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講記 23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庚四、「頌懺除業障」。
懺悔業障,我們也是要從有相行跟無相行來說明。有相行就是以虔誠恭敬的心禮拜,如何能夠生起虔誠恭敬的心呢?主要關鍵就是對因果的畏懼。比如我今天懺悔殺生的業,為什麼往往我們在懺悔的時候沒有感覺?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深入思惟觀察:「殺生給我們帶來今生乃至來世的過患」。
當我們想到這些過患的時候,比如今生種種病苦惱、短命的苦惱,以及來生墮入火燒地獄,火燒種種的苦惱極為慘烈;還有地獄果報受完之後的餘報,殺眾生一條命,未來要還它一條命,這是很公平的,因果法爾如是,如果我們現在殺一堆,以後還的時候就有得還了。
好,若能思惟因果的道理,不是只聽說一遍或者看書看一遍,而是像我們靜坐修止觀一樣,常常靜坐思惟觀察因果的道理、業果的原理之後,對於我們所造的業即能深深地生起怖畏之心。有怖畏心之後,這個時候也會有慚愧心,會想到說:「啊,我是一個受戒的人,我是學佛的人,怎麼造這樣的惡業?」有慚愧心、有怖畏心,然後在佛前徹底發露,這是第一步,就是要有慚愧懺悔的心
第二步,就是求加持,即求你禮拜歸依境界的加持。在禮拜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虔誠恭敬的心,並且觀想:「佛就在我眼前,接受我的禮拜,祂不斷地加持我,在洗淨我的罪業。」不過,從佛堂禮拜完了出來之後,就不要再想:「我的罪很重啊!到底能不能除啊?」出了佛堂就要相信,我們原本罪業雖然很重,但是佛的法力、三寶力量一樣不可思議,經過這樣的拜懺,確實已經滅了很多的罪業,身心也清淨了很多。
這個就是有相行,即事相上的事懺,包括對首懺(根據戒律的對首懺),還有大乘佛法的取相懺——大悲懺八十八佛懺梁皇懺這些的,都是依著一樣的原理來修懺。
好,若事懺之餘我們想要提升它——讓滅罪的力量更強的話,這個時候可以接著修理懺。所謂的事懺之餘,就是在事懺的時候真正地生起慚愧心、懺悔心,這時再配合理懺就可以「觀罪性空」。
為什麼我會強調這個觀點呢?因為本身如果慚愧心、懺悔心都生不起來,若進一步再觀罪性空,即能造罪的我不可得、所造的罪不可得,那這時候更不會有慚愧了,這個時候再拜佛更是反正覺得觀罪性空,有拜、沒拜都可以,我只要觀罪性空就好了,所以會有這種錯解。
真正能夠理懺相應的人,他是理懺完了之後不再造罪,所以他可以理懺,透過理懺迅速滅除業障。滅業障如翻大地,草木皆枯,因為有強大的心力來攝受、來攝持,還有強大的智慧力來觀照,所以他在修完理懺之後,能夠不再造。
再看看我們,如果剛開始事懺的基礎都不夠,沒有慚愧心、懺悔心,就急著去修理懺,想要觀罪性空,這個時候你所謂的理懺完之後,結果還是會繼續造同樣的罪業,那這樣就不行了,這樣就代表根性還不夠,還是要先多加強事懺的部分。
初學事懺完了之後,理懺最後畫龍點睛點一下也可以,也不是完全就不能修,而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慚愧心、懺悔心還不是很強的時候,重點要放在事懺上面,怎麼樣生起慚愧懺悔的心,很重要。所以有事懺的基礎,在事懺之餘我們觀理懺,這畫龍點睛的法門,就是觀罪性空。
為什麼說「罪性空」呢?就像《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裡面所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
經文重點是什麼呢?就是「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比如殺業,我們今天為什麼會造殺業呢?從粗的來說,因為我們有貪瞋癡,所以我們造殺業;再從細的來說,為什麼會執著這個貪瞋癡呢?因為我們認為「有我可得,有法可得」。
比如說世俗人殺雞來吃,這是為貪欲而來殺生,因為貪著雞肉的美味。那為什麼會貪著呢?因為這當中有個「我」,即受用這個美味的「我」,還有認為這個美味是真實的,而實際上這些都是虛妄的。
為什麼是虛妄的呢?殺生的「我」不可得,因為能夠造殺生這個業的「我」是由身心所組合的,而身跟心本身是無常的、是如幻的,它沒有真實性可得,所以這個「我」不可得;再說這個「法」,即指美味,這個也不是真實的。
為什麼不真實呢?就像我們過去還在吃葷的時候,看到肉:「哇,好想吃啊!」特別喜歡吃,但是吃素久了之後,不要說看到肉,只要聞到肉味:「哦,怎麼那麼噁心啊?」那你想想看,這到底是好吃的味道、還是噁心的味道呢?
