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要不要聊聊這件事,小時候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開冰箱然後問媽媽今天吃什麼,媽媽總會回:「媽媽隨便煮你們隨便吃」自己當媽媽後開始下廚便了解了這句話深層的意思。
很多事真的是只能意會無法言談啊,還記得我總會回媽媽:「冰箱有茄子啊,今天會煮茄子嗎?」答案都是否定的,為什麼有還不煮?我現在真的明白了煮飯人的縝密計畫,以前的媽媽可能每天上菜市場買最新鮮的菜,買什麼煮什麼,加上逐步了解家庭成員的喜好(或是塑造他們的喜好)我覺得我媽很厲害,都煮自己喜歡吃的菜,長大後我才知道原來自己喜好的菜跟大家真的不太一樣,我喜歡吃紅燒茄子、苦瓜雞湯、韭菜炒蛋、蕃茄炒蛋,好像滿多人不吃的,像我先生就不太喜歡上述這些菜,於是我還是會煮這些菜,塑造兒子和我一致的口味喜好。又扯遠了,主要是想講我媽是職業婦女忙碌沒有時間買菜這件事,可能一次會買好4~5天的菜量,於是就有了煮料理的先後順序,有些菜不能放,就算冰也會黑掉爛掉,所以菜色是依照這種菜能不能撐得過時間的考驗,我自己開始煮菜才明白的。每一餐都不是隨便煮,是頭腦裡有食材日程表啊。
基本上現在我煮飯還是文章打開照著做的。說實在的,會的料理還真的不多賣相也不好,暫時沒有考慮拍影片或文章教做菜,感謝先生和兒子不棄嫌,幾乎每兩天就會有重覆的菜色。大部份的料理都是看網路食譜或影片一步一步跟著做,有時候也是會翻車的,一開始煮飯的時候去好市多都不敢買需要料理的食材,都買那種只要加熱就可以即食有調味的肉啊魚啊(我就繼續逃避)現在漸漸學會處理肉醃漬肉類、調味海鮮、善用醬料,不得不說現在的網路資源很多,照著做基本上沒什麼太大問題,古早時候的人都要婆媳妯娌手把手教、或是左鄰右舍請教啊,能活在現代的我只能感恩了。
現在我找食譜的方式是用食材關鍵字去找,比如我現在要煮小松菜,我就輸入小松菜,就會出現很多料理方式的文章或是影片。但台灣和香港或大陸或是其它華語系地方有些菜名就有落差,不太一樣或是想不在一起, 像大陸講西紅柿台灣是蕃茄,大陸講土豆台灣講馬鈴薯,就需要花時間去找找了。
還記得我有一次煮蒜香義大利麵真的不知道少什麼味道,直接上小紅書發問,好多網友給了不錯的建議,希望我的文章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關於煮飯這件事我們可以一起成長,再看看有什麼問題我們教學相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