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2/1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預防失能失智 第1計 全面盤點

    摘要
    精準量一次身高;天天量體重、體溫、血壓、血糖、血脂、血氧濃度,了解個體身體健康狀態。
    keyword:BMI、失智、COVID-19、心臟併發症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猝死
    壹、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其計算公式是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國民健康署建議我國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及24(kg/㎡)之間,太瘦、過重或太胖皆有礙健康。
    研究顯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BMI≧24)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而過瘦的健康問題,則會有營養不良、骨質疏鬆、猝死、失智等健康問題。
    貳、體溫
    官方的認定量體溫標準:肛溫、口溫、腋溫、背溫、耳溫、額溫
    一、精準的肛溫
    其中以肛溫最接近身體內部真正的溫度,但最不方便的,因為你每次都得脫褲子,肛門口被插上溫度計1至3分鐘測量體溫…。
    二、方便 + 精實的耳溫
    耳溫與肛溫的相關性很高,必要時可取代肛溫,但是耳溫對三個月以下嬰兒的耳溫常不準確,所以不建議使用。
    三、手溫或腕溫
    目前這樣的測量體溫方式,未納入官方的認定,只是因為方便,而使用的體溫測量方式。
    因為伸手測量體溫很方便,但手指表面微絲血管較多,隨周邊溫度變化非常快,故手部溫度不管是手心、手腕,目前醫界不太會推廣使用。
    根據研究測試得知:口溫平均比肛溫低 0.5 ℃、腋溫平均比肛溫低 0.8 ℃
    四、背溫
    一般都不會用,只有二種特殊情況,才考慮使用:一個月以下新生兒、體重很低的新生兒等。
    這些新生兒不適合量肛溫與耳溫,才考慮量背溫或是腋溫。
    五、額溫
    額溫槍或紅外線測量皮膚表面,常有嚴重低估真正體溫的現象,那是因為測量皮膚表面的體溫會受一些皮膚表面的物品,例如帽子、瀏海、太陽熱曬,冷風吹過、出汗或化妝……等等的影響。
    疫情大規模流行時,使用頻率最高,例如 SARS 或 COVID-19 引發全世界大流行。
    參、血壓
    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11月13日發布有關高血壓標準值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毫米汞柱(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即為高血壓。這是美國醫學界2003年以來首度更新有關血壓檢測與治療的指引,先前的高血壓定義為140/90毫米汞柱以上。
    一旦血壓達到130/80,「出現心臟併發症的風險就是血壓正常者的2倍」。如果,血壓達到新的標準,對患者而言是一個警訊,表示健康亮黃燈,必須開始控制血壓,不代表一定得吃藥。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仍維持高血壓標準值為140/90,台灣心臟血管醫師普遍認為,高血壓患者類型眾多,如果一味希望血壓降得越低越好,可能導致其他的副作用
    肆、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被稱為血糖,血液將葡萄糖帶到人體所有細胞中,供給人體能量所需。但葡萄糖需要胰島素(Insulin)的幫助才能有效提供細胞能量,而當我們體內胰島素缺乏或功能不全,就會造成血糖過高,進一步造成糖尿病等其他嚴重問題。此外,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腦血管風險因子,糖尿病病人的失智風險比一般人高1.5至2.5倍
    糖尿病檢查報告
    一、飯前血糖(Glucose AC):正常數值 70~99mg/Dl(除了糖尿病外,如有胰臟炎的患者,檢驗數值也可能上升)。
    二、飯後血糖(Glucose PC):正常數值 70~140mg/dL(飯後兩小時檢測,除了糖尿病外,如有胰臟炎的患者,檢驗數值也可能上升)。
    三、糖化血色素:正常數值 4.2~5.7%(又稱糖化血紅蛋白,Hemoglobin A1C,簡稱 HbA1c、A1C),可用來評估近兩到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控制狀況和治療效果)。