所以事實上「法無自性,一切從緣起。」,吃葷腥的人就覺得肉是香的,而廁所裡的蛆看到糞也認為是香的,這是一樣的道理。吃素的人就是因為業轉了,所以看到肉,覺得腥臊臭穢就是很難受的感覺。好,所以這個「法」,即所謂好吃的這個味塵也是不真實的。以上所以說明「我不可得,法不可得」。
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仍然有妄想的習性,認為「我」是真實的,味道這個「法」也是真實的,所以在這當中起貪心,「我」想不斷地得到美味這個「法」,所以起貪美味之心會殺雞、殺鴨來吃,而事實上,粗的貪瞋癡也好,細的我、法二執也好,全都是妄想。
所以要怎麼樣滅除業障呢?就像蕅祖講的「如翻大地,草木皆枯。」比如樹或者雜草,你要把它滅除,若老是從上面枝葉去砍,這不是根本解決之道,因為砍完之後,接著「春風吹又生」,春天來的時候它又慢慢地生起來,又繁茂了。所以根本解決辦法是什麼呢?是從根——把它從根挖出來、刨出來,把根拔出來之後,你就算不去摘枝葉,這個樹早早晚晚也會枯死的。
所以理懺是什麼呢?觀察能夠造罪的「我」不可得,即「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實相怎麼念呢?不只是觀察實相的道理,要以這個道理照我們的身心:是誰在造罪?那我在造罪,我在哪裡?那麼是我的身在造罪?還是我的心在造罪?我的身有自性嗎?我的心有真實性嗎?都沒有!若這樣去觀察之後,「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這個罪就能消除,就能夠徹底的連根拔起。
再講到事懺,例如大悲懺等,這些事懺它能夠伏住惑,就是能夠伏住煩惱的種子,讓它不會開花結果。比如說過去殺生的罪業通過拜懺之後,罪業種子的勢力能夠削減很多,到最後只剩下一個枯萎的種子,枯萎的種子它就不再開花結果了。就像把種子破壞之後,然後把它放在水泥堆裡頭一樣,它永遠不會生長出來,但種子還在。
理懺的話,就是把種子徹底的破壞,不是說不讓它生,而是種子再也沒了——徹底地破壞。所以我們剛才講:「一個真正修理懺相應的人,他不會再造罪了。」他觀「我不可得,法不可得」,怎麼再會去造罪呢?不會啊!
