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 1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在「請轉法輪」這個法當中,要怎麼樣配合著修普賢行願力呢?就是你在請轉法輪的時候,你心中同時了知,佛所說法的每個聲音、每個字句,無非法界。就是這個經典裡面說,一切音聲無非法界,就是聲音好像只有它存在的時間,以及存在的空間,但這只是表像,事實上這個表像的體,是遍滿法界的自性。
所以說法的聲音,是從哪邊創造出來的呢?是從我們自性所顯現出來的一個影像,而這個自性是遍滿整個法界的,所以這個聲音的體遍滿整個法界。「音聲遍滿法界」就像夢境一樣,夢境裡面的聲音,它的體是全體的夢心,是遍滿整個虛空的。以這樣的智慧理觀再來請法,這個時候跟諸佛菩薩所說的法,就能夠更加的感應道交。
因為佛菩薩所說的就是實相的正理,你今天入於實相觀,再聽佛菩薩講實相的理,如心印心,這兩個是相應的,這個時候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這個就是以普賢行願力來聞法,最起碼我們就是要虔誠恭敬的心、有希求的心。觀察自己像病人,善知識像善巧的醫生,他所說的法像藥等等的,要慇懃地勸請。
接著看辛三、「總結」。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請轉法輪」當然就是要常常請外在的善知識、諸佛菩薩轉法輪,這個是對外的來說;對內來說,我們剛才講的,從自性佛,我們要常常請自性佛轉法輪。那怎麼樣轉呢?就是心中常常保持如理作意,常常保持正念,心中常常提醒自己,自心保持正念的時候,這就是勸請我們自性佛轉法輪。所以要常常勸請,這個是我們做得到的,縱然眼前沒有請善知識說法的這個因緣,你常常保持正念,這個就是在請轉法輪了。
接著庚七、「釋請佛住世」。
要請佛常常地住於這個世間,為什麼要「請佛住世」呢?這個和「請轉法輪」是相結合的。因為,我們希望善知識、佛菩薩能夠恒常地來為我們說法,要常常請轉法輪的話,當然善知識要常常住世,所以請佛住世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能夠常常地請轉法輪,這兩個是互相呼應的。看到這個文: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刹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
這就是說,十方還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無量無邊的諸佛將欲示現般涅槃的,或者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所有的一切善知識,我們都要勸請他們莫入涅槃。
就像在佛經裡面記載,佛陀在還沒有決定入涅槃的時候,祂就很善巧地希望阿難尊者來勸請祂繼續住世,但是阿難尊者那個時候被魔王所迷惑,心不自在,所以不了解佛陀的意思,甚至佛陀跟他說:「證得四神足的人,可以住世一劫。」這就暗示阿難,我已經證得四神足,可以住世一劫,你當勸請我住世,然而阿難被魔王迷住了,所以沒有勸請。
後來佛陀接著又明說:「我已經證得四神足了」,但這個時候,阿難尊者還是被魔所迷住了,佛陀看到這問題其實不在阿難尊者,而是眾生的共業,眾生所應度者皆已度盡,其未度者皆已作得度因緣,這批眾生得度因緣都已成熟了,那就該結束了。
所以,這個時候魔王出現,他勸釋迦牟尼佛:「你老人家度眾生,八十多年,辛苦該休息了、該入滅了。」世尊隨順眾生,就宣佈示現入滅。所以有證量的善知識,我們要常常勸請他住世轉法輪。
就像以前我師父,他勸請廣欽老和尚住世的例子是一樣的,我師父說廣欽老和尚有三次示現入滅,前面兩次的時候,我師父都領著大眾去勸請老和尚:「您老人家慈悲,要住世啊!」那個時候,老和尚都示現病相,病得很嚴重的樣子,老和尚謙虛說:「不行啊!這色殼子不好用啦!要早點走了。」我師父老人家,他很善巧,他說:「我們大家請老人家住世,我們就打佛七,希望老人家看到大家用功而歡喜,請老人家能夠繼續住世。」結果一打佛七的時候,老和尚就沒病,就出現道場看大家打佛七。所以有證量的大德,他們都能示現生死自在。
老和尚第三次示現病相的時候,我師父那個時候剛從美國回來,身體有點疲累,他想過兩天等身體稍微恢復一點,再去承天禪寺跟老和尚乞求,請他住世。但是沒想到,過兩天老和尚已經入滅了,沒有這個因緣,很可惜!但其實這也是眾生的福德因緣盡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示現。
所以對一切善知識,我們要請他住於世間。一切善知識是包括一切凡夫的善知識,當然,所謂「善知識」有它的定義,就像《涅槃經》裡面說的「如法而說,如法而行。」他能夠如法而說,講的話是有經論的根據,有佛菩薩祖師傳承、教授的根據,而不是他今天打坐的時候,突然想到了一個道理,或者他個人覺得什麼樣的主張,這些道理、主張都參考參考,也不要太當真。所以一定要有經論的依據,傳承祖師教授的依據
然後「如法而行」,他所說跟他所行,不要差距太大,這樣的話,就是真正的善知識。當然《廣論》裡面講到善知識的標準十種了,有自利的功德、利他的功德很多很多,但末法時代,沒有辦法遇到這麼大的、這麼殊勝的善知識;或者就是遇到,你也沒有福報見到,你也沒有福報認出來。
怎麼辦呢?至少,他具足悲愍為體,他心是慈悲的,不是為名為利的,悲憫為體,還有持戒,這是基本的;乃至更進一步的,他具足定慧的力量,那更好。能夠遇到這樣子的善知識,就要好好的珍惜。
另外,有的人會覺得說,為什麼需要善知識?我直接看經典,我直接請佛住世就好了,我在冥冥當中求佛力加持,佛住世加持我就好了,幹嘛一定還得需要這種凡夫的善知識?事實上還是有需要的,凡夫的善知識就像一把鑰匙,這把鑰匙是能夠幫你打開寶庫的一把鑰匙,你如果沒有這把鑰匙,你看到寶庫,你也進不去。
善知識的功德就是「銜接凡夫的心跟佛菩薩的心」,所以善知識是非常的需要。這個就是「請佛住世」,這個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佛,所以就包括一切的善知識,當然也包括我們自身;我們自性佛也要住世,常常念佛,常常提起正念,那我們自性佛就能夠住於心中。以上就是說明「請佛住世」。
接著看「總結」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就是說,有因緣就請善知識住世,如果沒有請善知識住世的因緣,就心中恒常的念佛、念法、念僧,保持清淨心保持清淨心,也是請佛住世,當然,這是就理上來說了,你如果能夠遇到善知識,那就是要請善知識「請轉法輪」,然後「請佛住世」,「常隨佛學」,修這三個法。
