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禪林寶訓》卷一 033 心

2014.7.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鑒,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
祖問佛鑒,舒州熟否?
對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
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
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
常住歲計,一眾所系。汝猶罔知。其他細務,不言可見。
山門執事,知因識果,若師翁輔慈明師祖乎?汝不思常住物重如山乎?
蓋演祖尋常機辯峻捷。佛鑒既執弟子禮,應對含緩,乃至如是。
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之道尊。
故東山門下,子孫多賢德而超邁者,誠源遠而流長也。
《耿公與高庵書》

【演蓮法師譯文】
法演禪師從舒州海會寺移席到湖北東山的這一天,舒州太平山佛鑒禪師和龍門山佛眼禪師兩人特往東山拜見。法演禪師便吩咐備一些茶湯水果,召集寺內眾長老執事,於晚上開會。
會上法演禪師問佛鑒禪師:「今年你舒州那邊的田稻成熟了沒有?」
佛鑒回答說:「成熟了。」
法演禪師又問:「那麼太平的田稻也成熟了嗎?」
佛鑒答說:「也成熟了。」
法演禪師再問:「你估計各田莊收成的稻穀總共有多少?」佛鑒心中正在盤算,一時說不出具體數目,不敢妄答。
這時,法演禪師便板起臉孔,大聲地斥責他說:「你可真是濫為一寺之主。凡寺中無論大小事情,都要推究明白,了然於心。常住每年需要有多少糧食收成,關系著全體大眾的生活。像這麼要緊的事你都不知,其餘瑣細的事務,不必說就可想而知了。
身為寺門中的執事,應該知因識果,你能做到像當年楊岐方會師翁,在慈明楚圓禪師座下任監院那樣綱律嚴謹、因果分明嗎?你難道沒有想到常住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嗎?」
耿龍學說:法演禪師平常與人談話機警靈敏,辯才無礙,而佛鑒禪師既是法演禪師的弟子,對師父懷著敬畏尊重的心,答話自然是從容不迫,含蓄緩和,這在情理上也應該是這樣的。
正如《禮記 學記》中說的:「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人知敬學。」所以東山門下的法子法孫多賢能有德,超群拔類,誠源遠而流長啊。
良因贊曰:
從這段開示當中,我們見到古人之德風,
包括演祖護持大眾時,知因識果,鉅細靡遺之慈悲;
與佛鑒禪師執弟子禮,謙卑恭謹,應對含緩之德行;
皆是後學所應效法的,這也是三寶加被之所從出。
行菩薩道者,應於此中求。
求善知識之加持者,亦於此中求。
若逞聰辯,空談般若,師心自用者,則自誤誤人矣!

①東山:位於湖北黃梅之雙峰山。原稱馮茂山(又稱馮墓山、馮母山),其山位於縣境之東,故又稱東山。亦稱五祖山。禪宗四祖道信禪師、五祖弘忍禪師皆住此山接引學人,舉揚禪風,世稱其所傳禪法為東山法門,又稱東山淨門。
其教法以指導初發心者為主,具有漸悟之傾向,並可見禪宗教團獨特之儀禮與規則之源流。唐上元二年(675)弘忍示寂,門人神秀等葬其遺骸於此。後師戒、秀禪師、法演等亦先後來住,其中,法演禪師乃楊岐派之大哲。山腰有真慧寺,為弘忍所開創。
②太平佛鑒:北宋太平佛鑒慧勤禪師。舒州(今安徽懷寧)人,俗姓汪。自幼師事廣教圓深禪師。後參謁五祖法演禪師,並為其法嗣。曾應舒州太守孫鼎臣之請,住持太平山興國禪院,法道大播。徽宗政和初年,師應詔住汴京智海寺,經五年乞歸,得旨居建康蔣山。樞密鄧子常上奏,賜師紫衣,並賜「佛鑒禪師」之號。政和七年(1117)入寂,世壽五十九。

③龍門佛眼:北宋舒州龍門山清遠禪師。四川臨邛縣人,俗姓李。十四歲受具足戒,於習律、學《法華》之外,複行參禪。嘗遍歷江淮禪席。
後參五祖法演禪師,嗣其法。師初於舒州天甯萬壽寺弘法。其後曆住龍門寺、和州褒山寺。因鄧洵武上奏,受賜紫衣及「佛眼禪師」號。宣和二年(1120)冬至前一日示寂,享年五十四,法臘四十。有《佛眼禪師語錄》八卷行世。

④慈明:北宋湖南潭州石霜山楚圓禪師,字慈明。廣西桂林人,俗姓李。少為儒生,潛心舉業。二十二歲回心向道,於湘山隱靜寺得度。未久遊襄沔之門,與守芝、穀泉結伴入洛陽。聞善昭禪師之道望為天下第一,遂赴汾州,依止二年,仍未許入室。每見必詬罵,或毀詆諸方,所訓亦皆流俗之鄙事。
慈明禪師一夕訴之,語未竟,善昭禪師對他熟視而罵曰:「是惡知識,敢裨販我!」舉杖逐之。慈明禪師欲伸解,善昭禪師掩其口。
慈明禪師忽大悟,曰:「是知臨濟道出常情。」遂服役約十二年(一說七年),盡領其旨。後至並州,訪唐明智嵩,更與當世名士楊大年、李遵勖時聚論道。後欲歸鄉省母,過筠州(四川),於洞山見曉聰禪師,依止三年,又遊仰山。
時楊大年寄書宜春太守黃宗且,請師住於袁州(江西)南源廣利寺,居三年,辭而省母。又謁神鼎洪諲禪師,洪諲禪師大加讚賞,由是聲名大揚。既主潭州(湖南)道吾之席,次住石霜山崇勝寺,又轉南嶽福嚴寺,後遷潭州興化寺。
寶元二年正月於潭州興化寺示寂,世壽五十四。諡號「慈明禪師」。垂寂之際,感染風疾,口吻已斜,侍者泣曰:「奈何平生呵佛罵祖,今乃爾!」師聞,以手正之,垂目而化。法嗣五十人中,以黃龍慧南、楊岐方會最為知名,且各成一派。遺有《石霜楚圓禪師語錄》一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