比如他過去喜歡殺生,會殺雞、殺鴨來吃,在他觀理懺之後,觀「我不可得,法不可得」,就沒有想要吃的這種心了,也不會有想要讓其快樂而殺生的這個心,所以他理懺完了之後,就不會再造罪了。
因為「我」都不可得了,還會再造什麼罪?是為誰造罪?我們為什麼做殺盜淫妄?以往都是為了「我」的快樂而造殺盜淫妄。當「我」都不可得的時候,還要為誰而戰?為誰而造業呢?那就沒有意義了。所以真正跟理觀相應的人,他是不會再造罪的,我們如果沒有這個功夫的話,還是要先多從事懺下手才好。
好,繼續前面《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的頌文「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我們要懺悔六根,因為六根是造罪的源頭,例如我們眼見色,眼睛看到好看的男女色,看到好看的美景,好看的圖畫,我們內心即生起強烈的貪著,這個時候就已經造罪了,那後續的起業行動,造殺盜淫妄是更枝末的部分。
其根本就是你執著能見、所見是真實的,然後也包括執著能見、所見結束之後,因而所生的樂受苦受是真實的,執著這些是真實了之後,所以造種種罪業。這時候先要從根本上觀察能見、所見,它們是不真實的,接著就是要懺悔六情根,須觀察這個能緣的心是不真實的。
這就是從根本來斷,因為後面的一切罪業都是由根所造的,都是執著根為真實而造罪,當你把這個根本給破掉之後,由根本所造的一切罪業——就像樹上的枝葉花果,它自然就慢慢枯萎了,這個就是理懺。
再講能懺所懺,「所懺」就是罪業,「能懺」就是這念心不可得,如果是以普賢行願力來觀察的話,觀察能懺、所懺、全體法性,即空、即假、即中,全體真如,然後再來進行懺悔,這個就是懺悔的內容。我們接著看到懺除業障的頌文: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這個《懺悔偈》大家都很熟了,半個月、半個月的誦戒,我們也都會唸這個文,這裡最要緊的就是要有慚愧心、懺悔心;另外,我們在懺悔業障之前,要在佛前徹底發露然後求加持。在發露的時候,比如要「懺悔殺業」,我們是要懺悔「無始來今」——我弟子某甲無始來今所造的殺業,同時懺悔我與十方一切眾生無始來今所造的殺業,要為自己懺,也要為一切眾生來懺。
當你發起廣大的菩提心,為眾生來懺的時候,這個功德更加的殊勝廣大而不可思議,為什麼?這跟理懺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因為「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所有罪業的根本來自於我、我執。當我們為一切眾生、代替一切眾生來懺悔的時候,此時雖然還沒有進入空觀,但是我執已放淡,我執放淡了之後再來懺悔,就跟我們自性相應,功德就更加的殊勝了。
所以各位不要聽到有人說:「若幫人家迴向,代眾生懺悔,他的業都跑到我身上來了。」或有人說:「幫了人家迴向,身體就不舒服、感冒、頭痛。」這個都是神經質,沒有這回事情啊!要真是這樣子的話,那出家修行人,寺裡蓮位那麼多,祿位那麼多,有的人業障都是很重的,若我們天天幫他懺悔,我們不是變成天底下業障最重的人?那當然是與事實不合啊!。
所以,反倒是你發起廣大的心量來為眾生懺悔的話,發菩提心破除魔障,因為菩提心隨順於無我,隨順於清淨的自性,功德更殊勝。以上是說明庚四的頌懺除業障。時間到了,我們今天講到這個地方,向下文長,付在來日。
迴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庚二、「頌稱讚如來」。 講到稱讚如來,我們先回顧一下它的內容,也是從有相跟無相來修。先說有相,就像法身大士現無量身,然後無量身上都有個頭,頭上都有舌,等於無量身有無量的頭、有無量的舌,舌頭出無量的音聲來讚歎諸佛無窮無盡的功德海。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看到今天發下去的附表三「十大願王一中具十」的這個附表,這是民國初年慈舟大師在《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裡面的開示。 我們看到第一個、禮敬諸佛。 它怎麼樣拓展成一中具十呢? 第二個、便禮便讚。 第三個、身心供養。 第四個、為懺而禮。 第五個、喜德而禮。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五面。 戊三、「重舉徳勝」。 來說明受持十大願王殊勝的功德,我們看到經文: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接著丙二、「偈頌」。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到辛二、「別明淨土果」。 往生淨土的功德。《行願品》最後面誦文的地方會講到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此處先講淨土的功德。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請再看到壬二、「別明勝果」。 接著第二個癸二、亦士用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經文中說明除了「滅除五無間罪」,還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即惑、業、苦三障的病。比如四大不調的病,有業障病、有冤業病。所有的病,如果醫生醫不好的,吃藥也好不了的,你誦《行願品》就可以滅除「世間身心的病」,即身的病跟心的病。 壬一、增上果 壬二、等流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庚二、「頌稱讚如來」。 講到稱讚如來,我們先回顧一下它的內容,也是從有相跟無相來修。