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仕途(中):利用社群認同和損失厭惡來進行說服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正打算戒掉看韓劇的習慣時,看見facebook上,好友們紛紛表示自己開始追了哪齣戲,因而得到什麼人生啟發——於是,社群的強大力量,讓你再次投入電視劇的懷抱?
另一個經驗是,假如你去買鹹酥雞,老闆先是抓了一大把秤重,然後一直減少秤重籃裡的雞肉,這時你心裡大概會覺得老闆很小氣;反之,老闆秤重後,又多夾了幾塊雞肉到秤重籃,你是不是覺得很開心,覺得老闆人真好呢?
說服是場心理遊戲,掌握心法和技法才能成功
第一個經驗說明社群認同的力量,第二個經驗驗證「損失厭惡」的心理用現代的眼光來看,說出這兩個理論不足為奇,難的同時運用它們來進行說服。在上一篇文章:「國文再差,你也不該不讀〈諫逐客書〉(上集:化危機為轉機的行動力)」中,我們談到年輕的李斯,不希望驅逐客卿一事讓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因此化危機為轉機,上書〈諫逐客書〉使秦王收回逐客令。細觀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沒有「社群認同力量」和「損失厭惡」的理論基礎,但李斯依然不著痕跡地將其使用在〈諫逐客書〉中,打動秦王政,讓他取消逐客命令。
這就是我們該讀〈諫逐客書〉的第二個理由:利用社群認同和損失厭惡來進行說服

〈諫逐客書〉的說服心法:了解說服對象的需求

在談論李斯如何運用社群認同和損失厭惡之前,還是要講到說服最重要的心法「了解說服對象的需求」,更白話的說,就是了解你的聽眾。
你的聽眾是誰?他的需求和渴望是什麼?接受你的說服對他有什麼好處?不接受有什麼壞處?沒有先了解這些問題,說服是不容易成功的。
高中國文中,除了〈諫逐客書〉,還有另一篇說服文〈燭之武退秦師〉,兩篇說服成功的要素,都建立在說服者完全了解被說服對象的需求。
秦王政的需求是什麼呢?那就是「征服六國,統一天下」。所以〈諫逐客書〉中,看不到李斯說自己被逐的委屈,只看見李斯向秦王分析:「逐客會使秦國無法統一天下」

高中國文〈諫逐客書〉的說服技法社群認同

所謂的社群認同,其實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木偶皮諾丘,想要成為和其他人一樣的正常男孩——我們渴望和心中認同的對象一樣。(參見《遊戲化實戰全書,P171》)

秦王政之所以下逐客令,部分是受到了秦朝官員的影響,因為他們紛紛上書告訴秦王政,六國的客卿大多不安好心,是派來探聽情國機密的間諜。
既然秦王政追求和秦國官員的觀點一致性,李斯的做法是搬出和秦王政關係更密切的社群——秦國歷任君主。
從秦穆公用百里溪,秦孝公用商殃,秦惠王用張儀,秦昭襄王用范雎,這些秦國的英明君主,都是任用六國人士導致富強。
這麼一來,秦王政的社群認同,自然是轉移到秦國的英明君主,因為認同這個社群,是對祖先,對一群菁英的認同。
把李斯的話翻成白話,就是跟秦王說:「秦王的社群裡,已經有四個君主因為任用客卿使國家富強,現在請您也一起加入吧」


高中國文〈諫逐客書〉的說服技法:損失厭惡的技巧

所謂的損失厭惡,就是一般人,很不願意失去可能得到,或已經得到的東西。損失的痛苦大於獲得的快樂。
〈諫逐客書〉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李斯反覆地告訴秦王,逐客的壞處是秦國無法統一天下(而非說不逐客的好處)。這正是利用秦王政不想失去對天下統治權的損失厭惡而產生的說服技巧。
文章中有個例子十分鮮明:李斯舉了各種來自於六國的奇珍異寶和漂亮的女人,這些都是秦王已經擁有,而且十分享受的資源。接著,話鋒一轉,李斯說:「如果任何東西都要產自秦國,那麼上述的物品君王也都不能擁有了」
失去已經擁有的東西?小是物質的享受,大到對天下的統治權;這對秦王政來說,自然是萬萬不可。

總結與提醒
一個心法,兩個技法,讓李斯說服成功。也許秦王心中的逐客念頭本來就不是那麼強烈,但至少,他願意承認,李斯的〈諫逐客書〉確實影響到他最後的判斷,也就說明這篇文章的成功
而這兩個技法,其實很容易運用在生活的說服場合中,下次上課,或許也可以讓學生分享實際應用的案例。

