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抉目觀亡國

《宣州雜詩二十首 其四》 北宋 · 梅堯臣
  • 伍員奔吳日,倉皇及水濱。
  • 彎弓射楚使,解劍與漁人。
  • 抉目觀亡國,鞭尸失舊臣。
  • 猶爲夜濤怒,來往百川頻。
典故:
  1. 【彎弓】楚平王聽信費無忌讒言,以其父奢為質,召二子,伍子婿不從,「彎弓射楚使」,典出《史記.伍子胥列傳》:「使者捕伍胥。伍胥貫弓執矢向使者,使者不敢進,伍胥遂亡。」
  2. 【抉目】吳王闔廬聽信太宰嚭讒言,賜劍殺伍子婿。《史記.伍子胥列傳》: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乃自剄死。
  3. 【鞭尸】《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後已。」
要有什麼樣的暴虐,使臣民產生這樣苦大仇深的怨!在封建階級社會,人民只能在身死之後抱憾「抉目觀亡國」,而在二十世紀的今日,人民應該珍惜自己手上的權利,套句那句有點被濫用的名言:「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否則千年前的五子婿之恨,就會重現在眼前!
說到挑刺,台語有個獨特的動詞:撠,giah。
【教典】撠刺,giah tshì:剔刺、挑刺。將扎在肉裡的刺剔出來。
這個【撠】跟戟同音,切音,kik, 挶持也。【史記·孫子傳】救鬬者不搏撠。 音義皆乖! 不是本字! 來看字典紀錄:

《台日典》【giah】:
【giah】, 又音,【kiah】kiah(泉)(同),【giau2】,
  1. 尖った物の端などで穿り出す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