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0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親子對話頻率會影響孩子未來收入?!那身為老師的我,該如何拯救學生的表達力呢?

如果孩子的表達出現障礙,不只是作文寫不好,連帶會影響他們的人際溝通,甚至是未來的職場競爭力。可惜,我教的是孩子,不是父母,沒辦法干涉人家的家庭教育。不過,課堂上,我會帶孩子嘗試推敲父母的心聲,並且在模擬的情境中和大人對話,為他們加強精準表達的能力。
這個暑假,有三個「沉默寡言」的高年級新生加入我的寫作班。其中一個女孩是家裡的老么,兩個姊姊都很愛講話,平時沒什麼置喙的機會;一個男孩的全家人都是低頭族,他自己也沉迷於手遊,家裡沒有人在進行交流;另一個男孩的媽媽承認自己比較權威,很少在跟小孩溝通。
不意外,這三個孩子比較沒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有想法卻不敢說出來,說出來以後,也不知道如何精準表達。
如果表達出現障礙,不只是作文寫不好,連帶會影響他們的人際溝通,甚至是未來的職場競爭力。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的Romeo, Rachel R.團隊的研究發現:親子之間對話頻率的多寡,會影響孩子的的大腦發育,左右他們的未來發展。(可參考:〈麻省理工研究:父母與孩子說話次數,影響孩子未來收入〉)
可惜,我教的是孩子,不是父母,沒辦法干涉人家的家庭教育。不過,課堂上,我會帶孩子嘗試推敲父母的心聲,並且在模擬的情境中和大人對話。
我曾經分享過利用〈企劃書〉打造孩子思辨力的方法(見以下連結)。當孩子提出要求--例如:想要買手機、增加零用錢、不想補英文……等想要或不想要的主張--以後,必須試著站在父母角度,思考他們會提出什麼反對意見,並且想出解決之道,讓訴求的立論更站得住腳。
然而,對於不擅於思辨與表達的孩子來說,由於平時欠缺和父母交流的機會,他們思考的面向可能未盡周全,一時之間也不知道父母會如何反駁自己的提案。該怎麼辦呢?
當然,我可以暫時扮演學生的家長,針對他們的訴求當中的立論薄弱處,提出質疑,再請他們修補企劃。但是一來,課堂上的互動僅限於我和該名學生,稍嫌單調乏味;二來,我了扮演多數學生的家長,我的思慮一定也有未盡縝密的地方。所以,與其如此,還不如……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