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斷食善終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思考死亡就是思考生命。 -- 畢柳鶯醫師
    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感覺像是畢醫師大聲地說出了我內心的話,許多內容都深感共鳴。
    畢醫師的自序標題是「我們與善終的距離」,道出醫療現狀如何的扭曲生老病死的自然時序:
    一、百分之八十的人在醫院受盡折磨死亡
    二、國人死亡前不健康餘命長達八年
    三、忌諱談死,對生死大事沒有事先討論或交代的習慣
    四、當事人交代不要無尊嚴的活著,家人卻未必遵照其意願
    五、千里迢迢赴國外安樂死,不符合人道
    六、長期照護者心力交瘁,手刃受苦家人,受到良心和法律制裁,是人間煉獄
    七、醫師視死亡為醫療失敗,太多無效醫療
    八、當生命沒有意義只餘痛苦時,自主善終的權利被法規嚴格限制。
    畢醫師的母親本是一位瑜伽行者,在六十四歲出現了小腦萎縮的跡象。家族對小腦萎縮並不陌生,慘烈的死狀刻印在家族的記憶之中。 母親向她提問:當我不值得活了,妳要如何助我解脫?
    在中村仁一醫師著作的《大往生:最新進的醫療技術無法帶給你最幸福的終點》,畢醫師首次看見「斷食往生」這個名詞,有如在隧道中看見了光。中村醫師偏愛「自然死」而非「醫療死」。在他的生前意願書提到,不叫救護車、不插管、不用呼吸器等事項,但因擔心自己失智而補充一點:雖不易掌握準確時機,最好趁自己完全痴呆之前,採取山折哲雄先生所提倡的「斷食往生法」。他自行整理出「斷五穀七天,斷十穀七天,吃木食(水果)七天,斷水分七天」的具體作法。
    畢醫師的母親在2019年提起生命已無意義,隨時可以離開,但苦於不知如何才能好死?
    畢醫師拿出《大往生》一書請她閱讀,母親讀畢,表示決定用斷食方法結束生命,時間就訂在次年生日之後。時間訂下之後,畢醫師整理自己對於斷食善終的理解及準備,撰文在部落格〈阿畢的天空〉。她先念文給母親聽之後,再分享給家人。由於預約了善終的時間,家人心中有準備,可以慢慢調適,家人都增加了帶子女探訪阿祖的頻率,把握最後的相處時光。
    2020年2月中,喜歡旅行的畢醫師,前往台北,去赴一個最遙遠的生死旅程,陪伴母親斷食往生。由漸進式地減食到斷食,在完全不吃固體食物的第六天,虛弱與肢體的酸痛逐漸加重,畢醫師決定要給她鎮定劑,讓母親更長處於昏睡。而在給鎮定劑的前一晚,家人聚集在客廳辦了一個生前告別式。
    孫子採訪撰寫的母親一生,成為告別式的開場,阿媽還可以補充內容修訂,也說出她以下跪平息丈夫怒氣的往事,這個她此生謹守的屈辱秘密,在說出來,被聽見之後得到了釋放和療癒。 孫子也記錄了阿媽要送給每位家人的叮嚀,每個人都向母親表達了愛和謝意。
    經過了21天的歷程,在所有家人的愛和陪伴之下,畢醫師的母親離開了此生的肉身。
    書本的後段,畢醫師帶我們回到現實的人間。
    看見當醫療科技逐漸發展,醫療體制逐漸建立,要善終有多麼困難!想要緊追在後保障善終權利的法律條文,又要再演進一遍,醫師家屬才能在法律條文的「保障」雙方權利之下,給病人善終。
    畢醫師說「冥冥之中母親賦予我這使命,貢獻我一點力量,希望喚起更多民眾的注意,平時就討論死亡議題,為善終作準備。並督促政府以及醫界順應民意及世界潮流,通過尊嚴善終法案,讓台灣成為更具有人道自由的國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