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殷海光的人與文

    有位畢業多年的學生在fb提起殷海光的《人生的意義》,頓時又燃起我內心的哪團「火」。所以,就回了幾句話:
    殷海光在《人生的意義》一文中,主要是提醒年青人要有理想,而這個理想就是真、善、美;而真、善、美都是發自人的獨立自主的人格的。
    春蠶吐絲---作者簡介(這是我以前做的power point部分內文)
    唐.李商隱: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乾
    殷海光一生追求真理,是自由主義思想家和民主鬥士。他不僅對西方的邏輯哲學弘揚,且對中國傳統思想進行了相當深刻的反省與批判,期望開出中國的民主與科學的新道路。他是一位立言與事功並舉的學者,在冷靜思維的背後,往往會透露出對中華民族關切的情懷。
    殷先生,終其一生,遭受到無盡的淒涼、寂寞和橫逆;以致在病危旦夕,仍然絞盡腦汁,克盡讀書人的責任,直到生命的終站,還在瀝盡心血,打算完成遺作,就好像春蠶吐盡最後的一口絲一樣,死而後已。
    該學生回應:學生印象中,您不太同意殷先生的看法,望賜教。
    首先很高興您還記得我以前講過的課。是的,殷先生對孔孟的看法的確有偏頗,這也許跟他的際遇有關。
    殷海光對生存及道德取捨的三個原則:
    1. 不可在自己的生存並未受到威脅時,為了換取現實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 (如受到威脅呢?是否就可以放棄道德原則?孟子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2. 不可因要得到較佳報酬而犧牲他人。
    3. 在被迫不得不放棄若干做人的原則時,我們必須盡可能作「道德的抗戰」,把道德的領土放棄得愈少愈好;而且要存心待機「收復道德的失地」。 (孔孟的做人的原則,當面對大是大非的時候,是沒退縮的,這跟處事的手法——委曲求全不一樣的。)
    另外,殷先生提到孔子「憂道不憂貧」這話,就批判儒家只求道而不求經濟條件。其實,孔子那話重點在憂道的「道」,是獨立自主的人格啊!孔子是在提醒當面對「道」與「貧」的人生兩難題時,當然要先關注自身的人格;至於經濟條件的好壞不是不關注,只是與人格相比,當然是人格重要啦!關於這點,孟子有「禮與食孰重?」的討論,孔孟的底線是很清楚的。
    殷先生,是值得追求民主自由的年輕人學習的,高風亮節,人格長存!
    (寫於2014年8月9日於海外) 後話:當年殷先生在大學教學,當時的薪酬相對是比較微薄的。
    下一講: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