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傷心像是海嘯侵蝕我的眼睛;
我生氣像焚風在吹。 如詩的話語。 給孩子的作品回饋時,
孩子寫下了課後創作練習時遇到的事情,
生氣又傷心的他,寫下了此事緩和心情。
身為旁觀者,我不知道事情的全貌,
相信,孩子的媽媽對他有份期待,希望孩子能寫多一點;
孩子本身也有對該作品的想法,或許媽媽不知道......
於是,生氣出現了,衝突也出現了。 我想,如果對孩子有期待的媽媽,
若能好奇孩子多一點:
某某,媽媽看見你這週的作品內容有點少,
是沒想法?還是遇到什麼狀況呢?
需要媽媽陪你一起思考嗎? 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我對孩子也有期待,
然,我是一個引導孩子寫作的人,
一個從小到大持續寫作的人,
更能夠同理、體會寫作過程中大概會遇到的情況。
當進行書寫時,
倘,有個人在耳邊不斷提醒,
這裏要怎麼寫,那裏應該這樣寫,
縱使有再多的靈感與想法,
也會像手腳被綁住無法放鬆,脖子被掐緊無法呼吸,
不僅很難受,說不定謬思女神就這樣轉身離去。 私心希望,孩子們能夠寫得快樂,
當寫得快樂時,才會越寫越喜歡,
越寫越好。
顯示較少