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托爾斯泰《復活》小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第一次閱讀托爾斯泰的著作,有他獨特的書寫特色,一種近乎鉅細彌遺地描繪主角的思考,表現出人反反覆覆、飄忽不定的情感所帶來的作為。
這種重於思考的描寫,與一般小說著重客觀場景及對話的描繪很不一樣,有如在看觀看某個人腦中的思辨過程,而這思辨關乎道德、正義、愛,作者顯然有意將自己的看法顯化在文學上。如同譯者說的,一種近乎說教似的,非常「精神形式」的小說。
最後以英文傳教士的聖經內容來作結,宛如大天使加百列吹起號角,喚起死者復活,只有那些精神上如同孩童般的人,你們才能進入天國。
男主角的救贖道路,在女主角終獲皇帝赦免後(遭到誤會的審判、遭到輕怠的愛情)已經來到一個終結。男主角問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精神上到底需要什麼才能滿足?
想要跟女主角在一起?有家庭有孩子?這一切又在女主角拒絕他的犧牲後告終。
他從始至終的救贖道路,本質上是在當一個“盡善”者,是對神的追尋,想要重新打開精神面的自己,實踐精神上的追尋。而一切故事中作為,湊巧發生的愛情、友情、親情、救助都是一種點綴,作者藉種種的事件與故事,去書寫男主角對所見所聞究極意義性的思考,並一路探照他精神上的變化。
我自己也是個常思考意義的人,對於托爾斯泰將思考攤開書寫,感到新鮮有趣。因為多數小說的故事,不常做過多的動機解釋,這似乎被認為是說故事的大忌,不要說教,而是描繪,用劇情發展故事就好。
而《復活》卻不一樣,它沒有太多故事情節的轉戾點,單純看著男主角一步步完成目標與價值追尋,這些轉戾點都只發生在男主角對意義與人生、生活的感受與認知上。
這本書托爾斯泰花了十年寫成,或許這也是他在人生晚年自問自答,追尋人生最終意義的一本意識流,它體現出一種美好的、近似神的精神。一種未完的,永遠只有開始,沒有結束的追尋與奉獻,以此作為故事的結尾,莫過是對「復活」這題名最好的呼應。
後記:
「審判」是本書故事主軸,是藏於「復活」書名下的重要前戲。男主角是因機緣參與到女主角的「審判」,作為仕紳陪審團一員,發現女主角是自己年輕時有愧的情人,在陪審女主角的過程裡,也經歷了自我審判,決定洗心革面與女主角共同體驗審判後的「罪罰」,在這有如「復活」道路上,書寫出一連串的價值反思。我在讀完之後其實還想再找時間重讀,因裡面涉及律法、神的探討,是我想再多對話的地方。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點擊下方拍手讓我知道,我會受到很大的鼓勵,並持續書寫。另外,每篇文章能拍手5次,無需任何支出,但卻可以幫助開放創作的書寫者,將流量回饋給自己:)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4會員
59內容數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夢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篇說到了面試重點包括「聚焦雇主的需求來呈現自己」、「了解應徵職位與自己的契合度」,這篇來談談「QA的準備」及「決定錄取與否的因素」。
今年初我才剛為自己爭取了兩成多的加薪,領了自覺不再委屈的薪資,但在年關將近的日子,我還是遞出了辭呈,後續替自己的位子找尋接任者......
這篇文章我想延續之前用MBTI的人格分析,談談自己(INFJ)與戀人(ENFP)這種類型組合可能的愛情模樣,剛好用天空之城裡希達與巴魯之間的感情故事做個呼應......