當然,我也曾利用在課堂上教導學生的說服技巧,成功說服過不少人。有一次,我故技重施,用這些技巧來說服自己的親人,沒想到大大的失敗。所以我想,說服是講理的,是為了讓工作運行順暢而設計出的方法;而家庭是講情的,與其不斷地運用技巧,愛家人的那顆心才是最珍貴的吧。
這裡是我對於高中核心古文的教學記錄,歡迎關心高中國語文教育的你,來這裡逛逛,並與我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中國文〈諫逐客書〉中,我們可以學到的不只是說服技巧,還有李斯「敢於追求最好」、「敢於讓自己配得上最好」、「化危機為轉機」的行動力,這正是我們該讀〈諫逐客書〉的第一個理由
說起鹿港,你會想到什麼?如果不是彰化或鹿港人,想到的大多是鹿港美食,鹿港老街,以及似乎在課本上學過的「一府二鹿三艋舺」。而如果你喜歡音樂,也許還會提到羅大佑那首傳遍大街小巷的〈鹿港小鎮〉
婚姻中亮起紅燈,女性似乎必須擁有「溫良賢淑」或是「相夫教子」等特質,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讚聲? 如果這個女性事業很成功,可是沒有小孩,或者是跟公婆有過不愉快的相處紀錄,那麼婚姻亮起紅燈的時候,「她」就無可避免地在新聞或是輿論中成為難相處的角色。
歸有光將空間修葺、空間中的人事變遷、空間中的軼事拼湊組織,成為他的空間認同。在文章中,他以巴蜀寡婦清以及諸葛亮自比,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像他們一樣,有守有為,讓家族重返榮耀,讓自己功名有成。他揚眉瞬目,說:我一定會成功。
這時候學生若依據文本,就可以得出「袁宏道依照次序來寫的,是他對不同時間點西湖景色(花、柳、山、水)的評價,他依照豔冶➡️ 濃媚 ➡️ 趣味 三個層次來表達評價的高低」。 同樣的景色,在艷陽高空的白日呈現豔冶的樣貌,在日照微弱的早晨和黃昏是更為別緻的濃媚之景,在無日的月色下,則呈現妙不可言的趣味
〈勞山道士〉可以說是把「懶惰」這個特質處理得最透測的文章。真正可怕的不是懶惰(最多是被別人笑一下而已),而是懶惰卻又想要具有特權(或達成目標)的想法,一旦這想法成形,便會有人來指點各種投機之道。但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一旦踢到鐵板,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是被笑一下那樣簡單了。
高中國文〈諫逐客書〉中,我們可以學到的不只是說服技巧,還有李斯「敢於追求最好」、「敢於讓自己配得上最好」、「化危機為轉機」的行動力,這正是我們該讀〈諫逐客書〉的第一個理由
說起鹿港,你會想到什麼?如果不是彰化或鹿港人,想到的大多是鹿港美食,鹿港老街,以及似乎在課本上學過的「一府二鹿三艋舺」。而如果你喜歡音樂,也許還會提到羅大佑那首傳遍大街小巷的〈鹿港小鎮〉
婚姻中亮起紅燈,女性似乎必須擁有「溫良賢淑」或是「相夫教子」等特質,才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讚聲? 如果這個女性事業很成功,可是沒有小孩,或者是跟公婆有過不愉快的相處紀錄,那麼婚姻亮起紅燈的時候,「她」就無可避免地在新聞或是輿論中成為難相處的角色。
歸有光將空間修葺、空間中的人事變遷、空間中的軼事拼湊組織,成為他的空間認同。在文章中,他以巴蜀寡婦清以及諸葛亮自比,相信自己有朝一日,必能像他們一樣,有守有為,讓家族重返榮耀,讓自己功名有成。他揚眉瞬目,說:我一定會成功。
這時候學生若依據文本,就可以得出「袁宏道依照次序來寫的,是他對不同時間點西湖景色(花、柳、山、水)的評價,他依照豔冶➡️ 濃媚 ➡️ 趣味 三個層次來表達評價的高低」。 同樣的景色,在艷陽高空的白日呈現豔冶的樣貌,在日照微弱的早晨和黃昏是更為別緻的濃媚之景,在無日的月色下,則呈現妙不可言的趣味
〈勞山道士〉可以說是把「懶惰」這個特質處理得最透測的文章。真正可怕的不是懶惰(最多是被別人笑一下而已),而是懶惰卻又想要具有特權(或達成目標)的想法,一旦這想法成形,便會有人來指點各種投機之道。但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一旦踢到鐵板,要付出的代價就不是被笑一下那樣簡單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嚴格來說,英文對這種情況的用詞應該為"manipulate" v. (權勢)操縱, 礙於台灣目前社群上大家普遍能理解的用詞為"PUA",以下內容會用類PUA為主要詞語 因正式心理學上,有更完整的詮釋與標準,這裡我想針對相對大眾化的情況做詮釋 我把這個情況公式化,我們可以自己代入所處的情況,
Thumbnail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緒勒索的要求你將心比心一般都出自一些非常「本位主義」的人口中,他們會不斷的要求你「將心比心」。 但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人他們只會要求你單方面的付出,他們字典裡沒有「將心比心」,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心。 真的會「將心比心」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根本不會開口。
Thumbnail
「心想事成」一直是每個人都想要達成的。然而,為何大部分的人是心想事不成,作者李欣頻點出這些吸引力法則的成功因素、以及盲點,是一本會敲醒你的好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嚴格來說,英文對這種情況的用詞應該為"manipulate" v. (權勢)操縱, 礙於台灣目前社群上大家普遍能理解的用詞為"PUA",以下內容會用類PUA為主要詞語 因正式心理學上,有更完整的詮釋與標準,這裡我想針對相對大眾化的情況做詮釋 我把這個情況公式化,我們可以自己代入所處的情況,
Thumbnail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緒勒索的要求你將心比心一般都出自一些非常「本位主義」的人口中,他們會不斷的要求你「將心比心」。 但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人他們只會要求你單方面的付出,他們字典裡沒有「將心比心」,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心。 真的會「將心比心」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根本不會開口。
Thumbnail
「心想事成」一直是每個人都想要達成的。然而,為何大部分的人是心想事不成,作者李欣頻點出這些吸引力法則的成功因素、以及盲點,是一本會敲醒你的好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