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年齡歧視》Ashton Applewhite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才幾歲是要擔心什麼老年後的生活?確實如此,即使我認為即將奔三對我而言是有那麼點與年輕漸行漸遠,也不至於讓我老得身體不再受意識掌控,無法做點什麼激烈地,足以讓人知道我還是「年輕」那一方的成員,不必急著往熟齡妥協,不必再有意識的社交活動跟上隊伍,期許自己還像個合格的年輕人。《年齡歧視》開宗明義點名如我上述的思維是典型的歧視舉止。我們都必然單線朝變老前進——除非只打算讓自己活到中年為止——它是無論種族無論性別齊一終將面對的未來。然而我們多數人卻是把持著畏懼,不願承認老化的個體乃至生活會是何種情境,利用這些迷思帶來的刻板印象封印老化的一切。這正是作者Ashton想在本書處理的問題。
「年齡不同於種族或性別,因為它是一種普遍的情況。這使得年齡歧視有別於種族歧視或性別歧視或健全主義,並且反常地更難鑑識成因。激進運動的成員通常定義自己為對抗主流,但其實每個人都會變老。」(頁333)
相較其他急迫性議題,年齡歧視矛盾地既是眾人終將得面對,卻也在眾議題中排序相對末端,容易受忽略的問題情境。問問自己,當談到變老,腦中閃過多少抗拒理由?不想成為拖油瓶,不想變醜,不想被當成反應遲鈍跟不上時代的人⋯⋯有太多使我們自認將被社會與家庭排除行動的假想情境逐一浮現。
從生產面來看,資本主義主導下的老人族群沒有產值並不能歸咎於老這件事,在此,Ashton提到一項使我受啟蒙的觀念:
「現今事物變化如此快速,我們這在開拓出全新的生物和社會領域,新的這群老年人的角色尚待發展。我們周遭的機構是在以往人類壽命較短時被創造的,舉例來說,教育是為年輕人、就業為中年人、休閒是為老年人而設的概念,現在顯然已經過時,但我們還有待從根本上修改這些結構,或發明新的結構。」(頁40)
這也代表著,基於醫療科技進步,世界人口結構確實朝高齡化邁進,既是事實,我們就應該有理由地調整測量生產方式的基準:在台灣六十五歲即退休難道符合我們現今狀況嗎?對於熟齡者(甚至就連詞彙的使用,Ashton強調也不該以「老人」〔the elderly〕受限該族群的可能性,應該是以無瑕疵的「熟齡者」〔older people〕取代稱之)的期待難道只需要維持最低限度的無病無痛就足夠了嗎?同樣這也是我所困惑,在Ashton的觀察,有數名熟齡受訪者依然渴望回到職場繼續工作,未盡然是再投入上班族體系,也有根據自身興趣,進一步專精發展一番新事業的案例。若將焦點移轉回台,明顯地,光是年齡僅僅中年就會面臨機會謀取嚴重歧視情況,甚至渴望與年輕人站在同一起點競爭相同職缺亦然相對困難。打開求職網,接受二度就業的職缺也明顯限縮在特定範疇,而那往往是不需工作經驗或技術要求的免洗工作。
「老人即是弱勢」的觀念嚴重滲透每一個人。既定形象塑造使我們反射性認為在面對外貌顯然老化的對象易於採取謙讓態度,讓出座位或道路,說話拉高音量,協助提重物這些生理限制所接受的外援,一再地刻板化體能衰退只會發生在熟齡者身上。Ashton強調,列舉上述並非為了扭轉熟齡者體能退化刻板印象,她認同事實,重點在於進一步針對阿茲海默症、肌肉退化等常態被認為是熟齡者才有專利,肇因確實不能說與年齡無關,但絕對不是因為高齡必然罹患這些疾病。
「疾病與年老有關,但不是同一件事」(頁146)
但是社會給予的老化資訊頻繁到我們輕易地認為「老弱」是緊密聯繫的出雙入對,甚者,因病招致社會觀感對自己所產生的屈辱,會加倍熟齡者認同自己就是無可藥救的「老人家」。故而,Ashton不停地以「我們不該慣性認同一切作為常態,應該是『有意識地』質疑主流論述」。
我們終將變老,視為宿命也未必不妥。Ashton點出目前社會對熟齡者的不善與歧視,針對熟齡者本身也要求不該用同樣眼光歧視自己。以自身為例,年約七十幾的阿嬤不再經營服飾店後每天無所事事。她把目光放在與她同住的舅舅與其孫子,關心他們三餐著落。母親是美術老師,建議空閒時候可以在她教室練習書法,體驗素描。阿嬤不感興趣也無意參加其他熟齡活動。顯得她的生活過度單一且乏味。也許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社交,然而要求並非無緣無故,是因為多數時候從與她對談可以感受到她人生所關注的,基本上都是與她無關,多她關注也不會改變什麼的冗贅問題。在與人對談間可以感受她不善於聆聽,把自己鎖在自己世界,性情上顯然不怎麼具備同理心。Ashton提及,擁有人際網絡,是不管任何年齡層都受用的資源,要認識跨年齡層的朋友確實不易,但那將是對自我胸襟,對思索視域,都能因此獲得交流與之改變的助力,也就是她說的:
「跨越年齡隔閡的關係能拓展觀點和消除刻板印象⋯⋯」(頁261)
即使用再多研究證明年齡歧視確實存在,以及歧視若置之不理,終得面臨老化的我們也將複製體驗,甚至更甚。十分矛盾地,我既是期待又認為自己的力量無從大到可以在這個議題中發揮作用使人關注,因此讀到中後段時,我內心是很感謝台灣有出版社願意引進這類議題書籍出版,讓讀者可以站在Ashton的位置,從家庭為單位著手,慢慢扭轉老或少非得是怎樣的態度回應生活,觸及社會是可以如何去做準備進而改變。再怎麼說,每個人倘若活著,就得面對特定年齡被賦予對應被期待的問題,不是那麼主流的生活,或許也沒有想像的需要來得因未知而恐懼。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9會員
    163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書名很是憤怒,我沒預期書中憤怒又是另一個層級,彷彿作者Eltahawy她所策劃這場不把父權從這世上消除殆盡不罷休的戰爭已久。《女人與女孩的原罪》從中譯書名無法判度Eltahawy是如何發動這場戰爭。