這是我第一次談戀愛,年紀三十出頭。從大學以來,保持單身的我不停被旁人詢問為何沒有男朋友,大家更多的是訝異,尤其是聽到我根本沒談過戀愛後,甚至有人還自顧自地認為我應該是同性戀,否則怎麼可能?後來出工作久了,為了避開這種尷尬,偶而就假裝自己交過男友...「單身是有意的選擇」
以前大學社團上課時,老師曾講到預知夢。當時,我提到自己的預知夢通常很沒意義,而且那時我還保持著一種很謹慎的態度,認為講「預知」太過,不如說是巧合。 當時,我所經驗的預知夢,是很單一畫面的,如夏日夢到滑雪場景,醒來後,一打開電視就出現滑雪畫面。或夢到蜘蛛密佈,醒來後...
「好好經營人脈」大概是我們從小到大,常聽長輩說的箴言之一。但經營人脈這個詞語,總讓人不禁有功利感,好似必須算計什麼。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觀點:討厭自我推銷,不會浪費時間打關係,那就利用網絡創造關係。透過大方分享點子與知識,往往能贏得某天會派上用場的觀眾,或許變成夥伴……
上篇說到了面試重點包括「聚焦雇主的需求來呈現自己」、「了解應徵職位與自己的契合度」,這篇來談談「QA的準備」及「決定錄取與否的因素」。
今年初我才剛為自己爭取了兩成多的加薪,領了自覺不再委屈的薪資,但在年關將近的日子,我還是遞出了辭呈,後續替自己的位子找尋接任者......
這篇文章我想延續之前用MBTI的人格分析,談談自己(INFJ)與戀人(ENFP)這種類型組合可能的愛情模樣,剛好用天空之城裡希達與巴魯之間的感情故事做個呼應......
這是我第一次談戀愛,年紀三十出頭。從大學以來,保持單身的我不停被旁人詢問為何沒有男朋友,大家更多的是訝異,尤其是聽到我根本沒談過戀愛後,甚至有人還自顧自地認為我應該是同性戀,否則怎麼可能?後來出工作久了,為了避開這種尷尬,偶而就假裝自己交過男友...「單身是有意的選擇」
以前大學社團上課時,老師曾講到預知夢。當時,我提到自己的預知夢通常很沒意義,而且那時我還保持著一種很謹慎的態度,認為講「預知」太過,不如說是巧合。 當時,我所經驗的預知夢,是很單一畫面的,如夏日夢到滑雪場景,醒來後,一打開電視就出現滑雪畫面。或夢到蜘蛛密佈,醒來後...
「好好經營人脈」大概是我們從小到大,常聽長輩說的箴言之一。但經營人脈這個詞語,總讓人不禁有功利感,好似必須算計什麼。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觀點:討厭自我推銷,不會浪費時間打關係,那就利用網絡創造關係。透過大方分享點子與知識,往往能贏得某天會派上用場的觀眾,或許變成夥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我可能真的身體太疲累了,或者出於轉換心情的需要,我有深讀硬書的決心,卻少了續寫小說的鬥志。今天,我聚焦「澳」特里.歐文《致命的誘惑:柴爾德的政治人生與思想》(商務印書館,2024-3)這部政治性傳記,因為我極欲了解這位考古學家晚年跳崖自盡的生涯。   說來奇妙,大概是小說之神的召喚吧,就在我閱讀
Thumbnail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經寫過《懺悔錄》,是一部叫人蕩氣迴腸的屬靈自傳(但一直遭忽略),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他步入中年後的身分危機、屬靈危機,甚至是讓他瀕臨自殺的生存危機。
Thumbnail
《托斯卡尼艷陽下》是一部2003年的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一名在意外中離婚的作家受到朋友的鼓勵參加旅行團來到義大利托斯卡尼,之後在托斯卡尼展開新的生活的故事。透過故事主線,試圖表達對於愛情、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與領悟。
Thumbnail
今天的主角是之前來體驗前世回溯,而她在裡面身份是西藏女子的同學。那次的前世回溯紀錄可以閱讀《前世回溯故事集|最浪漫的事|西藏女子與僧侶》,這​位同學原本這次是設定其他主題來做書寫療癒,想不到卻莫名延續了上一次的故事⋯⋯
Thumbnail
