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2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台語漢文古典詩詞吟唱基本技巧淺談

台語漢文古典詩詞吟唱基本技巧淺談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玉璽教授 編著
2022年7月初稿 最新更新2024/11
東亞各國的漢字書同文,但是語不同音,同一個漢字韓國人、日本人唸起來不相同,中國的山東人跟上海人、蘇州人乃至香港人唸起來也都不一樣,台語的漢詩使用漢字,但是發音跟北京話都不相同,透過台語吟詩活動,可以學會台語的漢文發音,對重視台灣的國家語言發展,復振台語,很有幫助。
一 正音
台語「文白異讀」特徵明顯,透過台語詩詞吟唱,學會查台語字典或詢問台語專家,找出正確台語漢文(文讀音)發音
二正調
透過台語詩詞吟唱,學會台語連音變調
三末字平聲延長仄聲短促
透過台語詩詞吟唱,了解傳統詩每句的末字,依照其平仄而決定是否延長
《昔時賢文》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
唐代杜甫《解悶五首(之四)》:
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熟知二謝將能事,頗學陰何苦用心。
《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精神,在於扭轉以往在正式教育體制內獨尊國語(華語)的弊病,確保面臨傳承危機的族群語言得以保存、復振及平等發展,近年來政府機關、民間企業單位以及詩社等單位,努力復振台語、客家話等國家語言,詩詞吟唱是復振台語文讀音、客家話文讀音的重要方法之一。
比如近年舉辦義美文教基金會蔣渭水杯台語客語漢詩吟唱賽、嘉義活泉尋鷗社尋鷗吟詩獎(台語傳統詩吟詩獎、新詩吟詩獎)、新北市灘音吟社漢語詩詞吟唱比賽(台語傳統詩吟詩獎)、天仁盃茶韻詩情古典詩暨現代詩詠唱(國語台語傳統詩現代詩混合比賽的嘗試)、台北市瀛社雪漁杯先賢詩選吟唱自拍比賽(台語傳統詩吟詩獎)等等,希望透過用台語漢文來吟唱唐詩宋詞以及台灣人創作的漢詩作品,增進面臨傳承危機之國家語言學習及使用的機會。
詩詞吟唱本來就不是只能用國語(北京話)為之,用日語、韓語、越南語吟誦以外,使用廣東話、台語、客語等吟詩都有其傳統。在中國強推普通話,消滅各地方言使用機會時,台灣力推國家語言發展法,重視本土語言多元發展,有重視人權以及轉型正義的意義。

一 正音

透過台語詩詞吟唱,認識正確台語漢文發音。查線上台語字典、實體台語字典或詢問台語專家,找出正確台語漢文發音。除了跟台語白話口語一樣要注意ptk等入聲字、合唇音等問題外,最重要要發出正確的台語文言音。
比起國語,臺語的文白異讀要多非常多,是台語的特色之一,也是台灣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國語」中不論是文言文還是現代文,發音基本一致,但是臺灣台語並非如此,而且有不少的詞彙,白話文跟文言文用不同字眼,比如「國語」中的橘子,台語口語叫「柑仔 (kam1 a2)」,沒有「橘」的用法,而文言文則有「橘」(kit4)的用法,如「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便不能用台語口語變成「江南有丹柑」。
透過純用台語文言音發音的漢詩吟唱,才能熟悉台語漢文發音,鍵盤語言學家-台語的唐詩念法
正如國小學童學習注音符號,才會自行查國語字典識字一樣,臺語並非只靠口傳,也是有拼音或標音用的工具以及字典可以查,目前要查線上臺語字典通常要先學會臺語羅馬字拼音,才能看得懂以羅馬拼音標示的臺語字典,線上字典如1913甘字典、1932台日大辭典、還有教育部台語辭典,雖然大部分收的是口語白話音,但也收有不少文言讀書音,可以先檢索看看有無收錄文言音。台語聲調標示法有符號式跟數字式兩種,兩種都是教育部公認的標示方法,目前學校習用符號式,但以數字式標示法較為清晰且不用特殊字型,較為合用。
台語符號式聲調標示法需要特殊符號,且較為模糊,為人詬病,建議使用數字式聲調標示法
紙本台語文讀音查詢方式,一種是在基本已熟悉台語漢文讀音後用康熙字典切音,一種是學會使用台語十五音後,用十五音系統的字典查詢
比如「橫槊賦詩」的「槊」,1913甘字典標音為「sok」,十五音系統的字典則標音為「公四時」,兩者發音相同,而與2002台華線頂辭典標為「sok8」不同。
常見台語十五音系統字典有
1)李木杞 國台音通用字典,單括號()為文言音,雙括號(( ))為白話音。 在二手書拍賣網站有賣。
2)沈富進 彙音寶鑑。在二手書拍賣網站有賣。
實際詢問台語漢文專家部份,目前全台灣在社區大學等地方,還有台語漢學老師在傳授台語漢文,多半會使用十五音系統的台語字典,可就近前往請教
台灣全國各地台語漢文(台語文讀音)學習處所
2022年起台語等本土語文納入高中以下必修課程,不只國小,連國中、高中都有台語課程,雖然政府目前在訓練台語師資的課程裡面,並沒有放進專門介紹文讀音的講習,但少部分台語教師透過個人努力,也對台語漢文略有認識,也可加以請教。