    《國王排名》可愛的畫風與溫馨劇情,當得知出自一名四十多歲才決定以漫畫為正職的大叔筆下時,不免使我好奇十日草輔的經歷以及他是抱持什麼態度,塑造出可愛波吉與卡克,讓讀者一面品嚐他們之間的堅定友誼是多麼純粹可貴,還有即使瘖啞,依然積極面對任何挑戰的主角正向心態。
    還是相似的主角設定,敘述中還是保留某些類似的價值觀,但這次村上以友情為主題寫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必須讀過才能完整記得書名的改變這點也蠻有意思的)卻在他完善的文字王國又拓展出新的疆域。先說總結,我喜歡《多崎作》。
    「創傷本是社會化的過程,療癒是沒有終點的。」(頁263)無可避免作嘔的孤獨,那就抱抱自己。
    雖然身為生理女,我卻不是那麼樣地捍衛我應該守護的女權。 胡的書寫有種強烈的自我辯證精神於其中,讀起來像是在為誰解釋,埋於故事中特色是經歷刻骨銘心傷痛者才能糾結而成。這未必暗指內容皆跟作者有關,是進一步為她的營造一次的失落一次的安慰一次的傷口舔舐一次的崩潰之際,好好地養傷活著。
    一但走進陳思宏式的《變形記》,還膽妄繼續保持人本模樣的,就不會喜歡這本小說;若是已拋下為人的堅持,你就可以好好毀壞,好好拆解人的「樣貌」,解構成原先你預期的真面目。 「說我是騙子?哈哈哈,你們哪一個不是騙子。我們全部都是騙子。」(330)
    書名很是憤怒,我沒預期書中憤怒又是另一個層級,彷彿作者Eltahawy她所策劃這場不把父權從這世上消除殆盡不罷休的戰爭已久。《女人與女孩的原罪》從中譯書名無法判度Eltahawy是如何發動這場戰爭。
    《國王排名》可愛的畫風與溫馨劇情,當得知出自一名四十多歲才決定以漫畫為正職的大叔筆下時,不免使我好奇十日草輔的經歷以及他是抱持什麼態度,塑造出可愛波吉與卡克,讓讀者一面品嚐他們之間的堅定友誼是多麼純粹可貴,還有即使瘖啞,依然積極面對任何挑戰的主角正向心態。
    還是相似的主角設定,敘述中還是保留某些類似的價值觀,但這次村上以友情為主題寫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必須讀過才能完整記得書名的改變這點也蠻有意思的)卻在他完善的文字王國又拓展出新的疆域。先說總結,我喜歡《多崎作》。
    「創傷本是社會化的過程,療癒是沒有終點的。」(頁263)無可避免作嘔的孤獨,那就抱抱自己。
    雖然身為生理女,我卻不是那麼樣地捍衛我應該守護的女權。 胡的書寫有種強烈的自我辯證精神於其中,讀起來像是在為誰解釋,埋於故事中特色是經歷刻骨銘心傷痛者才能糾結而成。這未必暗指內容皆跟作者有關,是進一步為她的營造一次的失落一次的安慰一次的傷口舔舐一次的崩潰之際,好好地養傷活著。
    一但走進陳思宏式的《變形記》,還膽妄繼續保持人本模樣的,就不會喜歡這本小說;若是已拋下為人的堅持,你就可以好好毀壞,好好拆解人的「樣貌」,解構成原先你預期的真面目。 「說我是騙子?哈哈哈,你們哪一個不是騙子。我們全部都是騙子。」(330)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台灣,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和勞動市場競爭加劇,年齡歧視在現代職場和社會中逐漸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雖然中年人相比年輕時候,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但是在求職、升遷及社交方面,往往因年齡因素而面臨不公平待遇。這種歧視影響中年人的職業發展,並且會對他們的自信心、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造成壓力。 因此,我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與幼之間的差異?到底怎麼樣才算老?本文提出了許多觀點,並探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在心態上面對和因應這些變化。同時,也討論了老化和世代差異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在台灣,隨著社會快速變遷和勞動市場競爭加劇,年齡歧視在現代職場和社會中逐漸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雖然中年人相比年輕時候,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但是在求職、升遷及社交方面,往往因年齡因素而面臨不公平待遇。這種歧視影響中年人的職業發展,並且會對他們的自信心、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造成壓力。 因此,我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人口老化的趨勢下,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老與幼之間的差異?到底怎麼樣才算老?本文提出了許多觀點,並探討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如何在心態上面對和因應這些變化。同時,也討論了老化和世代差異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因為你會老,因為你愛的人會老,因為你愛的人身旁的人會老。」 之前曾在法扶基金會出版的《讓我們安心變老》一書中讀到這句話,頗有感觸的。 「老」一直以來在社會大眾眼中通常是較負面、黑暗的詞,尤其對許多年輕人而言,老人就是固執、守舊、很「歡」的代名詞。儘管如此,身旁愛我們的人、我們愛的人終究有一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