    四、糖化白蛋白:正常數值 11~16%(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簡稱 GA;糖化白蛋白計算公式: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色素 -2.015)*4)
    五、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50g(OGTT 50g):正常數值 140 mg/dL(用於篩檢懷孕媽媽是否在懷孕期間罹患妊娠糖尿病,孕婦需要在喝完糖水後1小時檢測血糖值)。
    六、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75g(OGTT 75g):正常數值 200 mg/dL(先空腹8小時以上,抽一次血檢驗,在喝完糖水後的 30分、60分、90分、120 分再抽一次血檢驗)。
    七、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100g(OGTT 100g):正常數值 200 mg/dL(可用來診斷妊娠糖尿病,抽一次血檢驗,在喝完糖水後的 30 分、60 分、120 分、180 分再抽一次血檢驗)。
    以下為檢查血糖的頻率建議:
    01、血糖控制不良或不穩定,建議每天檢查3到4次。
    02、血糖控制良好的病人可以每週只檢查3到4次。
    03、如果三餐前的血糖都接近正常的話,也要進一步檢查飯後2小時的血糖。
    04、每一到兩週,半夜3點測一次血糖,以防半夜低血糖不自知。
    伍、血脂
    血脂肪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名詞,最主要有兩種:膽固醇(Cholesterol)、三酸甘油脂(Triacylglycerol)。
    膽固醇:一般檢查報告中常見的會有三個數值,包含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al)、低密度膽固醇(LDL-C,壞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HDL-C,好膽固醇)等。
    由於LDL會將膽固醇運送至動脈,有機會堆積在血管壁。過量的低密度脂蛋白會造成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及周圍動脈疾病。所以LDL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存在緊密的正相關,因此一般認為越低越好。
    HDL被視為保護身體心血管系統健康的因子。一般來說HDL負責運送血中的膽固醇回到肝臟,因此對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有抑制作用。因此一般認為越高越好。
    三酸甘油脂(Triacylglycerol),就是一般我們說的中性脂肪或油脂。為動物性油脂與植物性油脂的主要成分,假如是固態的則稱為脂肪(fat)以動物性為主,如果是液態的就稱作油(oils)以植物性為主。通常從食物中直接攝取。
    一般來說,總膽固醇的標準值是小於200(mg/dl),高密度膽固醇大於40(mg/dl),低密度膽固醇小於130(mg/dl),而三酸甘油脂小於150(mg/dl)。
    根據研究,我們人體的膽固醇大多屬於內生性。意思是有將近60%-80%的膽固醇,即使我們沒有攝取含膽固醇的食物,也可能會由體內自己會透過其他代謝路徑而產生。特別強調的是,低密度膽固醇LDL平均每增加10%會增加20%~30%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陸、血氧濃度
    監測血液中含氧量的簡單易用設備(指尖血氧偵測機pulse oximeter)。只需幾秒鐘即可查看結果。
    指尖血氧偵測機
    指尖血氧偵測機
    血氧濃度的危險指標
    01、血氧濃度<90%:預示患者重症可能正在進行中,得立即就醫。
    02、血氧濃度91%至94%:預示患者可能COVID19 進展中,也許馬上透過電話或視訊進行評估。
    03、血氧濃度95%至100%:正常。不要擔心!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是世界最著名的醫療機構之一。他們早在2021年疫情大規模擴散在美國社區感染時,對於那些在家檢疫的確診患者,發予軟體設備(生命徵象:心跳、血氧濃度...等等偵測),在遠距離24小時和患者聯繫。
    在這次的研究中,他們共登記了1924名COVID-19患者,研究人員發現:60歲以上的患者佔25%、只有6.86%,發病當日確診就在家馬上被隔離、平均從發病到在家隔離,中位天數為8天(難怪美國會社區感染那麼久?)
    在家中,克利夫蘭醫學中心主動監測這些人的生命徵象變化,還有登記症狀變化,有10%的患者,出現了一些令人注意的症狀(例如:呼吸急促),需要升級到和醫生視訊會診。
    研究期間,仍然有0.4%(9位)在家猝死的個案,研究人員認為這些人死因,可能和COVID併發症或原本慢性疾病併發症相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