二 正調

透過台語詩詞吟唱,認識正確台語變調。連讀變調(continuous tone sandhi)是台語的變調規則,又叫連音變調、連續變調,即單一漢字的聲調會因為與其他漢字組合成詞或句而改變其聲調。
所以台語詩詞吟唱時也是要注意變調的問題,何時讀本調?何時讀變調?這區別在台語有實際的意義。比如「火車、貨車、會車、花車」吟唱時必須變調正確,讓人如同聽朗讀般,在吟唱時清楚分辨出「火車、貨車、會車、花車」彼此的不同,才算合格。
因為台語有七聲八調,一旦音調調整錯誤,就會變成別的字,因此吟唱時特別注意發音要正確,也要避免倒音或多音多義引起的混淆,盡量讓人順著吟唱起伏,一聽就懂。唱歌時歌詞不妥會產生倒音現象,讓一首歌的意思被誤會,吟詩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

三 末字平聲延長仄聲短促

透過台語詩詞吟唱,了解傳統詩每句的末字,依照其平仄而決定是否延長。台語的平上去入四聲分明,寫作傳統詩要依照平水韻講究平仄,吟詩也是要依照平仄特性加以處理,句子的末字是平聲時要延長,句子的末字是仄聲時要短促。
吟詩要先正確把握字的聲調,吟詩是語音、聲調的延長、擴大與美化,而達到腔圓字正、詩樂融合、氣韻生動的境界。(施炳華 談台灣閩南語融入領域統整教學)
平聲是平調,是可以拉長的,仄聲是非平調,相對比較短促,文言文特別注意平聲跟入聲的運用,平聲可以延長可能表示“揚”;入聲通常短促或停頓。(丁邦新)
台語漢文的漢詩詩詞吟唱,不是穿古裝配國樂去唱戲,也不是套調(歌仔戲七字調、都馬調、山歌、採茶歌等),或者是比誰聲量大分貝高,用演唱藝術歌曲的方式去演繹也是錯誤,台語漢文漢詩吟唱主要還是朗讀的美化。
定居中國的加拿大籍華人(滿族),前台大中文系教授葉嘉瑩也強調,應該保留方言的吟誦傳統,吟誦不是穿漢服、搖頭晃腦、拿腔作調。吟誦絕對不能是唱歌,唱歌絕不是吟誦,你唱歌唱得再好聽,永遠不會做一首詩。
葉嘉瑩的學生汪夢川(中國的南開大學講師)也支持師說,汪夢川認為吟誦雖然被中國國家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實際上社會效果並不理想
汪夢川認為【吟誦不是朗讀。中國舊體詩歌講究平仄四聲的韻律,但是現今所說的普通話中最重要的“入聲”完全消失,使得舊體詩歌不適宜朗讀,甚至可以說,普通話越標准,就越與舊體詩歌的平仄違背,朗讀時就越容易喪失其原本抑揚頓挫的韻律美。】
中國的教育部官員王旭明也憂心的認為,中國現在「現階段各地的所謂"吟誦",有的是配樂朗誦,有的是按譜歌唱,與真正的吟誦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不過是一種經過流行元素包裝之後的才藝表演而已,這種情況令人擔憂。」
*王旭明-中國的教育部辦公廳副主任、教育部新聞發言人。後轉任中國教育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語文出版社社長。在擔任中國教育部發言人時以直率敢言著稱,因敢言而下台。
中國以流行音樂方式重新譜曲,搭配古詩詞的方式,與詩詞吟誦傳統無關,只是為了達成中國政府想要獨尊普通話的政治目的而已。
因此中國當今的吟誦分為傳統吟誦和普通話吟誦兩種。傳統吟誦就是通過由中國的首都師範大學等學校去各省各地採錄搜集近百歲的老先生們的吟誦音訊或者視頻,還有少量曲譜。傳統吟誦使用的都是清末民初的雅言語音系統,即官話系統或者方言文讀系統。普通話吟誦則是不管傳統,只是為了推行普通話而製造的拿腔做調的吟誦方式。(中國吟誦傳統受了破四舊、文化大革命影響,後繼乏人幾乎斷絕,台灣則有各地傳統吟社不斷努力傳承著)
中國為了統一語言,力推普通話,忽視各地語言多元性,台灣則有戰後推行國語運動的前車之鑑,目前力懲前非,建立【國家語言發展法】,尊重各種本土語言的地位,而台語與中國的普通話不同,完整保存入聲,與傳統詩的平仄相合,非常適合吟誦,這是目前中國做不到的。
台灣全國各地台語漢文(台語文讀音、台語漢詩吟誦)學習處所
7)台語漢文古典詩詞吟唱基本技巧淺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