶,怎麼會用菠菜代替呢? 後來看到很多網友討論,才知道 原來南部的長年菜是菠菜 早早就跟綠手指好友預定好 要留一顆刈菜給我 今天要去採回來準備 只帶著一咖菜籃子就出發了 到了菜園熱情的好友一直問:
Thumbnail
山茼蒿有種特殊香氣 有著特殊鋸齒裂葉狀 口感比茼蒿更滑口鮮嫩 營養價值: 富含維生素A、K、C、B2、β-胡蘿蔔素 手機電腦族-舒緩眼睛疲勞 便秘族-助通便 老年人-強化骨骼健康、遠離骨質疏鬆症 瘦身族-分解肉類脂肪、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 美女族-修復肌膚、防止乾燥與細緻肌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澎湖指的茼蒿就是照片這款,但我心目中的茼蒿跟它長得不一樣,是台灣人常見、葉色較淺的那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藺草的奇妙冒險正式開始   首先是關於藺草種植地的選擇。藺草的種植僅分布在通苑、大甲地區,外婆說,種植藺草需要較屬於沙質的水田,栽種方式和平時常見的水稻有點類似,種植幼苗就是如同插秧一般調整間隔,將幼株插入水田………
Thumbnail
金針花,作為餐桌上的黃花菜。古名萱草,是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又名為「忘憂草」與「宜男草」。本文將介紹相關文史,以及幾道以新鮮金針花苞為食譜的料理,並提醒相關的食用須知。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福山萵苣.清洗菜葉時,怎麼想都是,這葉子很像大陸妹啊~長的健康漂亮的大陸妹!到底什麼是"福山萵苣"?這看起來很健康很好吃啊!其營養價值,竟然可以提升免疫力-清理身體內自由基,提升抵抗力與抗發炎!保護視力-預防乾眼症,夜盲症!是不是很厲害啊?!
台灣人在生活中運用各種青草保健養生 、趨吉避凶,醫學不發達的年代,治病強身多靠「青草藥」,而且多是就地取材,經由耆老或鄰里間口耳相傳。 他們對青草的應用很極致,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拿來入藥,可外敷、水煮、泡酒、燉製、搗汁、蒸食、浸泡、沐浴和生食。
Thumbnail
過年必備的長年菜 我們這裡的長年菜是刈菜 看過淑女養成記的年夜飯 當時覺得納悶,怎麼會用菠菜代替呢? 後來看到很多網友討論,才知道 原來南部的長年菜是菠菜 早早就跟綠手指好友預定好 要留一顆刈菜給我 今天要去採回來準備 只帶著一咖菜籃子就出發了 到了菜園熱情的好友一直問:
Thumbnail
山茼蒿有種特殊香氣 有著特殊鋸齒裂葉狀 口感比茼蒿更滑口鮮嫩 營養價值: 富含維生素A、K、C、B2、β-胡蘿蔔素 手機電腦族-舒緩眼睛疲勞 便秘族-助通便 老年人-強化骨骼健康、遠離骨質疏鬆症 瘦身族-分解肉類脂肪、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 美女族-修復肌膚、防止乾燥與細緻肌
Thumbnail
小時候聽阿母講過一個故事,有點誇張,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個人摘了很多茼蒿回去給妻子煮,心想今天應該可以吃得飽飽的,沒想到餐桌上的菜只剩一點點。 他以為是妻子把菜偷吃掉,氣到想打人,所以茼蒿又名「打某菜」,「某」是妻子的台語。 很多蔬菜都是煮過以後會「縮水」,100公克重的生菜很大一
Thumbnail
澎湖指的茼蒿就是照片這款,但我心目中的茼蒿跟它長得不一樣,是台灣人常見、葉色較淺的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