先說有相,就像法身大士現無量身,然後無量身上都有個頭,頭上都有舌,等於無量身有無量的頭、有無量的舌,舌頭出無量的音聲來讚歎諸佛無窮無盡的功德海。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看到今天發下去的附表三「十大願王一中具十」的這個附表,這是民國初年慈舟大師在《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裡面的開示。 我們看到第一個、禮敬諸佛。 它怎麼樣拓展成一中具十呢? 第二個、便禮便讚。 第三個、身心供養。 第四個、為懺而禮。 第五個、喜德而禮。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各位請翻到講義第十五面。 戊三、「重舉徳勝」。 來說明受持十大願王殊勝的功德,我們看到經文: 「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接著丙二、「偈頌」。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接著請看到辛二、「別明淨土果」。 往生淨土的功德。《行願品》最後面誦文的地方會講到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此處先講淨土的功德。 「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請再看到壬二、「別明勝果」。 接著第二個癸二、亦士用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經文中說明除了「滅除五無間罪」,還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即惑、業、苦三障的病。比如四大不調的病,有業障病、有冤業病。所有的病,如果醫生醫不好的,吃藥也好不了的,你誦《行願品》就可以滅除「世間身心的病」,即身的病跟心的病。 壬一、增上果 壬二、等流果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請再看到 戊二、「顯餘眾行德」。 指修行其它眾行。即除了聽聞「一經於耳」之外,其他眾行之德。 再看到己初、「總明法行略說功德」。 「法行」是受持這個法之行,即受持的方法。這個地方的「略說」,主要就是大略地說明今生破惡的功能、除障的功能,大致上是這樣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懺悔的意義和目的? 學佛之後,常聽到「業障」二字,所謂業障,是以前所作的一些惡因,而成為現在的障礙,這些業障能障礙我們的學業、事業、道業、家庭、及身體的健康,讓我們諸事不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業障,需要化解處理。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學佛修行求來世的好去處,離不開懺悔業障和累積福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觀音山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在此殊勝的功德月中廣修供養、懺悔業障、戒殺護生、請轉法輪、誦經修法、護持正法住世等諸種善行,日日皆是億倍功德,為一年之中最快速累積福德資糧的月分,行者淨障積資的大好良機!
Thumbnail
二、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日想觀」,行者若「自見業障輕重之相
Thumbnail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陀正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從自心著手,時時反省、慚愧懺悔,自身能消災免難,大則至家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懺悔的意義和目的? 學佛之後,常聽到「業障」二字,所謂業障,是以前所作的一些惡因,而成為現在的障礙,這些業障能障礙我們的學業、事業、道業、家庭、及身體的健康,讓我們諸事不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業障,需要化解處理。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學佛修行求來世的好去處,離不開懺悔業障和累積福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觀音山億倍功德‧薩嘎達瓦月,在此殊勝的功德月中廣修供養、懺悔業障、戒殺護生、請轉法輪、誦經修法、護持正法住世等諸種善行,日日皆是億倍功德,為一年之中最快速累積福德資糧的月分,行者淨障積資的大好良機!
Thumbnail
二、禪觀與念佛(觀/念二宗)之滅罪      如上所述,善導師的淨土思想,本疏與具疏、解義與行儀之中,關於「念佛與懺悔」的關係,可先分別探討,而後歸納一個總結。 (一)《四帖疏》     善導《四帖疏》中提及「懺悔」,多視為「修觀」的前方便[1];如定善義的「日想觀」,行者若「自見業障輕重之相
Thumbnail
懺悔,是清洗心靈汙穢以獲得淨化的過程,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佛陀正法是改變命運的靈丹妙藥,修一天的福,得一天的善果;起一念的真誠懺悔,消近身的災劫惡報,福禍從來由心境所生。從自心著手,時時反省、慚愧懺悔,自身能消災免難,大則至家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