如果沒有遇到相應的善知識,就不斷地迴向,乞求能夠遇到善知識,作為我們的引導,希望善知識能夠出現,我們才能夠「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我們的修行才會有個依憑、有個引導的方向,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那麼我們今天晚上就先講到這個地方。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迴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看到壬三、「喜二乘善」。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有人說:「我修大乘的,我看不起二乘的人,阿羅漢沒什麼、辟支佛沒什麼。」千萬別這麼想,這些二乘的人也是很尊貴的,他們也是世間的聖人啊! 再看到壬四、「喜菩薩善」。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看到庚五、「釋隨喜功德」。 隨著他人所生起的善業而內心歡喜,隨喜他人的功德,這叫隨喜功德。所以隨喜的境界,一定是對方的善業,而不像現在隨便說「這個也隨喜、那個也隨喜」,有的甚至不是善業也在隨喜,不是這樣的。 我們看到底下,辛二、釋相,看要怎麼修。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八面,在下半段的地方。我們接著看到: 庚四、「釋懺悔業障」。 「悔」,不是悔往,「悔」就是對於未來同樣的事情不再造,這個就稱之為悔。「悔其後過,懺其前愆」,有慚愧心才能夠懺悔,這個很重要。接著看到「懺悔業障」的修行方法: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看:「能讚的相」。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再下一段: 「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下一段: 讚歎佛也是一樣,具足四悉檀的功德──歡喜、生善、破惡、入理。 接著、看到庚三的「廣修供養」。
《普賢行願品》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看:「能讚的相」。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再下一段: 「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下一段: 讚歎佛也是一樣,具足四悉檀的功德──歡喜、生善、破惡、入理。 接著、看到庚三的「廣修供養」。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現在看到癸二的「別顯」。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 接著看到辛三的「總結」。 總結無盡,願力則無盡,普賢行願是盡虛空遍法界的。 癸二的「總例餘三」, 餘三就是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看到壬三、「喜二乘善」。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有人說:「我修大乘的,我看不起二乘的人,阿羅漢沒什麼、辟支佛沒什麼。」千萬別這麼想,這些二乘的人也是很尊貴的,他們也是世間的聖人啊! 再看到壬四、「喜菩薩善」。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再看到庚五、「釋隨喜功德」。 隨著他人所生起的善業而內心歡喜,隨喜他人的功德,這叫隨喜功德。所以隨喜的境界,一定是對方的善業,而不像現在隨便說「這個也隨喜、那個也隨喜」,有的甚至不是善業也在隨喜,不是這樣的。 我們看到底下,辛二、釋相,看要怎麼修。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八面,在下半段的地方。我們接著看到: 庚四、「釋懺悔業障」。 「悔」,不是悔往,「悔」就是對於未來同樣的事情不再造,這個就稱之為悔。「悔其後過,懺其前愆」,有慚愧心才能夠懺悔,這個很重要。接著看到「懺悔業障」的修行方法: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看:「能讚的相」。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再下一段: 「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下一段: 讚歎佛也是一樣,具足四悉檀的功德──歡喜、生善、破惡、入理。 接著、看到庚三的「廣修供養」。
《普賢行願品》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看:「能讚的相」。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 再下一段: 「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下一段: 讚歎佛也是一樣,具足四悉檀的功德──歡喜、生善、破惡、入理。 接著、看到庚三的「廣修供養」。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現在看到癸二的「別顯」。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 接著看到辛三的「總結」。 總結無盡,願力則無盡,普賢行願是盡虛空遍法界的。 癸二的「總例餘三」, 餘三就是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出離三界六道的輪迴就是「解脫道」。佛法才講解脫道,所以修學佛法最高指導原則:要尋求無上的解脫境界。大家接觸佛法都知道,「佛」是所有解脫境界(十法界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再來是「菩薩」法界;再「聲聞」、「緣覺」兩種聖人的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