追尋可以針對愛情、理想或任何事,共同點為展現出歷經險阻依然至死不渝,仍對追尋的人、事、物滿懷柔情的心志。人在人生道路上存在許多追尋,或許得到後終於能夠得償所願,或許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又或許得到之後悵然若失,等到回首時才發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美最豐富的滋養其實暗藏在追尋的過程中。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這本書是第六屆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的首獎作品,而我要說,這完全是實至名歸,因為這本真的非常精彩。 故事涉及國家的興衰,一位拋棄繼承的領主長女,在外地自我放逐十年之後回到故國,擺在眼前的是自己過去各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也許不是她的行為,但人就是會這樣解釋。 但就是這一點很重要,人是由自己的過去定義的
  「如果將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加以捨棄的話,是有可能把天上的一小部分叫下去的,但他們並非如此,因為他們醉了,所以看到的是虛幻的東西,用那個東西來欺騙自己和他人罷了。」
因為最近都在看小說,但是因為是推理劇,如果有說到劇情感覺會破壞人的閱讀體驗,所以只說說對於上面那幾部小說我讀完後對作者的感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死後的世界,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的觀察,靈魂在轉世過程中學習與成長。書中提出思想的能量與痛苦的教學,挑戰了傳統的宗教觀念,尤其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可能會顛覆他們的信仰框架。作者強調人生的旅程是為了學習,不必過度關注死後的世界,並且提供了對靈界及其法則的深入分析,推薦給對靈性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我可能真的身體太疲累了,或者出於轉換心情的需要,我有深讀硬書的決心,卻少了續寫小說的鬥志。今天,我聚焦「澳」特里.歐文《致命的誘惑:柴爾德的政治人生與思想》(商務印書館,2024-3)這部政治性傳記,因為我極欲了解這位考古學家晚年跳崖自盡的生涯。   說來奇妙,大概是小說之神的召喚吧,就在我閱讀
Thumbnail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經寫過《懺悔錄》,是一部叫人蕩氣迴腸的屬靈自傳(但一直遭忽略),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他步入中年後的身分危機、屬靈危機,甚至是讓他瀕臨自殺的生存危機。
Thumbnail
《托斯卡尼艷陽下》是一部2003年的電影。內容主要描述一名在意外中離婚的作家受到朋友的鼓勵參加旅行團來到義大利托斯卡尼,之後在托斯卡尼展開新的生活的故事。透過故事主線,試圖表達對於愛情、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與領悟。
Thumbnail
今天的主角是之前來體驗前世回溯,而她在裡面身份是西藏女子的同學。那次的前世回溯紀錄可以閱讀《前世回溯故事集|最浪漫的事|西藏女子與僧侶》,這​位同學原本這次是設定其他主題來做書寫療癒,想不到卻莫名延續了上一次的故事⋯⋯
Thumbnail
追尋可以針對愛情、理想或任何事,共同點為展現出歷經險阻依然至死不渝,仍對追尋的人、事、物滿懷柔情的心志。人在人生道路上存在許多追尋,或許得到後終於能夠得償所願,或許永遠可望而不可及,又或許得到之後悵然若失,等到回首時才發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美最豐富的滋養其實暗藏在追尋的過程中。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這本書是第六屆金車奇科幻文學獎的首獎作品,而我要說,這完全是實至名歸,因為這本真的非常精彩。 故事涉及國家的興衰,一位拋棄繼承的領主長女,在外地自我放逐十年之後回到故國,擺在眼前的是自己過去各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也許不是她的行為,但人就是會這樣解釋。 但就是這一點很重要,人是由自己的過去定義的
  「如果將自己的身體和心靈都加以捨棄的話,是有可能把天上的一小部分叫下去的,但他們並非如此,因為他們醉了,所以看到的是虛幻的東西,用那個東西來欺騙自己和他人罷了。」
因為最近都在看小說,但是因為是推理劇,如果有說到劇情感覺會破壞人的閱讀體驗,所以只說說對於上面那幾部小說我讀完後對作者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