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2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讀書筆記丨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才德至上是一種暴政

本書原文標題很明確地告訴你,才德至上是一種暴政。因為才德至上的觀念引發的文憑主義、菁英思維以及拜金風潮,不僅在美國更在全球掀起一場大災難。
本書聚焦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所浮現的問題「民粹國族主義的抬頭」。這不僅是對種族、族裔和性別多元化的反撲,也是對於新科技和貿易全球化衝擊勞動市場導致失業率攀升的抗議。
作者麥可桑德爾在第一章為本書做了重點摘要,他認為是主流政黨過去40年所推行的全球化方案的其中2個面向促成了民粹。 ①技術官僚的思維 a.相信市場機制是實現共善的首要工具,接受市場導向全球化、認可經濟金融化 b.視公共事務為技術專業,限縮了民眾的參與,讓民眾對政治產生無力感 ②從才德的角度定義贏家和輸家 才能加上努力就能往上爬的「向上流動說」無法彌補不平等所造成的落差,反促成勝者驕傲自大敗者受辱不滿的心態,同時也忽略了缺少或擁有某種才德自身以外的因素。屈辱感成為推動民粹示威的強大元素。
本書把論述重心放在第②點,筆者在閱讀後做如下詮釋。 基於「向上流動說」,鼓勵所有人追求更高的學歷,廣開大學之門。看似雨露均霑的政策,卻是一場齊頭式平等的災難。高所得者能夠提供子女較好的受教環境、負擔課後補習,並掌握更多的"入學門路",讓他們從起步就站在較高的立足點。所以儘管上大學的機會變多,但能擠進校門的低所得者還是少之又少。儘管如此,那些倚靠家族財力等先天環境優勢取得大學學位的人,卻自認是靠努力讀書獲得成功,而更加推崇「才德至上」的概念,有意無意間為那些因為無法負擔高額學費、成長於教育資源缺乏之環境等諸多因素而無法取得大學學位者,扣上一頂不夠努力咎由自取的帽子,造成他們的屈辱感,加深了階級對立。 「向上流動說」曾經是宣揚美國夢的美好口號。但時至今日夢想幻滅,美國國內貧富不均愈趨嚴重,社會階級流動更加困難,人人上大學反倒成了鞏固階級的幫兇。因為高所得父母比以前更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子女上大學,因而使低所得者藉由提升學歷翻身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再來,透過大學教育獲得財富、權勢和地位那些所謂的「菁英」,覺得這是自己應得的報酬。而作者對於「應得」2字打上問號。我們當然不能否認成功者的努力,但很少人光靠努力就能成功。成長在相對優渥的環境、擁有某項特殊才能、某項才能在"對的時代"受到青睞,這些都該算是運氣而非個人功勞。社會誇大了努力的重要性,我們已經來到即使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的年代。
其二市場化社會一切都以金錢為衡量,相信報酬反映了個人對於經濟的貢獻。 作者舉出毒販和高中老師的收入差異來反駁,我們不能因此就認定毒販的工作比高中老師還有價值,給予毒販更高的認可。吹捧高所得者,輕視低所得者的觀念,正是屈辱感的來源之一,也是民粹主義的火種。要讓那些被政策邊緣化的「非菁英」重拾工作尊嚴,需要重新定義共善。共善不是為了追求經濟成長去擁抱全球化,使底層勞工的工作權益受到排擠,讓付出最少的菁英階級受益;而是把施政重心轉向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者,訂出對社會基層更實質有利的政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